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之造汉 » 序章

序章

    后世人看史书,来俯视人间的战争场景,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

    朝庭承平日久,逐步腐败,税负日重。

    富者更富,贫者愈贫。

    工农生产更多奢侈品,而非粮食、工具和百姓住宅,因为只有富人才有钱采购。

    农人把土地献给富人,被迫为奴,以逃避负担不起的农税,只有富家大户才能合理避税,产了粮,也藏在大户的仓房里。

    适逢草原白灾。

    这白灾就是大雪,雪不厚时,牛羊还能掀开雪层,吃下面的枯草,厚就没法了,开始死的是一只两只,后来是十群百群,不过是天寒地冻,大地如同冰箱,牛羊肉暂不致腐坏,故而还没饿死牧人。

    明春,无论如何是过不去了。牧人冒雪报告巴颜老爷,巴颜哪儿有粮草赈灾?

    过去还能用畜皮牛筋牛角去中原换粮,如今南边也缺粮。

    要知道,牧奴是巴颜的私产,死了牧人,等于弱了自身力量,全民皆兵啊。

    咋整?只好去抢!

    抢谁,整个草原都遭灾,都穷得人吃人了,哪儿有东西可抢?只能南下。

    或者那白山黑水之间,耕猎为生的人,以猎杀抢劫为荣耀,得胜,抢来粮草女子孩童的,人数急增;败者日渐消亡,于是,渐渐合成一体。

    劫掠民族,强者为王。

    老一代雄心还没消失,年轻一代又开始野望更高的地位,这么多人口,自种自吃可做不到。

    出征去哪儿?

    自然是那温暖富足之地。

    其他地方连个人影都没,抢谁去?

    开始,边军废驰,偷袭得手,抢掠一番,塞外之人也就回家了,待得吃光用尽再来。

    于是,边防要塞一日三惊,警报雪片样急飞入京。

    皇帝一听,不能不管!可这增兵要钱要粮,要武器要征兵,咋整?

    派捐!民间更苦!

    活不下去,反了吧!

    每处造反的地方,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一村反了之后,第一步先干啥?

    当然抢镇上的小地主,只有他家有余粮。

    十里八村得了信,赶紧去,晚了就让别人抢光了!

    小地主家不够万千人吃,县城还有大地主、常平仓!

    县里衙役,平日张扬跋扈,总说:你想造反?派大军灭了你!

    可实际上,全县连县令在内,才五六十人,这可如何抵挡?

    跑了吧!失城失地,上级先杀咱的头!

    全县的人去城里开饭,很快也吃光了。

    有人说,攻府城,粮多!有人讲,去邻县,兵少。

    当然也有背着粮食回了家的,想过安稳日子。

    总之,没个组织。

    您想,但凡是个识字的,哪个不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早得消息跑大城里了,哪儿能跟着这帮穷人干杀头的营生?

    于是,消息如野火蔓延,富人大户听了,招看家护院的,准备割据一方自保;穷人听了,“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于是,黄巾赤眉绿林,五颜六色。

    外族再次来抢,闻出不同味道,一打听,敌国内乱!这回可以抢远点了!

    无论哪里的战事,哪种战事,都造成无数难民,您现在看新闻,也没啥不同。

    消息一来,惊惶无措,慌不择路,四散奔逃!沿途把恐怖的消息带到远方,那里的人也加入逃难队伍。

    外敌和内乱,效果无异,灾民都成了滾雪球,越来越大!

    豪强据地招兵,或称平叛,或说勤王,只有抢地盘夺人口是真的,国家进入战国割据时期。

    一通乱杀,直到打出一个最强者,统一。

    天下百姓十余一二。

    统一之后,人口少,荒地多,迁山区百姓入平原农耕,因为平原无险可守,受伤最重,所谓千里无鸡鸣!

    等人口刚刚有所恢复,将军们雄心未灭,要立新功,再次征伐远方……

    直到再也打不动,歇了,其后这段时期叫XⅩ之治。

    之治之后,或早或晚,又一个循环。

    记得老家县志上,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说的是清代中期,太平天国北伐军路过本县。

    本地百姓一听,说是驱除胡虏,恢复汉家江山?将信将疑。

    及至大军一到,果然秋毫无犯,整的跟过八路似的,于是齐备酒肉,以迎王师。

    王师也挺感动,就有军将对乡里老人说:小心后军,新降不久,纪律散慢。

    众皆不信。

    后军一至,果然劫掠一空,百姓悔不早避。

    当然,军将所说,有可能是真的。

    然而,您反过来再想想。

    大军出发时,就有两万,人吃马嚼,自天京(南京)至河北,两千多里,那时的运输能力,有可能自备粮草吗?

    若大军有辎重,是不是肯定后军负责?

    若后军负责粮草,而此时吃用已尽,大军有溃散危险,上级为此要杀后军将领的头,来追责或推责,后军能怎么办?

    细思极恐,方知根据地的重要!

    以前只是看书不觉恐怖,现如今轮到自己身临其中方知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真是字字入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