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撤村建镇 » 第三十一章 酒话

第三十一章 酒话

    牛强夫妇都是枪河村人,就是从霸王村要到盘口镇,必须经过的那个村庄。枪河村距离盘口镇有四、五十公里,离霸王村只有十来公里,在公路未通之前都是山路,但枪河村不比南、北两村合并后的霸王村小,村里有小学、初中,还有一些小卖部、菜市场之类的利民生活场所、生活设施,现在霸王村有不少村民就租住在枪河村里。

    牛强与王大海年龄差不多,叙起来,与王大海也算是初中同学,两人上初中时,同一个年级,不在同一班,虽然没有多少接触,但彼此都认识,当王川与艳琴谈朋友时,王大海第一次登门拜访,两人叙起初中时的那段时光,一时高兴,都喝高了,被金华、张小花戏称为“醉亲家”。

    牛强没有考取高中,初中一毕业,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做起小生意,起初是肩挑着农村百姓生活必须的日用品,跟在父亲的后面,走村串巷,虽然辛苦,但这一带地处山区,老百姓出门不是方便,方园几十公里,也有十来个村庄——牛强的挑着商品上门的小生意,还是可以的,按照后来与王大海结亲家后弟一次喝酒时说,那是他人生赚的第一桶金。

    也就是在那次喝酒中,王大海才知道了牛强的发家经历,原来牛强跟在父亲后面跑了两、三年,学做了生意,当时年龄小,每天挑着担子,走的是山路,饿了吃几块饼干充饥……确实受了不少苦,牛强说到那段经历,总是热泪盈眶,他感慨说,没有那时的辛苦劳动,说不定现在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打拼呢!

    牛强也是个脑子比较活的一个人,自从赚到了第一桶金,应该说积累了一些资金后,他就开始动脑子了,看到农村里各种蔬菜瓜果的种子,需求量大,他就与各个村庄的小商店谈妥合作,找人从县里种子公司进货,然后加上利润、成本,再供给每个村庄的小商店,小商店再卖给村民,后来又从省城的批发市场,进低价的农村百姓必需的日杂小百货什么的,把各个村里的小商店,作为自己的售卖商品据点……生意越做越大,赚了不少钱。后来看到农村开始了“村村通公路”,交通逐渐方便了,他这种借助各村小商店,送采取货上门,赚中间差价的销售模式,己经不能适应市场了,于是又寻思着转型。

    大概是八、九年前,盘口镇上,出现个人的房屋可以交易,牛强这时候就在盘口镇买了房子,大孩子艳琴已上高中了,负担也轻了些,又过了几年,他到处凑钱,在镇上的农贸市场,买了一个门面房,做起批发兼零售生意,基本上是每月到省城或江浙一带进一次货,大部分时间就守在店里,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中午吃饭,成了亲家俩交流的好机会,金华忙着在厨房里烧菜做饭,川子的丈母娘偶尔也从饭桌边走过来,到厨房帮帮金华,王大诲与牛强则不管什么菜啊什么的,已经喝起来了。

    “王川这孩子不错,实诚,也很勒快,真心待我家艳琴好……这与你和亲家母的教育有关啊!”牛强说。

    “呵呵,过奖了!川子这两、三年在家身边,受你影响不小,艳琴这孩子也不错,囡囡小,都靠她带,和你们帮肋带,感激不尽啊!”王大海说完,给牛强斟满酒,也给自己满上,端起酒杯说:“川子还年轻,从小就在这山村长大,也没有什么阅历,现在虽然成家,但做的还不够好,离我这个父亲远,幸亏有你这个老丈人关照,我就拜托了!”说完,王大海一仰脖子,就把一杯酒喝下去了。

    “那里,那里,现在年轻人有思想,我儿子要上高中了,小小毛头伢子,还时不时耍个性,经常会做一些我们这辈人看不懂的事情来。”

    王大海点头说:“是的啊,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活跃,我们小时候也是啊,记得初中时,我们跑到厕所里抽烟,在放学路上,摘村民的瓜果吃……哎!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敢闯,电视啊、手机啊,前些天又有些人说什么网,我们搞不懂,但我感觉社会发展快,特别这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日新月异啊!”

    “现在是的,镇里的房子越来越值钱了,连道路两旁的树,也开始有讲究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牛强又情不自禁地喝了一杯。

    王大海本来就不怎么喝酒,而且酒量确实有限,跟牛强比,他喝不到牛强的三分之一,所以牛强喝的比较快,王大海看着牛强一杯一杯喝,心里都发毛了,他想王川在丈母娘家住,就他老丈人的酒量,他也无法应付得了……

    “亲……亲家!这次川子买房,你支持是对的,我代表我女儿艳琴,谢谢你!”牛强好像有点多了,讲话都舌头打结了。

    “好好……”王大海急忙站起来,搀扶着牛强,说道:“孩子买房,我们尽力支持一下,这是应该的,可惜我能耐有限,也支持不了多少。”

    “看你说的,来……来,自罚一杯,说错话了,怎么说是应该的呢?艳琴是我女儿,我就没有支持她,不过他们住在我家两、三年了,也算支持了。”牛强说着,又给自己斟满一杯酒,对王大海说道:“咱俩是亲家,也是好兄弟,来,再来一杯!”

    王大海好不容易把牛强劝坐下来,这时张小花从厨房里,又端一盘才上来了,见牛强有点多,就有点生气地说:“怎么一喝酒就多,跟亲家喝酒也拉来拉去的。”

    “你懂啥!?这是什么亲家,是兄弟加亲家,俗话说的好啊,亲上加亲!”牛强一激动,吐字精准,思路清晰,说得张小花只好笑笑。

    王大海点点头,说:“亲家不愧走南闯北,见识广,这杯酒,兄弟我先干了。”王大海也许在张小花面前,表示一下自己是真心待亲家。

    牛强站起来,突然双手鼓掌,说:“这才是我兄弟加亲家,我们一定要一醉方休!”

    “喝好就行,不要再喝高了!”张小花不放心地说。

    “没事的,你去帮助亲家母,再抄一个蔬菜就行了,不要客气搞许多菜,哪吃得掉呢!?”牛强指手画脚的,指使张小花进厨房帮忙。

    王大海摇摇酒瓶,好像一瓶酒已经见底了,王大海正准备来第二瓶,张小花进来了,她说:“不要喝了,下午还得回去呢,艳琴看店,还要带囡囡,川子上班去了。”

    王大海觉得也是,开个店,随时都离不开人。

    牛强生气的对张小花说:“咱和亲家大海兄弟,可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第一次上亲家门,跟亲家喝点酒,讲几句酒话,你也不让吗?”

    张小花瞪了牛强一眼,说道:“你尽个兴,不就行了,喝多了怎么回去啊?”

    这时金华从厨房走出来,附和说:“大海啊,亲家高兴,喝点,但不要多了,多了伤身啊!”

    王大海还是再开了一瓶,是的,亲家第一次上门,就尽个兴吧!王大海给牛强的杯子斟满酒,自己也倒了个满杯,说道:“亲家,大家来日方长,今天就最后一杯,喝了就吃饭!你亲家母可是做饭很拿手哦!”

    牛强一看老婆张小花正盯着他看,亲家母金华也在看着,就借坡下驴,点头说:“也行,改日亲家公、亲家母上镇里,到我们家再喝。”说完,牛强一口喝下一杯酒,随手夹菜,笑着说:“来亲家,高兴!”

    王大海笑着说:“没有喝好,多吃点菜,这是你们镇上人说的,什么有机蔬菜,多吃点,这鸡也是土鸡,家养的。”

    牛强边吃边点头,放下手中筷子,啪啪王大海的手背说:“亲家,还有一件事,不知当将不当讲?”

    “你说,亲家!”王大海笑着说。

    “是这样的,川子的房子已经买好了,你出了不少钱,听说林森还给了2万块,这都说了,非常感谢!川子的房子是一次性付款的,到明年这个时候,就可能拿到钥匙了。可是这装潢钱在哪里呢?还有家电、家具,可要不少钱啊!”

    王大海脑子一震,这是什么话,这川子是不是一步一步要榨干父母呀,这八万块,是自己向他姑姑借了五万,林森跟外人借了两万——这孩子怪不得今天不回来,让老丈人、丈母娘来传话的啊……王大海气不打一处来,正想发作,看牛强正在看着他。

    王大海夹了一点菜,放在嘴里,咀嚼一会儿,笑着对牛强说:“这孩子,咋自己不说呢?请老丈人传话,好像老爸老妈有钱不给他似的。”王大海停顿了一下,帮助正端一碗汤进来的金华,整理一下桌上的菜,给金华放汤碗,挪个地方。

    王大海继续说道:“今天喝了一点酒,我不怕丢丑了,这买房钱,实话告诉亲家,我给儿子王川背了五万块债,林森给他哥的两万块,也是林森在外面向同学、熟人借的——亲家,你也是农村出来的,农村除了种田种地,还有什么收入,林森自从读研究生,就没有从家里拿走一分钱,但一听哥哥要买房,赶紧东挪西凑,借了两万块……亲家,你说这一年后交房,王川要装潢钱,我们从哪里拿得出来!?”

    金华、张小花站在桌边,也不知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