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丁未之火水未济 » 乾一、喜爱乐天王临凡

乾一、喜爱乐天王临凡

    书接上回,却说完凡被押至凌霄宝殿上,听候发落。当时,玉帝正忙着处理更要紧的事情,尚且没有时间,管他那点破戒小事。

    玉帝请月光童女在地上画一个圈,让完凡在一旁站立在圆圈内,此乃“画地为牢”。月光童女即水性天尊也,因她得道飞升时,还是童真,故而称她为童女,月光是她在凡间时的小名。

    神仙都是高度自觉者,画地为牢已经是极大的惩戒矣!当人处于神仙之中,亦也不知不觉的成为一个高度自觉者,这就是天界的好处,都是高度的道德自觉者。

    古人云:“诛心贼有法,擒贼不如化怨向善。”擒贼投入监牢,不如诛去心中贼,化去心中怨,则众贼将消弥之于无形矣。若能化去心中诸般怨恨,画地之牢已足示警备矣。怨恨才是真正的牢,画地不过是形式尔。人之所以不得逍遥,乃被怨恨牵引绑缚也。

    当一个“怨人”,身处神仙之中,其怨亦能自化矣,故是人总应该亲近神仙。此之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仙德大仙王、神德大仙王、妖德大仙王,立于殿内。三位大仙王一齐禀曰:“有天仙千二百五十,有天神千二百五十,有天妖千二百五十,共三千七百五十天族私自下凡去了。”

    玉帝惊问:“天上虚无任缥缈,自在逍遥,清景无限有洁净,人间羡慕。天人享元亨利贞,受吉祥永固。这些堕落仙人好不珍惜,到底何故下凡?”

    三位大仙王答曰:“据闻有圣人降世,名之曰周成。众天自堕仙术,下凡去,只为去看他一眼,听他片言只语。”

    妖德大仙王乃是一只白色天狐,不知有几千万亿条尾巴,古人云:狐非千岁不能有其白,何况还有无数条尾巴。一一尾巴有一一种风情,无数尾巴就有无数风情,天狐乃从风情亿万种中成为究竟觉悟,是故曰:诸神问逍遥,我以风流第一,入于无生法忍,斯为第一。

    狐狸修行以尾巴为相,越是修行,尾巴就越多。又以九尾为贤愚的交界线,狐狸若是能修到十尾,那么就是能达“不返镜”,成为“贤者”。不返镜就是修行精进,永不退转,这相当于“七地菩萨”。修行者最怕的是退转,不但前功尽弃,更有可能造作恶业,堕落无间地狱。

    凡间亦以九尾狐为最顶级,九尾狐最是妖艳,亦最为情所困,故而,大多数九尾狐会在此处堕落,此不能勘破情关尔。譬如史书中有名有姓者纣王之妲己,妲己的千年修行不但毁于一旦,而且神形俱灭,令人听之,足以长叹息,为修行家之戒也。

    狐狸勘破情关,就可以从九尾成十尾,已经不在留恋人间凡情了,脱去妖身,所谓入山为“狐仙”。故而,人间见不到九尾以上之狐也。九者老阴也,故都以女相显现于世界;阴极阳生,弱阳生于九尾中,乃为十尾,女相蜕变成少年之相也。

    玉帝又问:“此圣人是谁?”

    有忍辱大仙曰:“此圣原是古仙,盖与三清同时。吾等众仙,皆是三清晚辈,故不知其名号!他如今复生于凡间,乃天地之间大事!此圣一出,恐要颠覆天条!天条之义变,虚无缥缈也将摇动,天庭恐将变乱矣,此虚境将不被一切众生所敬仰矣!”

    玉帝又问:“如之奈何?”

    “任尔东西南北风,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念不生,唯一忍辱,与之比拼心中虚幻境界尔!”

    太白金星驳之曰:“大仙继承忍辱仙人之衣钵,一味忍辱,终不得究竟胜利之法。如要护佑天庭虚境平安,吾有一法,可保周全。”宇宙中第一位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故后来的天庭就设置一个名号为“忍辱大仙人”,以此来尊仰如来尔!正如骠骑将军霍去病成名后,汉朝便有“骠骑大将军”一职,但是后来的“骠骑大将军”都不如霍去病一样,所有的“忍辱大仙人”都不如释迦摩尼佛。

    玉帝曰:“卿知我意,仔细道来!”

    太白金星曰:“虽是古仙再来,托生于凡间,经历了胎狱混沌,还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如幼龙刚生于水中,不知道自己有翻江倒海、云行雨施的神奇能力,正处潜龙勿用的阶段。陛下派遣一大仙下凡,与此圣人比试胜负,乱其心志可也,使他困于俗识,终其一生,都无法认清自己的天性。若是此圣一心求赢,则堕落在‘赢魔’之彀中,其心困于‘智’,古仙亦不免要堕落地狱矣。若此圣不求‘赢’,凡间将无他立足之地了,只得忙于转世投胎,哪有闲心颠覆天条乎?此乃使其陷入进退两难之计也。”

    玉帝喜曰:“卿语甚得孤之心!”

    玉帝见喜爱乐天王率领华严海会众仙立于大殿右侧,万分欢喜,随即宣旨:“宣旨喜爱乐天王率本部华严众仙临凡,务必要歼灭此圣人。寡人许诺,助卿在凡间称‘朕’,子孙绵延,永享富贵,乃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待卿回返天宫,封你名号曰:喜爱乐天帝。卿可愿意吗?”

    喜爱乐天王闻旨,欢喜踊跃,领着华严众仙,叩谢而去。喜爱乐天王即丽太祖阴成是也。

    玉帝又摆驾,亲临神宵殿玉清府,九天普化天尊亲迎,互道“陛下”。玉帝亲切的握住天尊的手,嘘寒问暖,道明来意,然后才宣旨曰:神霄殿“龙吟虎啸司”放出十大天魔下凡,辅助喜爱乐天王重整江山。

    玉帝处理完此事,才勘问完凡之事。当时,天庭缺少杂役,就罚完凡去给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浇水,以应水火既济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