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根基为王 » 8,上虞县(求推荐)

8,上虞县(求推荐)

    “行了,不早了,趁天还没亮,休息一下,

    外面雨停了,伯父他们在外面生了火,咱们就在这里窝一晚。”

    易峰看着外面院子,映射进来的火光说道。

    “易哥,你先休息,我去告诉爹娘他们,你明天跟我们一起去外公家。”

    武阳想着出去打个招呼先,说完就起身去了院子。

    易峰和武耀,简单收拾一下,就窝在地上谁去了。

    第二天

    天蒙蒙亮。

    天上还是乌云压顶,灰蒙蒙。

    上虞山的山脚,官道上,靠山王的车马已经上路。

    易峰坐在马车门口,当起了车夫。

    武耀与他娘,和氏在马车里睡觉,他们两只是普通人,体力比不了习武之人。

    靠山王和武阳,依旧在队伍前方带队。

    整个队伍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精神头,看来昨晚都没休息好。

    “阳子,上虞县要走多久,今天怕是还有大雨。”

    易峰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有气无力的问道。

    武阳闻言,调转马头,来到马车旁,同样有气无力的说道:

    “易哥,还要走两三个时辰,差不多,中午时分就能到了。”

    “哦……!天黑前能到就行。”易峰可没有露宿野外的习惯。

    随后,两人有气无力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

    聊天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武阳向易峰介绍上虞县,和他外公家。

    上虞县,依山傍水。

    县城,东面,靠着上虞山而建,依次而得名,上虞县。

    县城门口,南面有条不大的河,名黑水河,因为河水很脏,浑浊不堪因此得名。

    黑水河,如同一条护城河一般,经城门口横垣而过。

    河上有座黑水桥,长有百米,连通他们现在走的官道,和县城门。

    上虞县城门外,两边都住着一些贫苦渔民,他们大部分,都是在黑水河里打鱼为生。

    而县城西北两面,都是良田沃土,大部分都是官田,和地主员外家的,不过这些都是大武王朝的。

    而他外公,人称“和大善人”

    和大善人,今年快八十高龄了。

    他以前,只是上虞县里,一个老实普通的药材生意人。

    后来,有了靠山王这个乘龙快婿,瞬间水涨船高,飞黄腾达,生意没几年就做到了京城,甚至连皇宫里也有合作。

    几十年的经营打拼,积攒了丰厚的家财,这背后也少不了靠山王的影子。

    京城那种地方,若是没有靠山王在背后撑腰,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混的下去的。

    和大善人,有一女一子,女儿就是和氏,嫁给了靠山王。

    儿子,和勇为人老实,是靠山王的小舅子,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娶了两房夫人,两房夫人,先后都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一个十八,一个十岁,让和大善人欣喜不已。

    十年前第二个孙子出生之后,和大善人就收了生意,回到上虞县老家颐养天年,照顾孙子。

    随便在上虞县做点小买卖,由他儿子和勇照看。

    用他的话说:“年纪大了,家财也够养活几代人,王朝现在又不安宁,

    靠山王常年东征西战,年纪也大了,不想在劳烦他的龙婿了,

    他们老和家,能有今天这幅光景,拖了祖宗十八代的福。”

    和大善人,知道和家得了大武王朝皇家的好处,自然要报恩。

    十年前回老家后,常常救济穷苦百姓,施恩八方,人们以此称他为“和大善人”。

    就这样

    武阳一路上,絮絮叨叨讲了一上午,易峰也听了一上午,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上虞县到了。

    车队上了黑水桥,易峰就看到了对面河岸上,有不少渔民和百姓,聚集在一起,仿若一个鱼市。

    “大婶儿,刚捕的鲤鱼哟,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二大爷勒,新鲜的草鱼耶,看一看瞧一瞧,……”

    “小哥,新鲜的胖头鱼,煮汤下酒的好料,来两条不!”

    “……。”

    各种,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不已,妥妥的一角古代市井气象。

    两边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上,或撒网,或收网,与那岸上的鱼市,衬托出生活的真实写照。

    百米黑水桥。

    转瞬即过。

    上虞县,城门不大,一个宽五米,高六米的拱门,门口人来人往,一副忙碌之景。

    到了门口

    忙碌的人影纷纷让开,来了车队,还是骑兵,一看就是大人物,他们自然不敢挡道。

    这时,从城门内,跑出来一个貌似捕快的人。

    因为,易峰看到那人,身穿黑色紧身衣,胸口印着一个拳头大,红色“捕”字,背后一件红色披风,没有戴帽子,腰上挂着一柄大刀。

    黑白色的头发,和下巴,下的一抹白胡子,预示着他年纪很大,怕是有六十了,比靠山王看起来还年长。

    老捕快,一脸惊慌,略带喜色,小跑了过来。

    “上虞县,城捕王近,拜见靠山王。”

    王城捕,对着马上的靠山王行了一礼,接着,欣喜的说道:

    “靠山王,您十几年没来上虞县了,这次来,真乃上虞县一大喜事,

    不知靠山王,是住县衙驿站,还是和大善人家?”

    此时。周围已经有不少围观的百姓,听说是靠山王,纷纷欲要下跪行礼。

    “大家,不必行礼,这次回来,是探望岳丈大人,不需遵循王朝礼数。”

    靠山王连忙开口阻止道。

    “我们去和府,就不去驿站了,叫他们都散了吧。”

    “小人明白,我这就去通知和府,与县守大人。”

    王捕快闻言,瞬间会意,立马,安排人驱散围观群众,自己跑回去通知县守,与和府。

    周围人群慢慢散去,车队也顺利进了县城,往和府而去。

    武耀与和氏已经醒了,因为到地方了,自从和姥爷去京城做生意,他们和家就搬去了京城,这一晃就是十几年没回来了。

    县城的一切,都让他们感觉到即熟悉又陌生。

    大街小巷。

    兜兜转转。

    很快就到了和府。

    一座老旧的大宅院,隔着老远易峰就看到,门口两尊灰白色一人高的大石狮,如同两尊门神,不管风吹雨打,天干日晒,都怡然不动。

    此时,门口已是聚集了不少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主仆都有,个个面带喜色,望着行进的车队。

    “岳丈大人。”

    到了门口,靠山王下马,对着为首的一位,老人拱手行礼道。

    他就是和大善人。

    花白的头发,满脸皱褶,脸色带着红润,笑起来,嘴里的牙齿都看不到几颗,一把白色胡须,跟着嘴巴抖动。

    “贤胥啊,一路舟车劳顿,身疲体疺,快进屋,快进屋。”

    和大善人拉着靠山王的手臂,激动的说道。

    “岳丈,阳儿,耀儿,还没见礼了。”

    靠山王温和的说道。

    “阳儿,耀儿,还不快过来。”

    靠山王向马车方向喊道。

    “外公,外公,爹。”

    母子三人走过来,行礼道。

    “哎哟,十年没见,耀儿长了,阳儿也成大人了,也长壮了,结实了,比你那混账表弟强多了。”

    和姥爷,颤抖的手摸着武阳,和武耀的手臂,仿佛遇到稀世珍宝,久久不愿松开。

    “姐夫,小雨,阳儿,耀儿。”这时,和姥爷身后的一个中年人,笑着开口喊道。

    “舅舅,哥,阿勇。”

    靠山王一家齐声开口招呼道。

    小雨便是和氏,其名和雨。

    “外公,我给你介绍,这位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易峰,易哥。”

    武阳这时不知怎滴,先反应过来,拉着身后的易峰介绍道。

    “救命之恩。”

    一群人听到这话,嬉笑之音瞬间安静了下来。

    “哈!这话说来话长,昨晚遇到一些麻烦,辛亏遇到易贤侄,不然,现在怕是到不了这里。”

    靠山王简单解释一番。

    和姥爷,人老成精,一听就知道其中原尾。

    “都先进屋吧,阿勇,你去安排一下黑旗卫,还有我那大孙子和平了?怎么没看到他人。”

    和姥爷开口安排起来。

    “平儿他,我等会去找找。”

    和勇一脸委屈的说道。

    “不用了,舅舅,我去找找。”武阳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