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公子风华落 » 第二十二章 陷入僵局

第二十二章 陷入僵局

    这一下,本来好不容易安静下去的朝堂顿时又炸了锅。

    许大学士跪在文武两排官员的中间空地上,双手高举着一份奏章,脸上满是大义凛然。

    柳怀璟皱了皱眉头,命小太监取过奏折,略略翻看了几眼,便堂而皇之地示意太监再递给宋远知。

    宋远知终于忍耐不住,把帕子压在唇上低声咳嗽了起来,半晌才无奈地接过奏折,问道:“大理寺卿李安栋何在?”

    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忙越众而出,跪在柳怀璟面前,道:“臣在。”他皮肤黝黑,目光炯炯,眉目凛然,看起来很是刚直不阿的样子。

    “张大人的案子,这几日是否在审理,结果如何?”

    “回先生的话,臣对这件案子十分重视,这几日一直在审理,目前人证已全部问过话了,除了张大人的亲信,其他人口供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之处,只是……没有物证。”

    宋远知又咳了一声,道:“说详细一点。”

    “是。根据我们所获知的信息,死者是死在自己家中,系上吊而死,死者妹妹说第二天尸体被人抢走,其后不知所踪。另外,有青华村村民在腊月廿五晚上看见有人往青花江里抛掷重物,我们搜索数日,未曾搜得类似的重物,经青华村村民辨认,也没有找到当夜抛掷重物的人,故无法判断所致重物是死者尸体。因此,本案最关键的物证没有找到,单凭人证,我们无法定罪。”

    宋远知问道:“张大人家中可曾搜寻过?”

    “这……这几日张大人在家中养伤,我们不便打扰……臣这就去办……”李安栋的反应很快。

    “不必了。”宋远知又重新跪下,道:“皇上,张大人既已痊愈,此刻也不在府中,不会受到打扰,臣恳请派出骁骑营,彻查张大人府邸,掘地三尺,寻找死者尸体。”

    “先生!”张逸闻言大急,见宋远知毫无反应,转而向皇上恳求道:“皇上,查抄府邸是极大的羞辱,更何况还要掘地三尺!微臣遭人诬陷在先,蒙受此辱在后,若为此事闹得家宅不宁,祖宗牌位受损,臣实在是愧对泉下列祖列宗,更羞于再见圣颜!皇上,请恕臣无法苟活,唯有舍生而取义,以死来明志了!”说完便起身向一旁的赤金蟠龙大柱上撞去。

    他当然不会真撞,他是算准了柳怀璟心软,一定会让人拦住他,自己脚下也留了三分力。果然,他的头还没碰到柱子,双手已被两个侍卫紧紧抓住,反剪到身后动弹不得。

    柳怀璟为难地望着身前的宋远知,问道:“先生……此事,是否可再商榷?”

    宋远知不为所动,只是似乎被气到了,咳得更加厉害:“皇上,殿前见血是大不敬,以死要挟皇上更是居心叵测,大逆不道,恕臣无法苟同。”

    那姓许的大学士见状也跟着帮腔:“皇上,既然无法寻得尸身,臣认为,应扩大下游搜寻力度,继续寻找,更重要的是,应严刑拷打张逸身边亲信,问出尸身下落以及更多细节!”

    “臣附议!既然众口一词指认张逸有罪,难道还是这么多百姓串通起来诬陷张逸不成?臣恳请严查!”这句是一个姓史的御史说的。

    “臣附议!”

    “臣附议!”

    殿中大臣又乌泱泱地跪了一地。看样子,张逸平时得罪的人还真不少。

    “皇上,若是遍寻臣府中,依然不得尸身,又当如何?微臣满身冤屈,又当如何洗雪?”风向已经变了,张逸却还在抄府这一点上耿耿于怀,不论他们说什么,都一口咬定自己蒙冤,也是个执着的人儿。

    “怎么,若是最终证明你无罪,那也是皇恩浩荡,帮你洗刷了冤屈,尔之身家性命皆为皇上所赐,怎么区区一个张府,你还想要找皇上赔不成?”许大学士满脸讥讽。

    宋远知跪在最前面,背对着众人,看不见孙之泰的神情,但她知道,他一直没动,任众人如何攻讦刁难张逸,他都仿佛已经老僧入定一般,充耳不闻。

    就在这时,柳怀璟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响起:“孙爱卿,张逸是你推荐的人,这事,你怎么看?”

    孙之泰这才如同大梦方醒,慢悠悠地动了动,也跪了下来:“回皇上的话,此事老臣确实负有失察之责,真相究竟如何老臣无从考证,也不敢妄言,只是这些年,张逸在任上的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也是老臣推荐他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为人耿直,年轻气盛,处事欠周全,不知何时得罪了人,才招致了今日的祸患。”

    他顿了顿,眸中带了一丝疑虑和忧愁:“恕老臣斗胆问一句,若张逸果真如许祺安所言十恶不赦,为何在今时今日,张逸临要升迁的当口,才受这般千夫所指?”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他完美地结束了他的反转陈词:“……但无论如何,会招致今日的祸端,全是因臣的过失。老臣不但不能为君分忧,反而闹得这般满城风雨,惹皇上烦忧,臣有罪,请皇上降罪!”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柳怀璟眼中的犹疑之色更重了,他瞧了瞧跪在座前看似柔弱,却刚直得不容反驳的宋远知,又看了看老泪浑浊,像是下一秒就要以死谢罪的孙之泰,再加上后面还有一堆官员等着他的决断……他便觉得头疼得紧。

    “你们……都先起来吧。”他疲惫地抬了抬手,就这一句话好似用尽了全部的力气。

    但偏偏还有没眼色的人:“皇上!诛心之论,断不可信,臣一片赤胆忠心,可昭日月!张逸罪状条条款款都证据确凿,绝无虚言,请皇上明察!”

    张逸见孙之泰帮他,顿时来了精神,正要出言反驳,突然看见眼前白影一晃,是宋远知借了小太监的力,艰难地站了起来。

    “是与不是,有或没有,总要一查方知。”她低低地喘了一口气,转过身来缓慢而坚定地说道:“我南平承袭平朝江山,延续至今,若从太祖朝算起,大约也有三百年了,不知各位可还记得,先祖创立之初,立下的誓言?”

    许祺安率先反应过来,高声喊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凡事皆有法,则天下共治!”

    文武百官有一瞬间的安静。

    长期生活在繁华奢靡的长陵的豪门贵族,早已经忘了他们的祖先是如何浴血沙场,百战而开国的,那种天生在血液里的豪情壮志经过百代相传,已经被稀释消磨得殆尽。上至君王,下至百官,他们终日欢歌饮宴,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纵情享乐。更有甚者,如张逸之流,早已忘了礼数法度为何物,欺君罔上,结党营私,鱼肉百姓,泯灭人性,如蠹虫一般,一点点腐蚀着南平的江山。

    可他们看不到南平国外的风雨飘摇,看不到富丽江山底下的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