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父辈的信仰 » 第一卷 第二章 005 那些事 那些事3

第一卷 第二章 005 那些事 那些事3

    父亲走出大队部,此时正下着小雨,看着那排青砖绿瓦屋子,雨滴沿着瓦檐滴滴哒哒的打在刚用石灰伴粘土铺设的小路上。再看看脚下的小路,以前每次走这条小路,特别是像现在这种清明雨时,小路变得松软粘脚,每次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不仅是担心滑倒,还因为鞋底沾满了厚重的泥巴,腿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真是举步维艰……刚把石灰窑的技术数据、出工记录和工分数交给了大队的会计,大队主任就把叫过去了,其实就是让他不再负责石灰窑的工作了,去烧木炭场那边帮忙老陈头管理一下,毕竟老陈头今年也近70岁了,而且就会蛮干,不懂得合理安排其他人员。

    也可以称为“临危受命”吧,其实烧木炭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老陈头已经干过几十年了,以往每年都是他自家自烧自用的,这会组织才会让他掌大旗,一来是真实需要他的技术,二来也带带其他年轻的后辈,也叫手艺传承吧。其实父亲去了,也是为了学习这烧木炭的技术的同时再协助老陈头在人力上的合理安排。

    烧木炭相对于烧石灰来说算是简单很多了。在父亲去之前已然出好几窑成品不错的木炭。制作木炭其实就是通过木材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多孔固体燃料。主要就是控制火,熄火封窑,这是最关键性技术,成败在此一举。封早了,水分未完全烧干,木头中杂质未烧尽,逸出物未充分逸出,烧成的木炭,使用时不易充分燃烧,有烟,有木材燃烧味。好质量木炭,燃烧时基本上是无烟无味的。封晚了,木质完全过分炭化了,木炭的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失去了木炭的应有作用。开始烧的前几个小时,烟囱冒浓烟,带蓝黑色,手接近可明显感到有水蒸汽逸出。随着长时间燃烧,烟的颜色会慢慢变淡,手接近时逐渐感到干热。看到冒青烟,接近透明状后,及时适时熄火封窑。其次就是制作木炭的木材选择,木质比较硬的,比如桦树、松树、杉树等等,采集一些枯木和砍伐一些小灌木之类的。当然,松树杉树等比较名贵的树肯定是不能直接用来制炭了。

    制炭所用的土窑倒是比较简单,老陈头直接在山脚下掏出一个大约10来个平方的洞,按制炭窑洞的标准,窑顶预留排气孔,保持炭窑的底部空气畅通,不同的的炭窑可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在底部用砖做成通气道,有的挖成沟壕也是可以。最后把干木柴放进土窑中进行点火,用旺火把木炭烧通透,待温度达到要求后,封窑。把窑洞门用石块堵死,缝隙用稀泥封实。从窑洞顶部拔去烟筒,用湿土封住。使整个窑洞处于完全密封状态。最后开窑,用特制铁夹把木炭取出放进冷水中冷却,待完全冷却后再集体把木炭晾干即可。

    是黑,老陈头点燃父亲递过去的香烟,深深地吸一口,缓缓的吐出来“这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土法制炭方法,我没读过书,都是靠双手一次次的摸索出来的,你小子是个读书人,脑瓜子灵活,不是我不想教他们,是他们不想学,所以我也懒得去管他们了,你要好好的把这门技术传下去,别丢了。”老陈头拍了拍父亲的肩膀,慢慢的站起来,走回屋里。

    也许,老陈头怎么也想不到在几十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制炭设备,他所说的技术反而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在数年后,父亲当时为了养家糊口,也曾经利用这技术制作了不少的炭,卖到其他城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