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铸1978 » 045、买房4

045、买房4

    说起后海,最让余元浩感到满意的是它是北都城里距离紫禁城最近的水域之一!当然更近的水域大家都知道在哪里,但是以刘晓慧的身份置办宅子太靠近大内也不是太好,所以他选择了后海。居处有水,以余元浩和刘晓慧两口子的观念来讲,总会感觉会更有灵气一点。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让余元浩记住了后海,在余元浩所看过的小说里,好多都曾经提到了后海的酒吧街,他已经曾经千度过后海酒吧街,在千度的介绍里,说那边的酒吧街,是比较偏向于有文化底蕴的。当然这里肯定有几分做广告的味道在里面。但是从里面的介绍看来,这里面的酒吧街不是特别闹的那种。余元浩刘晓慧夫妇都是比较喜欢清静的人,偶尔去酒吧坐坐,也是喜欢到那种放着轻音乐的酒吧,当然有民谣歌手现在唱歌就更好了。按照他给刘晓慧的推荐话语中所说的,要是在北海置办一座四合院,出门见海,感觉应该非常不错。再小小的装修一下,保留几分古香古色,再加几分现代韵味,有闲暇的时候就过去坐坐,泡一壶清茶,应该是非常享受的。

    等两人按照刘晓慧的要求到了后海,时间差不多两点过了。按照刘晓慧给秦丽娟的说法,这里离大内更远一些,也许忌讳少一点。当然还有一点她没说出来的是,余元浩说后世的酒吧街在后海的南岸,北岸会清静一些,当然按照他们的计划,等孩子大了,就不再穿越了退休了事。等到那时酒吧街也还没开,所以其实选择南岸也不影响什么。不过刘晓慧还是照余元浩的安排,先到后海北岸看一下,说不定刚好就能碰到合适的房子。

    后海北岸也有好几个景点,当初的民国国母的此时也住在这边,除此之外还有亲王府、摄政王府,所以刘晓慧寻摸着在找四合院之前还是先在这边逛一下。本来余元浩在查千度地图时看见宋国母故居在此时还建议刘晓慧可以去逛一下,结果差点出问题。还好他还顺手查了一下故居结介绍,这才发现宋国母是81年才老的,此时正居住于此。能见人总比只见房子好吧,刘晓慧带着见偶像的心态给导游秦丽娟提了一下,结果秦丽娟说宋国母年事已高,如果没有要事的话还是别去打扰她老人家了。不过她老人家隔壁的醇亲王府修得不错,可以去看看,如果有幸说不定可以与她老人有偶遇。不过今天刘晓慧的运气显然不算太好,在那附近逛了一圈后连宋国母的影子也没看到。

    虽然未能见到宋国母,让刘晓慧觉得有点遗憾。但是她细想之下又觉得没什么,因为真的见了面还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难道只是傻傻的上前要个签名?

    由于今天是星期天,街道办也不上班,因此两人只能沿着北海岸边挨个地询问。不过刘晓慧的运气今天真算不上好,好几家位置和大小看起来还不错的房子,敲门都没人应。有人应的却没有一个表示愿意卖房子的。不过按照华夏的传统观念,莫名其妙地被别人敲开门问愿不愿意卖房子总有点是不是别人觉得自己家不行了的感觉。因此被询问的人大多心情都不是很好,所以反应出的态度也不好,导致刘晓慧连续碰到几个脸色很难看的人。

    于是刘晓慧也没有再问下去的心思,她心想这样挨家挨户的问下去,会不会就算最后做成了邻居的同时也恶了邻里关系。所以她决定还是等街道办上班的时候,找一下这边的管事人,委托他们来帮着询问一下房子比较妥当,而且还省心省时些。由于没有继续逛下去的兴致,所以刘晓慧便让秦丽娟结束了今天的行程,两人一起回转向酒店。

    回酒店后,刘晓慧没有在酒店多呆,进了屋,便回转到自己家里。余元浩看到她回来时脸上的表情不是很好,他也知道今天在问房子的过程中,老婆连续碰见几个给她脸色看的人,是导致她心情不愉悦的主要原因。于是他说:“别往心里去,咱们华夏人的反应就是这样。你猜也能够猜到,更别说那个年代换房子哪里像现在换得这么勤。即使是现在,如果有人到你家来问你卖不卖房子,你的心情也不一定美丽。”

    刘晓慧说:“这我当然是知道的,但的确是影响心情。”

    余元浩说:“所以说还是找人来作中介要好些,最多多给一点中介费而已。反正那个年代华夏的物价那么低,你在香江赚钱到大陆花这点费用还是给的起的。”

    刘晓慧想了一下,觉得也是。于是她说:“那就这样吧,还是找中介好一点。”

    当然这个时候是没有中介的,只能说找人来代办一下。

    余元浩说:“反正明天房管所那边就上班了,你到时候再去找一下黄一山,他那边应该能够帮你解决这些。那天你与他交谈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他,从表情上看来,他很是意动,应该会帮你忙的。当然你说过的佣金是不能少的,如果时机方便的话,私下给份谢礼也是应该的。

    1978年9月25日、星期一、北都

    考虑到星期一的早上,房管科应该很忙,毕竟这一周的工作都需要在上午进行安排,所以刘晓慧只打了一个电话过去,预约自己下午三点会前去拜访。

    由于余元浩两口子现在都没上班,所以在刘晓慧没有穿越的时候,他们都习惯带着小女儿一起玩耍,因此一上午的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

    下午3点,刘晓慧准时的进了房管科黄科长的办公室,这回她来受到的待遇明显变得与上回不一样。她刚一进办公室,黄一山便亲自给她泡好了特地准备的茉莉花茶。从茶香和汤色上分辨,黄一山准备的应该是特级茉莉花茶。礼貌性的寒暄一阵后,刘晓慧说:“不知黄科长可否帮我找到了合适的房子,说起来不怕黄科长笑话,我这人真住不惯宾馆,别看你们那个北都饭店那么高档,我就是住不惯。怎么说呢,应该是没有家的感觉吧。”

    黄一山笑道:“理解!理解!咱们华夏人有句古话,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刘晓慧说:“能理解就好,就如你说的那样,我们华人在国外飘荡,始终忘不了华夏!回到华夏,就始终想找一个自己的住处。”

    黄一山说:“房子的事,我已经帮着问了。不过你说直接委托我们单位帮忙买房子的事,我在单位开了一个会议,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觉得不太妥当。毕竟我们是政府机关,直接帮着你买房子,有点说不过去。”

    刘晓慧说:“你说的是,在香江那边政府也是不参与这些的,我这回回来,时间有点紧,所以不得不唐突地说委托你们单位。因为我在内地没有找到房产中介,问了一下,好像内地现在还没有专门做这个生意的。”

    望文生义,黄一山明白了刘晓慧所说的房产中介的意思,此时的内地确实没有,于是他说:“现在在国内确实没有专门的房产中介,除了单位分房以外,个人买房大多数靠中间人介绍。”

    谈到这儿的时候,余元浩突然兴起给一个想法,于是通过刘晓慧插嘴道:“不知黄科长对于知青返城有什么看法?你们单位的家属里面知青多吗?回城后有没有安排工作?”

    对于刘晓慧的三连问,黄科长隐隐有了些想法,但是他仍不敢确定,于是他问道:“不知道刘女士是什么意思?我们单位的家属里面确实有好几个知青,回城后到现在仍然没有安排工作。”

    余元浩通过刘晓慧接着说道:“其实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听说在大陆好多单位都有自己的三产单位,专门用来安置自己单位的家属。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们也可以专门办理一个生产公司专门搞房产中介,这样既服务了大众,又帮助你们单位的家属解决了就业,岂不是两全其美?”

    其实黄一山在说单位不方便直接代买的时候,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自己来搞。只不过因为如何来分配其中的利益他还没有想好的原故而没说出来。他自己是知道的,这么大一笔好处,如果自己一个人得了,说闲话的人就多了,因此多多少少得分润一些出去。原本他打算是单位来做,自己捞一笔政绩的,但是才想到偷偷回家好一阵子,没有工作的儿子,他还是觉得挣点钱比捞政绩更重要。起码这份钱挣得也还算干净,肯定不算贪污,全部所得都是自己帮忙跑腿挣的。此时他听到刘晓慧点的这一句,一下子茅塞顿开。儿子的工作算是有着落了,并且单位里的返城知青着实不少,自己要是能为他们找一份工作,全单位还不都得念着自己的好。

    想到上面的种种好处,黄一山忍不住有点喜形于色的道:“刘女士,你这句话可是帮了我大忙了。不瞒你说,我们单位的好几个返城知青到现在都没有工作,这样无所事事下去,我觉得早晚会出问题。你这句话提醒了我,这确实是一个办法,现在国家拨乱反正了,今后像你这样回国之夜的华侨应该越来越多,终究是需要这项服务的。再说老百姓也难免有个因为工作调动等原因买房卖房的,这也是需要房产中介的,有个正规的公司来为大家服务,终归是好的。”

    说话的同时,黄一山又想到了更多。他仔细盘算了一下,虽然说现在四合院返还了不少,但是除了少数被公家单位使用的,大多数在当初收归国有后都分配了下去,绝大多数四合院都变成了大杂院。现在买卖这些四合院,即使是交易到手,这些租户也是不能动的,只是说你拥有这些四合院的产权,你可以按时收租金而已。像刘女士这种买四合院用来自住的,还真得他们提供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服务就是清退里面住着的租客。在这一点上,如果自己单位把三产公司办理起来,单位完全可以帮助协调,腾挪一下租客。

    余元浩看到黄一山的表情就知道他认可了自己的说法,再听他所说的,就知道这件事是成了。于是他又通过刘晓慧说:“黄主任能认可我的说法,并愿意办这个房产中介公司,那就真是太好了,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找谁去代办买房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