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铸1978 » 184、上大学了

184、上大学了

    自从1981年2月20日赵同学结束驻家教学回学校去了后,余元浩的C语言学习更暂时靠一段落。

    虽然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他对于c语言的掌握算是达到了一定程度,最起码可以说是有了充分的了解。

    但是这并不是说他就能独自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了,要说他的真正水平,目前的他也仅仅停留在普通能用的水准上。

    当然有着赵同学的辅导,赶在大学开学之前,余元浩还是把华夏智慧方块游戏给开发出来了。

    可是这种开发并不能说明余元浩就达到了开发这个游戏软件的水平,就跟大多数孩子做学校布置手工的时候一样。这种手工家庭作业的完成,有着多少的家长帮忙成分还真是一个不好说的数值。

    这回完成这个编程任务余元浩的收获还是挺大的,虽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赵同学的指导下进行的编程。但是这次编写华夏智慧方块游戏余元浩是从头到尾一步步走过来的。

    这一步步的历程涵盖了一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余元浩按照老师教的自己独自提出了程序的编写方案,自己弄的程序流程图。

    在赵同学给予修正后,他又编写出具体的程序。当然编写完毕后,赵同学帮助进行了审查并指出其中的问题。

    在他不断的修改调试过程中,赵同学指导着他根据调试的结果来分析问题的所在。

    经过了好几天的努力,最终余元浩终于取得了成功,搞定了系统给自己设定的编程目标。

    经过这次编程,余元浩对于软件的编制算是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虽说这个系统的了解谈不上有多么深的层次,但是他毕竟走完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完成了任务过后,余元浩得到了自己的奖励。

    要说这个奖励的话,在现在的人看来可以说是丰厚极了。按照系统(大余元浩)的说法,他可以在少年宫附近选一座四合院,把那里弄成一个他自己制作模型的工作室。

    按照余元浩(大)的想法,那就是以这个名义,他也可以顺便让余元浩(小)屯点房子。反正在这个时候买房子肯定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但是奖励在余元浩(小)看来却并不怎么值得高兴,相反这个奖励给他带来的感受还不如他自己达成了编写游戏程序这个目标本身。

    在他调试成功游戏的时候,那成功的感觉让他心情激动得不能自已。

    所幸的是余元浩(大)能够通过感知直接了解他的想法,虽说他在给出奖励的时候没有猜对余元浩(小)到底需要什么。

    但他即使不通过感知还是能够明白几分的,因为这种成功的感觉他也曾经休会过。当然那个时候他所编制的程序并没有这么复杂,所使用的编程语言也只是basic而已,但是那种成功后想继续努力的冲动是一样的。

    为了趁热打铁,余元浩与刘晓慧商量,最后决定还是由刘晓慧出面,给他在红光电子和华兴电子那边专门安排了一下,让他可以随时过去参观。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安排,就是他自己可以进行游戏开发立项,针对puter或者苹果兼容机开发设计软件。

    能够把学习和爱好结合起来,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现在在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学习当中,余元浩已经感觉不到什么挑战了。

    因为有着“系统”这个作弊器的原因,初高中乃至大学的基础学科上面余元浩基本都是一点就通。

    有了这个对比,当他学习到c语言的时候,编程给他带来的挑战和成功时的成就感让他如此的着迷。

    虽说在编写程序时遇到的困难重重,以至于他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编制一个个他觉得有趣的程序上面,但是当编制的游戏通过最终测评时的成功感是他做其它事情无法体会到的。

    为了让他在编程中进行学习,针对他所涉及的软件项目,刘晓慧专门拨付了专项资金和调配了一些专业人员对他进行辅导和现场教学。

    如果说一个两个程序还看不出余元浩在编程上面的进步的话,那么几年时间下来,经过几十个程序项目的磨练,余元浩在程序编写上面虽然谈不上是炉火纯青,但是绝对说得上是一个十分有经验的开发者了。

    这么多年的学习当中,他不仅把编程的水平磨练上来了,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在这么多年的学习中,在请来的家庭教师的指导下,余元浩的初高中学习早就已经完成,大学的学习也在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进行。

    当然入学的途径不再是委培,而是走的华夏大学对外招生渠道。

    考虑到余元浩的年龄实在是太小,所以考大学的时候有意拖了一段时间。即使这样,在他考进清华大学的时候,年龄也才7岁。

    之所以会这么晚才去考,完全是因为身体太过幼小。虽说现在吃得比余元浩(大)小时候要好很多,又有专人指导锻炼,但是基因在那里,虽说身体长得结实了些,但身高高也没高太多。

    当然虽然说把考大学的时间往后拖了拖,但是这个时间并没有浪费。

    在这段时间里,余元浩除了醉心于编程以外,他还是把一半左右的时间花费在学习基础学科上面。

    如果单论基础学科的话,他的知识水平应该是大一以上了。尤其是为了打基础,在数学物理方面,他投入了很多时间进去。

    前期的数学知识,高数、线性代数这些余元浩(大)还能传输一些自己学到的东西过去,但是学到了越来越深入的情况下,慢慢地就得靠余元浩(小)自身摸索了。

    等到余元浩(小)考大学的前期,他的数学知识早已经在余元浩(大)所不曾接触的范围了。

    所以说在家请导师单独教导弄到后面的时候,余元浩(大)觉得这样下去已经不再是一个好办法,也是时候去接受大学教育了。

    在考大学的时候,余元浩自身的学习底蕴已经十分的深厚了,再加上他走的是留学生招生渠道,出来的结果当然是毫无疑问地被录取了。

    由于刘晓慧与菁华大学的特殊关系,余元浩在入学之初便申请了大量的学科免修。当然该考的试还是得考的,以余元浩的水准,考试的结果毫无意外地证明了他有免修的实力。

    至于剩下的学科,他也申请到了特殊的政策,比如说可以不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老师不会对他进行考勤。

    虽说不用按时地在课堂上进行上课,但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参与正规的学习,他所缺席的课这些门课的老师都将以开小灶的形式,对他进行了单独的教学补习回来。

    为此刘晓慧当然是支付了一笔额外费用给学校和老师。

    当然老师愿意专门为他开小灶,也并不是全是因为钱的原因。有个别的老师纯粹是因为能遇见一个如此天才的苗子而感到幸运,因此也就愿意给他进行单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