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风云策 » 第十九章 生辰大会

第十九章 生辰大会

    在西凉军紧锣密鼓的准备下,董卓的生辰大会如期举行。一辆辆牛车满载着民脂民膏,从洛阳城周边的农庄开进,百姓看着自家颗粒无留的仓廪和畜舍,痛苦的掩面而泣。

    御膳房内外,灯火通明,与死气沉沉的洛阳城区对比鲜明,里里外外、熙熙攘攘,尽是忙碌的西凉士兵与仆人,手捧着一道道丰盛可口的佳肴,一尊尊绿莹如玉琼浆,从雄伟的大门中鱼贯而入。

    董卓高坐主位,居高临下的望着齐聚一堂的西凉诸将,众将领表情庄重,丝毫不敢怠慢,唯恐惹恼了脾气不甚好的董太师。

    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和贴身保镖,在如此重要的日子自然也要常伴董卓左右,腰挎宝剑雄赳赳,挺胸睥睨气昂昂。

    刘协坐在位置上,看着曾独属帝王家的御膳房,如今被这残暴成性的武夫霸占糟蹋,不由得暗自神伤。

    “今日众将能不辞路远,齐聚洛阳,本太师深感欣慰。”等了片刻,董卓蠕动着肥厚的嘴唇说道。

    “本太师自幼弓马娴熟,诗书礼乐也研习有加,这才为先帝所召,屡建奇功,步步高升。然先帝崩于前,本太师又进京勤王,革除弊政、勤于治军、爱民如子,罢黜无德无才之弘农王,扶圣上于庙堂。”

    听到这,刘协在内心不由得鄙夷的翻了个白眼,膳房内的皇甫嵩、士孙瑞等肱骨之臣更是仇恨的盯着耀武扬威的董卓,恨不得直接冲上去手刃了他。董卓则不管众人如何想法,只是自顾自散讲道:“承蒙陛下厚爱,本太师才能走到如今这个地位。”

    董卓的三角眼滴溜溜一转,一改往日的霸道,说道:“既然本太师邀请你们来了,自然是将众将士、众臣子视如己出,开席吧。”

    肃穆的膳房内立刻热闹起来,西凉众将和亲近董卓的朝臣纷纷抢着给董卓敬酒,这位如日中天的董太师,自然是各色势利眼趋之若鹜的对象。

    吕布冷眼看着这一切,丝毫不掩饰眼中的鄙夷之色,看的西凉众将心里不由得火起,奈何吕布是董卓的义子,也不好发作,只得别过头继续巴结他亲爱的董太师。

    刘协并没有去寻卢植和皇甫嵩等人攀谈,计划实施在即,万万不可引起董卓的警惕,于是刘协百无聊赖的环顾四周,却被此间另一个人所吸引了目光。

    “辨哥儿,最近可好?”刘协怀着同情和伤感上前与那人攀谈。

    此人正是被董卓废黜的少帝刘辨。只见刘辨身着华袍,却神情忧惧,并无贵气,只是恐惧的看着董卓和其身边簇拥的众人。

    刘协轻叹口气,上前拍了拍刘辨的肩膀,轻声说道:“辨哥,辨哥!是我呀!你近来如何?”

    刘辨这才像是回过神来,吓得打了一个寒战,定睛见是刘协,顿时黯然泪下道:“我道是地府阴曹来索我命哩!原来是皇弟。”

    刘协听其答非所问,知是已被董卓吓破了胆,出言宽慰道:“辨哥莫怕,有皇弟在,定会保辨哥平安无事。”

    但是就如今的形式而言,刘协的保证显然没什么可信度,刘辨只是对刘协悲惨的笑笑,眼角立刻又耷拉下来。

    “皇弟一片好心,孤自知。你我兄弟二人,只得在此间地狱相依为命,恐是永世不得脱身。”

    刘协看着自己的这位苦命“哥哥”,自小就被冠以“轻佻无威仪”的名声,不久父皇驾崩,明明贵为皇室,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间,废立仅凭董卓一人之言,母亲何太后及舅舅何进大将军也死于董卓之手,沦落至此,何其惨也。

    “就快了。”刘协实在不忍,柔声安慰道。

    “大汉的光不会熄灭。”刘辨抬头,盯着刘协的眼睛,那里分明有光。

    刘协没有过多停留,只剩刘辨在纷闹间独坐。

    膳房的另一个角落,中年人自顾自的喝着酒。

    中年人仪表堂堂,衣冠整齐,三根胡须如柳枝一般随风轻轻摇动,两个眼睛细长但有神,不时有厉芒闪过。

    仰头饮下一杯琼浆,贾诩的嘴角扬起一抹高深莫测的微笑。

    “貌似有些脱离控制了呢。。。要不要把你留下呢,陛下。”

    贾诩自顾自呢喃着,又一杯酒已然下肚。

    众人纷扰着饮酒作乐,正欢乐时,董卓又出了声:“诸位今日甚是欢喜,不如本太师再抬一抬气氛如何?”

    西凉诸将大部分都是随董卓一路起家,自然没那么庄严肃穆,借着酒劲拍手欢呼起来。拥护董卓的大臣更是生怕自己表现差了,连连称颂叫好,卢植皇甫嵩等人则是默契的交换了眼神。

    “这董贼又搞什么幺蛾子。”皇甫嵩如是想。

    “文优啊,你来替本太师说吧。”见诸将如此捧场,董卓索性大手一挥,交给手下来办了。

    一位文臣应声从董卓身侧走出来,此人眉凸眼凹、颧骨下塌,还有两撮鲇鱼须飘飘而下,天庭低窄,一双细长眼睛瞟来瞟去,却不像贾诩般内含霸气,而独有猥琐阴险之象。

    “喏。”李儒先拱手称喏,随即将董卓“抬气氛”的计划缓缓托出:“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怨声载道,四处盗贼横行、贪腐遍地。”

    李儒顿了顿,阴冷的目光瞟了瞟众人的神情,继续说道:“然陛下尚幼,又无太上皇及太后辅政。董太师虽尽力辅佐,以图汉室中兴,然四方割据势头正涨。洛阳虽为我朝旧都,但终不能久守。长安则在董太师治下丰腴富有,大有旧日洛阳之盛况。”

    话说到这,众人如何不知李儒接下来要说什么,都面露惊色,议论纷纷。

    但最为惊诧的并非众将,也并非群臣,而是刘协。

    “前世董卓也曾力主迁都,但那是在关东诸侯联军的威势下的不得已为之啊,以董卓的猪脑子,怎么可能防患于未然?”刘协百思不得其解。

    “莫不是天下诸侯已经联合起来?可是王师并没有给我任何信息啊?”刘协的眉头越攒越紧,虽然觉得颇为奇怪,但也终究求不得答案,只得归于蝴蝶效应吧。

    “看来我倒是未卜先知了,如若是不早做计划,此间被董卓掳去长安,恐怕真如辨哥所说,永世不得脱了。”

    刘协顿时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庆幸,同时对董卓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