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28章 暖棚

第28章 暖棚

    王匡准备盖一所暖棚。

    暂时没办法制作出透明的玻璃,他将注意打到了温泉水上面。

    现在的重点是,用什么方式将温泉水引入暖棚里循环,保持好内部的温度。进而可以种下他得到的玉米种子,让其尽快长大。

    下山的时候,王匡不断思索着这个问题。

    “没有胶管,没有钢管,铁管太容易氧化,我可以自己做铜管!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导温,用以制作铜管的材料,可以采用黄铜。”

    黄铜也就是铜锌合金,性能上,黄铜比纯铜要好很多,它的优点在于密度大,且导热性能良好。只不过汉代还没有出现,但王匡前世看过不少科普书,知道怎么产出黄铜。

    只要能造出铜管,后面的事情更简单了。

    “暖棚的外围要可以用砖头围起来,最上方留一些洞口,给玉米保持充足的光照,最外物收集一些麦草用以内部的保暖。”

    这种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来年后,成熟的玉米正好可以赶在下一个播种时节,再次下地。多了今年冬天开始的这一季,下一季可种植的玉米就会多上很多。

    那样,用以推广的时间,就会缩短一年。

    别小看这一年,也不知会拯救多少挨饿的人。

    谁都没有王匡更明白玉米的巨大潜力。

    心里有了打算,他顿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两手拿着捆好的竹笋,回到庄子,他亲自下厨,为少年们做了凉拌竹笋。

    “明天把庄子存留的人手都召集出来,一部分跟我上山,一部分留在山下继续整地。人手不够,就去附近的乡邑请些帮工。

    不要怕花钱,庄子现在有赚钱的路子,以后还会更多。”王匡往嘴里送了一口鲜嫩的竹笋,对着一样吃的津津有味的崔良安排到。

    “小郎放心,这件事,仆一定给您办的美美的。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庄子除了一部分入冬时种下小麦,以及留下数十亩作为菜地外,剩下的都是最肥沃的地,这两天又铺了一层厚厚的小粪。

    为了这事,仆还专门带着人去旁边的农户家里购买了粪料,足足花了三缗。

    现在钱还欠着,对方天天找仆催账,仆都不敢出门了,担心别人背后打闷棍!”崔良把碗放在地上,伸出了三根手指头,眼里满是抱怨。

    “我等会给徐徐说下,以后这种事尽快告诉我,不能给乡邻们留下庄子仗势欺人的印象。领了钱后,记得尽快给人家还了。

    至于那块地先留着,来年我有大用。”王匡叹了口气。

    农人不识字,买粪料这种事,崔良没留下凭据,自然不好交账。

    现在庄子的支出,都是需要凭据,管账房的徐徐才会拨款或报销,这也是王匡定下来的规矩。

    出了这档子事,属实有些考虑不周,责任也在于他。

    清晨一大早,庄子里挑选出来上山的的少年们早练后,都带着干粮,拿着锄头,站在院子里听从小郎的安排。

    “山脚下,我们趁着冬天把碎石集中起来,来年修一道小水渠,与那小河沟连接起来,可以灌溉农田。靠近水渠的地方,当然不能浪费,可以顺势的种植一些桑树,以后不仅可以喂食牲畜,还可养蚕。

    虎子你今天带着人,继续收拾山脚下的碎石,水渠的挖掘、还有种树等开春土壤解冻再说。”

    “至于半山腰的那处温泉,由我亲自带着宋山他们开垦。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先把附近的枯木处理掉,挖好根基。到时候,小郎我打算在那里弄一大间暖棚,种上其他作物。

    还有,上山的人,都记得穿的保暖些,今日一天都会在上面,也别忘了带好干粮和水。好了,准备出发!”

    发表动员感言后,一行人兵分两路,纷纷出动。

    庄子从建成那天开始,就明确表示不要懒人,能留下的,自然都是勤快的。

    老李头和他的几个兄弟也没有闲下,虽然身上有残疾,但并不妨碍他们为这个家做什么。出了两个人看庄子的大门外,他们也杵着木棍去荒地捡石头,堆成了一堆堆。

    徐徐和王晔管着家里的女眷,正在为庄子人织棉衣,连陈小妹都在喂鸡。

    “小鸡小鸡多吃点,过年可以宰了你。”

    长安的生意这段时间都是崔良打理,经常往返两地之间,他一早带着人去还了钱,又去照看商肆。

    上山后。

    同样是昨天那条路,见到山上的“富饶”,少年们无不兴叹。

    “快看这竹笋长的多雄壮,自从昨晚我江小鱼吃了之后,就深深的爱上它的味道。”

    “还有蘑菇,好大的蘑菇!”

    “狗子,放下你的狗爪子,小心有毒!”

    “这就是小郎说的小河沟,底下还在流水……”

    一路有说有笑,不消两刻就抵达了半山腰的温泉处。

    在王匡的指挥下,大家先是清除四周的障碍物,接着轮流用起锄头,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温泉附近很快被清理出一大片空地。

    此地刚好处在阴坡与阳坡的交界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晒到阳光。更何况山脚下就是大片平原,没有什么遮掩物,从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就照射在这里。

    建造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天的时间,王匡想要的暖棚地基已经打好。计划建城暖棚的面积很大,围绕着山峦,成椭圆形,目测不下六十平方丈,接近一小亩地了。

    最近处距离温泉的泉口不过几米,能更好的防止热量流失。

    玉米在十到十二度的时候就可以播种,在二十五度左右是最适合发芽生长的,更何况玉米本身就是短日照植物,冬天日照短对它影响并不大。

    王匡寄希望于暖棚在年关前大体上成型,然后利用铜管,能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就好。这样就可以保证玉米幼苗熬过这个冬天,来年开春后,温度回升,生长压力也就会少一些。

    凭借当下低下的生产技术,能做到这些,他已经很满足了。

    第二天,全家兵分多路,宋山去找砖厂定制方形砖,王匡则是继续带着少年们整理荒山。

    正当王家庄子为了开发荒地和荒山,忙的如火如荼。

    数日后,安汉公府的一辆普通马车停在了庄园外。

    一位小巧玲珑的少女探出了头,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四周,嘴角渐渐泛起了两个甜甜的小酒窝。

    “这就是六兄的庄子啊!比长安府上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