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43章 突然到来的王莽

第43章 突然到来的王莽

    农业乃国之根本。

    至少在落后的封建社会,只有农业发展起来,一个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富强。

    而农业发展的关键,不光在于优良的种子,还有合适的农具。

    大汉的农具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先进的,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与后世先辈们改良的农具想比,依然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王匡要虎子打造就是曲辕犁。

    相比于大汉盛行的铁犁,曲辕犁实用性更强。结构上将直辕转换成了曲辕,还安装了可以转动的犁盘,这样就保证了在犁地的时候可以转弯,不仅可以犁地,同样可以用来翻地。

    对于整个农业发展来说,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在前世,曲辕犁自从发明了,历经各个朝代经久不衰,足以说明它的不俗。

    当然,王匡也是有私心的。

    等曲辕犁真正的成型,恰巧是刘衎与家中小妹的婚礼,他并不介意借着这个机会,将它作为礼物献给皇帝,献给整个大汉,为自己在朝中和底层谋取一定的声望。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群兽出山。

    小红马变成了大红马,没事出了马圈同样喜欢在田野闲逛,只不过对于庄子少年找的配偶,小红马似乎有些看不上。

    它全身上下都笼罩着一身贵气,毛发更加鲜红,就像燃烧的火炭,甚至于从它身上找不出半点的杂毛。每次遇到不喜欢的食物,总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可不正是那一等一的骏马—赤兔的原型?

    如今平常人打量一眼,便可知此马乃是良骏。

    “跑慢点!”王匡骑在枣红马上,带着先生送的佩剑,看着路过人羡慕的眼神,这种感觉就像前世的直播间里,无数吃瓜群众看主播开着拥有了几千万的豪车一样。

    他今天的收获很多,按照约定,一早去了长安的邓府。拜见了先生邓锦,并被检查了功课,还指点一上午的学问,使得他对于《尔雅》内的名篇更加熟络。

    吃午饭的间隙,王匡顺带逗了逗已经两岁的小邓禹,小孩子并不认生,甚至可以断断续续的背出古诗了。

    有些人的天赋与生俱来,毫无疑问,邓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西城门出来,他沿着熟悉的路线返回庄子,小红马早就饿得半死,一见到熟悉的家,便仰天嚎叫。庄子的少年自觉的牵到马圈,老李头也一瘸一拐的来到了王匡身边。

    “小郎啊,刚刚来了好大一伙人!听那徐家娘子说,似乎是长安府上的老主人。”老李头提醒道。

    老主人?

    家里能被称为老主人的只有一位,那就是父亲王莽。

    只不过,王家庄子处在长安靠西边,是个十分偏僻的地方。除了平日里来庄子做买卖的商贾,家里很少有人来的。

    父亲此番前来所谓何事?

    怀着忐忑的心,王匡进了宅院。

    王莽正在庄子的书房。

    庄子里的书房只有一处,那就是中院新建的一座大房子。书房不是主人王匡一个人的,而是庄子上所有人的,更像是一座小型图书馆,除了蒙学的书籍外,还有前人包括当代大儒的许多著作。

    自从王家庄子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活着,要时刻学习才能进步。庄子里需要的不仅是会去做事劳动的机器,而是要一个个会独立思考并处事的完整行为人。

    即使有天庄子散伙了,这样同样能保证每个人不饿死。毕竟,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能够读书识字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人大多是不知足的,王匡更希望庄子里的每个人能在学习方面,永不知足。

    王莽正拿着桓宽的《盐铁论》,津津有味的看个不停。尽管里面的有些内容他早在数年前看过了,甚至当面请教过,但现在再次看一遍,又有不同的收获。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王莽很喜欢这句话。

    他想到了过去的一年,还有正在慢慢实行的新政。

    元始三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可以说,从进入元始元年开始,天下的灾害和起义就爆发不断,他过得很累。

    在其位,谋其职。

    王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希望能实现整个国家的再次复兴,去除弊政,驱除匈奴。可眼下的大汉太腐朽了,需要一场大范围的革新。

    为此,他已经开始努力联合群臣,以实行之。

    序幕已然拉开,便不能半途而废。

    尤其去年夏天,他开始了是送终,嫁娶,器械等制度的改革,接着进行了学校的改革,奏立学官,在郡国里叫“学”,而在县和道,侯国等叫做“校”,村落里叫做“序”,“学”与“校”里面至少有经师一名。

    可总有人反对自己的改革。

    如汉平帝的母族卫氏。

    为此,他不得不采用心腹的建议,利用各种手段,将卫氏留在中山国,防止他们来到长安,干涉自己的政策的实行。

    至于平帝亲政后会不会怨恨他,王莽不在乎,在追求治国理政的“大道”上,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必须有所取舍。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这朝堂从不缺少燕雀和井底之蛙,可哀,可叹!”王莽摇了摇头。

    他合上手中的《盐铁论》,又拿起了一本《周易》。

    字迹崭新,显然是刚刚抄录不久的。

    书房外传来脚步声,王莽手上的动作不停,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王匡进来后,行了一礼,就在一旁等候。

    在这间隙里,他趁机打量了下自己的父亲,发现几天不见,头上多了很多的白发。

    至于书房的书籍,王匡并不担心父亲翻阅,那里大部分都是陈林接过上边村的夫子书籍抄过来的,为了庄子里人的学习。此外,也有一些他写的一些个人见解,结合后世的那些知识,只是为了更多的拓展阅读者的思维,倒也无伤大雅。

    过了有一炷香的时间,王莽终于放下了竹简,背着手往书房外去,路过王匡时,平静道:“这段时间,不断听闻你的农庄富贵无比,孔师也时不称赞。今朝路过,陪乃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