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80章 吾不如王家小郎也!

第80章 吾不如王家小郎也!

    景丹等人当夜在王家庄子喝的畅快淋漓,不光菜品美味,他们总感觉这里的酒水比长安城里最好的酒水还要烈一些。

    一直到深夜,等几人晕晕乎乎的被送到客房后,整个前院才渐渐安静下来。

    王匡同样有点晕,其余四人的酒量本就不错,几人的连番劝酒下,他不得不多饮了些,已有了七八分醉,最终在冯橙橙的服侍下,他睡了下去。

    梦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回到了后世,将设计院的工作辞掉了,去了房地产,还找了个美丽贤惠的女朋友,结婚那天,也来了一些朋友,包括孤儿院年迈的院长……

    第二日,头昏脑涨的醒来,天还未亮。

    他伸出手,摸着黑拿起床边桌子上放的有些凉的水,浅浅的喝了一口,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许多。

    摸了摸床角,发现衣服不见了,可能是昨晚沾了些酒气,衣物被拿去洗了。

    “冯橙橙!”王匡低喝了一声,在宁静的夜里倒也传的清晰。

    冯澄澄就住在隔壁,这是为了照顾他的起居,特意搬过来的。

    咚咚的声音传来,冯澄澄迷迷糊糊的开了门,将蜡烛点燃,因为来的匆忙,衣服只是披着,烛光下,将她的身形照的凹凸有致。

    “小郎,起的这么早。”她哈欠连天。

    离得越近,一阵体香飘来,王匡心头一热,身体起了反应,然后摇了摇头,压制着心里古怪的念头。

    她才十二!

    暗骂一句禽兽。

    “你把我衣服拿来即可,不用服侍,天色尚早,再去睡睡。”王匡拍了拍脑袋,将剩余的半碗凉水一饮而尽,火气降了不少。

    看来母亲说的成亲,不无道理,长此以往,身体会出问题的。

    “哦,俾子这就去。”冯橙橙揉了揉眼睛,不明白为什么小郎起的这么早,但还是乖乖去拿衣服了。

    等穿好衣服,见西侧厢房依然漆黑一片,想来那几位好友都没醒来,他便独自一人在院子里做了五十多个俯卧撑,然后练了一会老李头教过的拳法,顿觉整个人神清气爽。

    “喝!”

    “喝喝喝!”

    有仆人起床洗漱的声音,一天的忙碌开始了。

    得到小郎回庄子的消息后,宋山一早就从上林宛回来,当面向小郎汇报情况。

    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忙安置流民,长安里的情报建设则让庄子另一个叫朱儒的少年在负责,那家伙似乎天生适合这份工作,做事做的很有条理。

    更为重要的是朱儒很有刺客的潜质,长得纤瘦,走起路来无声,而且在家里几个军士的教导下,功夫自是不差,接连暗杀了好几个小帮派的头头,并收服了一群小弟。

    “小朱杀得都是该杀之人,现在长安城西市那一带,我们的势力已经能排入前三了,与官府的关系也算不错。”

    听了宋山的汇报,王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想要在长安谋得一席之地,定会流血的,他对于庄子少年的品性还是相信的。

    至于发展,正如他这半年所做的一样,只是提供放下,然后只看结果,说到底,不外乎一个“懒”字。

    难得回家一趟,王匡去山脚下看了虎子他们关于水车的建造进程,发现基础的框架已经有了,现在就差细节上的处理,怎么保证它的正常运行,鼓励了两句后,景丹等人才陆续醒来。

    一同吃过早饭,巳时刚过,众人坐着准备好的马车前往上林宛,王家庄子只有两辆马车,所以大家只能挤挤。

    “小郎,怎么不舍得你的婢女跟着去?合着那首佳人是为她而作?”文重的打趣道,他的性格如此,顿时活跃了气氛,惹得几人大笑连连。

    “哪有文兄风流,我听说你已经纳了第二方妾侍?”景丹口直心快,解围道。

    说起来文重纳妾,在他们这几人不是秘密,终究是因为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五年不能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才在父母的做主下,拿了一房妾。

    景丹此语虽是无心之举,在文重听来有些刺耳,无形之中留下了一道伤疤。

    “好了好了!两位莫再论此事,小郎可否给我等讲讲上林宛的形式。”董宣狠狠的瞪了眼自己的好友,这样揭人伤疤,可非君子所为。

    王匡点了点头,跟随着马车的晃动,慢慢道“据我家少年说,上林宛先已聚集五百流民,分别在修建住所和圈养场地,至于猪仔和鸡仔等活物,也在分别收购和孵化。但重点问题在于,约有七成流民并不相信,这畜牧业可解决温饱,甚至致富!故而,当务之急,乃是立信!”

    取信于民。

    几人相互思考,纷纷发表看法,距离上林宛越来越近,能看到四周建设的一些园林,抵达此次王匡选择的“畜牧业基地”后,一道道栏杆挡住了去路。

    王匡几人去了流民安置点。

    董宣在宋山的带领下,朝周边巡视,重点看了下环境,发现地势平缓,处在两山只见,旁边有条小溪,饮水自不是问题。

    “这杯围起来的地方,莫不是此次圈养的区域?”董宣问道,来到上林宛,他把自己已带到了副农监长的身份中。

    宋山也得知了对方的身份。

    “不瞒君子,此地乃是其中一处,用来圈养猪,依小郎的建议,像这样的地方分别有无处,还要圈养鸡,羊等物。”宋山恭敬答道。

    “但这粮食,可是一大问题,难怪流民皆不相信。”董宣再次谈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牲畜要想长肉,就需吃粮。

    宋山对于董宣的疑问早有预料,他神秘一笑“我家小郎早有准备,王家庄子的妇女已研制出饲料,这于我畜牧之业而言,当是锦上添花。”

    “原是饲料!”董宣稍作思索,瞬间想明白了。

    古人有记载,剉草麤,虽足豆榖,亦不肥充,细剉无节,簁去土而食,这里面的饲料可没有添加剂,大部分都是中草药和豆类混合而成。

    神农本草经亦记载曰:“梓叶饲猪,肥大三倍桐花饲猪,肥大三倍”。

    但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推广,饲料一直未曾受到重视,仅在少数大户的手中传送,今形成规模养殖,可不是饲料发展的春天?增产自不在话下!

    董宣拍手称赞“我等只知食肉,却不知畜牧之重点,吾不如王家小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