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236章 监军

第236章 监军

    “所以说那日,平田将军兴武侯王匡,如天降神将,一枪即把那付章挑向了数丈之外,之后,数百武卒围攻,他亦从容不迫,一人一骑来来回回,无数贼子落于枪下。此战,共围剿攻城叛军三千之众,俘虏五千,逃着不出一成。

    再说第二日,其下亲卫一名曰铫期者,率不到百余众,奇袭叛军粮草,斩贼二百有余。

    至此,蓝田县在西海郡援助不过两日,便取得了三辅两月来未有之大胜!”

    “先生,不知那付章可曾抓住?”

    “此贼重伤,今日,怕是加入了那南荆叛军中了。”

    长安城郭边的一条小巷里,一老几少正在聚在一些,说着三辅见闻。老者是一卖书的商贾,平日里从万卷书局进书,于城郭下贩卖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讲故事。他讲不是空穴来风之事,而是近日聚焦发生之事。

    而这聚在身边的一群十岁上下的少年,每临放学,都会成为他的忠实听众。

    “先生,小子觉得,我汉军与叛军聚集之众的决战日不远了。若汉军应对得力,那叛军将大败。若不利,那这天下恐将易主了!”一少年站的笔直,他披着粗麻制成的外衣,内有一件略显陈旧短小的棉衫,背上背着一个略显秀气的“书包”。

    王家庄子自今冬推出了“书包”一物后,便风靡天下。尤其长安每逢学堂放假,随处可见背着各色书包回家的少年学子,太学生亦不能避免。

    少年家中清贫,买不起那一百钱的秀美书包。一百钱,可是阿翁两日的工资,他只好央求阿母亲手缝制了书包,背面还缝制着一朵非常漂亮的梅花。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自小郎诗选由太学的大秦王子传播后,少年就独爱此之一句。

    “贾复,汝有何高见?”另一与少年相熟,皆是一年多前,由南阳搬来长安,两家也是相邻,忽而问道。

    其他人,包括那老者,脸上均带着兴趣。

    “高见谈不上,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

    北边的渔阳之乱,虽在岁旦后,初步平定,但需知那李守城也率着残军与安定叛军回合,长安的压力会更大。

    那茂陵之叛贼,亦是主动退却,抵达至鄂县一带,显然是打算休养生息,短暂躲避南北军之锋芒,待四方叛军回合后,直接围攻长安。

    困战数月,京师军与驰援的边军,大多困乏,如今防守已是能力之内的事,若想彻底击败盘踞的叛军,必须调集郡军。但为了防备其他各军,如南阳、荆州迂回起事之事,朝中怕是不会同意上述之举。”

    “那可有解决之道?”老者拂了拂头顶发白的头发,在是今年初开的书店,时常能碰见此子于书店看书。

    让他影响如此深刻的原因不止如此,那太学新任博士李生,也住在在这小巷,曾多次称赞此子聪慧,有将相之器。

    见几位同龄人,还有买书的荆老望来,贾复神情一正“如今,能解长安之危,不让我汉军如此被动者,唯有方才先生所说的平田将军兴武侯。”

    “那南荆奔袭而来的叛军,还有蓝田残留的叛军,加起来少说有三万之众。而蓝田守军不过万人,朝廷尚无援军,可还守得住?”一少年忽然问道。

    哪知贾复腼腆一笑“平田将军,尚有奇谋,又有勇猛。贾复对此,很有信心!”

    贾复的信心不知从何而来,此时摄宫的重臣们可没有他这么有信心。

    如王莽,愁眉不展。

    “摄公,蓝田之事,实属京城之军无法支援。即使蓝田有失,吾等尚有杜陵阻挡。但渭城一线,绝不能被叛军攻陷,否则,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长安了!”武卫将军林涛出言道。

    如今是居摄二年的一月末,即公元七年初春。叛军的战火已在三辅展开,甚至站在未央宫的高台上,都能看见前方的烽烟。

    可以说,近几个月来,那叛乱没有平定不说,还有扩大之势。

    上至元后,下至长安百姓,都处于惶恐不安之态。朝堂上,亦是争论不断,能无忧无虑者,恐怖只有尚在襁褓里的皇太子刘婴。

    “那就不再派军。蓝田之事,王匡尚且年幼,虽有小胜,但吾亦担心其放松警惕,防守有误。尔等,谁可前去,为之监军,以应苍茫之变,守护长安南大门?”王莽看向众人,似乎埋有心事。

    蓝田县内,尤其有了大量聚集的叛军后,除非谁能扭转乾坤,反之未来颓败之势难以消磨。去往监军者,恐将会留下败军之将的名号。

    这与之名声,是有极大影响的。

    需知,能在今次入得摄宫议政者,无不是王莽的心腹,亦或是守护长安的重臣大将。继而,王莽不会指定。他想要有人自荐,以此缓解其中的矛盾。

    “崇愿望!”陈崇出列,向坐在最上方摄宫位上的王莽一拜。

    许多人松了一口气,王莽更是露出了满意之色,此之心腹,总能在关键时候,解决他的愁苦。这些年的提拔与重用,没有错。

    有心腹去,加上六子的提前准备,蓝田危情,或当缓和一二。

    “好!蓝田之事,就拜托陈司威了。”

    陈崇目前乃是司威,掌管督查之事,下方之为监军,可以说是“大材小用”。

    王匡得到陈崇成为他军中监军的事情,是在中午,刚刚给庄子孙婉写过信件,那进来的亲卫通报说道的。

    “陈崇陈司威,竟是此人来了。”王匡默念了这个名字。陈崇对他还算不错,在父亲王莽面前没帮他说好话。连他自己也不晓得,此人为何如此交好于他。可以说,凭借陈崇在父亲心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加以撼动的,他只要时刻抱紧这条大腿,那少说还能风光数十年。

    但前提是,将此番围攻长安的叛军们,彻底的消灭掉。否则,待叛军胜利,彻底掌控关中之地,他毫不怀疑,死的人会更多。

    “汉末新初之叛乱,只怕比历史上的还要严重!”王匡的压力也很大,即便孙婉临盆不足一月,他身在军中,肩负重任,亦不能回家照顾,心中愧疚无比。

    “赶在玉米种植前,早点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