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298章 巾帼之友

第298章 巾帼之友

    张婵匆匆咬了口冰冷的馒头,就着水咽下后,忙不停的拿起旁边的书册,在上面写写画画。

    眼见左扶风府下的中央钱行之分行试用在即,张婵的担子也变得很重。

    半月前,从长兄口里得知,朝廷将开始动用无业无根的女子为钱行女招侍后,张婵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举国的女子识字率很低,可钱行招聘的女招侍,首先要素便是识数。但真正识字的贵族女子谁又会去应聘那被人当做贱业的招侍?

    为了生计前来应聘的女子,又有几人识字识数,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是显而易见的。

    幸好,那提出解放女子的“生产力”,且以女子为钱行招侍的某人早就想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借此开设免费的培训班。

    张婵进而抓住此项机会,成为了培训班内的先生。她自小跟着兄长,是识得不少字的。对于此举,长兄张邯竟也难得赞成。

    “没想到那个黑炭还真会我等女子考量,眼下都,每家的小娘子,都喜欢称他为巾帼之友。不过嘛,女招侍的设立,也不知道能减少多少人的生计,算是有功吧!”张婵将手里的讲义合上,又把碗筷收拾后,眼前不由得浮现了多日前见过的那个黑脸武王。

    再一想到这处培训班的主人,那个貌美的武王后,张婵脸上说不出的古怪。

    “还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她小声鼓捣了两句,这位王后,看来也是书中所说的“夫唱妇随”之典范。

    朝廷女招侍的消息传出,兴武王府的女主人,当朝大将军孙建的小女,年不过十七,且养育着两个孩子的孙婉孙王后,就发动兴武王府上下的所有奴仆,开始在常安,及其他三辅之地,兴建了培训班,并开始招聘女先生。

    得此收益,可入钱行工作的各家娘子,不知有多么感激!

    在最初的招聘启事中可是明确写着,能入钱行做工的女招侍,每月有一缗的收入。算上吃住,在常安之地紧巴巴的活着是够了,总比冻死饿死的要强一些。

    来应聘的也确实多,第一日就有五百女子,可三辅之地的女招侍初期招聘不过一百。最后经过精挑细选,只留下了一百名小娘子,并在常安城外办起了培训班。

    其他三处试验区的招聘与培训,则是王家商肆协助朝廷落实。这样算下来,全国各地的钱行女招侍人数应在三四百左右。

    只等着中央钱行的分行遍及天下各处时,需要的女招侍会更多。

    “兄长说过,钱行所铸造之币,最终是要普及到每个人的手里,且要在每个乡邑都办上分行。到那时,需要的女招侍何止千人,怕是要上万人哦!

    那些孤苦伶仃的小娘子,总算不用再去看别人的脸色,乃至饿死了。

    谁说我们女儿生,一定要依靠男子才能活下去?

    怎么说呢!在这件事上,那个黑炭还是向着我们女子的,也难怪被这么多人称之为巾帼之友。”想着心事,手里拿着讲义,张婵走向了自己管理的小班。

    无论是“培训班”,还是“小班”,包括所谓的“讲义”,都是从兴武王后嘴里冒出的新鲜词语。

    至于兴武王后是从哪里学到的?那还用问吗?

    定是从兴武王口中得知的,全大新人都不用怀疑这个事实。

    毕竟兴武王自从来到前长安后,从王家庄子冒出的古怪词汇还少吗?

    走进教室,张婵看着下方桌凳上坐着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少女,她们衣衫简陋,她们瘦弱无比,她们很多人都是单亲,乃至无依无靠的小娘子。

    但她们眼中充满着希望的光芒,那是对知识,对未来的无比期望。

    只有和这群可怜的小娘子们交流交往,张婵才明白了,她现在所过着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上课,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十个新的字,看好了……”张婵打开讲义,一笔一划的用粉笔在黑板上一一写下。

    这两年来,黑板和粉笔已是普及到了全国各个学堂,且那些加了燃料的粉笔也能写下五颜六色的字迹。可惜彩色的粉笔终究太贵,仅有官学和昂贵的私学才能买的起。

    普通的学堂,如张婵所在的小班,只能用到白色粉笔。到不是说为此赞助的王家商肆舍不得,而是由于为了办好公共的培训班,王家商肆已是投入了太多。对于每个录取前来培训的小娘子,除了每日十钱的住舍补助外,还会免费提供午餐。

    试问天底下,那里能找到如此为平民的富户?

    兴武王府,孙婉将王令仪和王志两个孩子用绳子拴着脚后跟,又遣人送来了府中的账目。

    每到月底,她都会看一遍账目,还要将府内外,包括庄子的所有事都整理一遍。到不是说她不信任手下人,却是因为这是她的工作。

    尤其徐徐自数年前离开,很少传回消息后,孙婉就把徐徐以前做的事完全接手过来。处事之法,也从最初的懵懂和手忙脚乱,变成如今的得心应手。

    赏罚分明,管好府里府外,才能让夫君在外,不使之担忧。

    这也是她作为府里主母的主要责任。

    从当初寥寥数人的小庄小户,发展到如今数百人、商肆遍及天下,民生显赫的高门大户。

    靠的不仅是所有人的勤奋努力,还有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内中相当完善的管理制度,亦是功不可没。

    “渔阳渔场里,今岁的第一批腌制鱼肉,原来是因为大雪,比前年来的要迟了半月。蜀郡,及庐江等地的茶园,今岁的产量不错,比预计目标要多上两成……培训班的花费,也在预估当中……”孙婉用朱笔,将茶园的主事人圈了出来。

    王家庄子,包括现在的兴武王府,每个产业都有年度计划,到了每年的年末,会综合多种情况进行考核。

    除了家里主人创造性提出人人都有的年终奖外,还有考核达标之人的其他丰厚奖励。像是去年渔阳渔场的负责人,就因为充分利用渔场与旁边盐场的优势,将鱼干的市场开拓到了西域,而被赐予了一座京城里的宅院。

    由此,极大的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

    不一会儿,姑苏敲门进来,轻声道“王后,宋管事传来消息,大王今日回府,且让人准备好晚饭。”

    “大王人呢?”

    “刚刚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