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306章 热潮

第306章 热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国家,同样也适用于普通人身上。

    包括最初建立的中央钱行。

    任何事物的初期,都会遇到各色各样的困境,如那新埋下的种子,只有冲过了泥土的重重阻隔,才能见到阳光,继而可以拙长成长。总有一天,它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变成令人仰视的参天大树。

    中央钱行,经历了重重阻隔,终于设立。又在经历艰难之后,将新币运往三地,开始在百姓手里流通开来,这样仅仅是开始……困难和波折就出现了。

    王匡不是神仙,当然不会拥有预知之能。他两世之内,除了平日的花费,其实是很少与钱打交道的。

    遇到那些从未经历过的问题,只有从记忆里寻找解决之法,比如存户难的问题。他想到的法子很简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则是通过一些补偿方式吸引人。

    无论是古人,还是后世人,都有不少爱贪便宜的人,这种手段是最为实用不过了。

    即在数日后,三处试验地的钱行在下发“限兑令”的同时,又下发了另外一条古怪的律令每位存户,在存数达到两缗,两万新币后,可任意挑选琉璃镜或琉璃杯作为回礼。

    琉璃镜和琉璃杯为市面上流行的物品,一直是女子和男子各自的最爱,且常常处于无货的状态。

    其之成本,经过这两年的改善,已是变得不高。

    奈何制造方法仅掌握在王氏商肆的手里,平常人家自是不可能做的。今次王氏商肆与中央钱行合作,相当于成了中央钱行的“赞助商”。

    一些本不信任钱行存钱的人,也纷纷前来打听,这里面尤其以那些富贵小娘子巨多,大多是想要够得一面琉璃镜。

    琉璃镜刚开始出来后不算平整,与铜镜相比,堪称褶皱,奈何能反光不说,还能如同水潭一样反射人的面孔。但现在,已是可以完整的看到人的面孔,成为了贵族女子间的奢侈品。

    “存两万新币,即可选的琉璃镜一枚,是真的吧?”兴武钱行的三楼,挤满了不少前来确认消息的女子,多为贵妇人。

    那女招侍对于今天突兀出现的人群,有些惊讶,但良好的素养告诉她,这是存户能否上升的关键,需认真对待才是。

    “诸位娘子,如告示之言,消息是真的。只要存够两缗,即两万新币,可获得琉璃镜一枚。

    机会有限,共计三百个,先到先得!”学着昨日培训先生交给她的神情动作,女招侍学的惟妙惟肖。

    “我存!”

    “我也存!”

    “我先来的,存五万钱!”某个财大气粗,穿着胖乎乎的大娘子挤了进来。

    ……

    如兴武分行这一幕,在其他两处分行也是同时上演着。

    半月后,临近岁旦,钱行的小吏,包括王匡都有一日休沐。

    在分别之前,还有两日的当值时间,只见张邯兴冲冲的拿着奏表,向王匡的办公所走来“武王好计谋,那营销策略一处,仅仅是数十日的功夫,各地就增加了一千存户。

    就在刚刚,随奏报来的,还有一大批待铸造的旧币和黄金。

    只要像武王说的那样形成良性循环,中央钱行之盈利,指日可待!”

    “张记吏昨日还劝本王不要乐观,今日怎的就拿着奏表,向本王说道起来了。”王匡直笑道。

    弄得张邯一个大红脸,他支支吾吾解释道“张邯不是看那奏表没来嘛,谁知……”

    “谁知成果竟也如此丰硕!”进来的正是张辣。

    没过多久,董宣亦是来到,他手里拿着的正是各地钱坊之选址。

    只要向皇帝奏报批准后,再有大司徒下令,便可在各地着手建造工坊。但也有一个例外,各地的金币皆要在中央钱行内部建造,即在常安杜邮亭督造后,压往各地。

    换言之,以后杜邮的中央钱行,只需负责天下的金币铸造,和黄金押运储藏。

    计划是顺利的。

    渡过了岁旦后,迎来了始建国二年的新春。

    首日的大朝会上,除了各地和各国使节对于皇帝的朝贺外,一系列法令亦是被批准,其中就包括各地储钱工坊之建造,及天下铜金矿的收归国有,内里不少矿藏皆由中央钱行支配,是为铢币。

    在今年的朝会上,也有个让人疑惑之事,那就是包括匈奴鲜卑在内的胡人,并未派遣使臣道贺。有不少人猜测,或是一年前,皇帝登基后所下达的贬斥之令,让匈奴鲜卑与大新生了间隙。

    大朝会上,胡人王庭未遣使臣前来,这是百年来难得一见的一幕,皇帝到是很大度的没有计较什么。

    之后的祭祀等大礼陆续展开。

    朝堂之上,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又增添了很多崭新的面孔。

    王匡的中央钱行之行使的职位,到是没有发生变化,女儿王令仪的食邑却有增加。张邯,董宣,张辣却是因为钱行督建有利,各有恩裳。

    亦在此时,那些率先进行存钱的存户们,到了一月的期限,不少人来到钱行打听,存书上的钱币余额。

    “真的有息,某存了三万千,方才取出来了三万又三百!”男子令仆从提着两个大麻袋,炫耀似的指了指后面。

    依照钱行的公示,定期每月为万钱利润两百,活期为一百。

    “卓孙,你不会是钱行里的托吧!”有人笑问道。

    “托”这个词,有作假之意,亦是数年前从常安流传出来的,不少关中人都学会了这个用法。

    卓孙怒道“某卓孙开着布坊,你们不少人都在某的布坊中做过买卖,某可是那种人?”

    碰巧又有一人提着麻袋出来,大笑道“还真的是,我存了一万钱,现已是一万又一百。若不是我家铺子缺钱,还真的想将这币货继续放在钱行涨利呢!”

    人群开始信了。

    相继有不少人,尤其那群因为王匡的营销策略而去存币的人,去了钱行查询并亲眼看到后,才彻底坐实了“涨利”之事。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西海郡,左冯翊等三地,连续很长时间都因剧增的存户而忙的不可开交。

    中央钱行也第一次,由币货输出,变成了币货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