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332章 南巡

第332章 南巡

    舒适的生活总在不经意间被打断。

    当仲越带着皇帝的旨意来到王家庄子时,王匡就知道自己的长假结束了。

    说是长假,旁人每日看着也有些“闲”,他的心却始终都没离开常安,离开未央宫。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王匡在庄子书屋处挂上了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诗句,有些自恋的感觉很适合当下的自己。

    “陛下口谕,命兴武王即刻南下,监督郁林在内,共计九郡之地的王田令实行,务必做到民者有其田,豪者无闲田……兴武王有便宜行事之权。”

    仲越来到王家庄子,带来皇帝命令的同时,还带来郁林之地的虎符。他将印有传国玺的诏书交到王匡手里,走的很急,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下,便匆匆回宫复命。

    临行前,仲越还是悄悄提醒了下王匡“此中旨意,乃是陛下借鉴了太子的建言,对于此事,非常看重,令大王半月之内出发。而郁林等郡所的情形相对复杂,大王当有所准备才是。”

    原来是这样!

    王匡很快明白这位太子兄长的用意,当真是一箭三雕。一则借机给陷入危机的父亲提供了思路,二则把他顺利调离了常安中枢,三则给他的前路平添了不少苦难。

    这次想要在王田令上从容脱身显然不行了。

    其实早在近一年前,本对王田令做过修改,增加了赎买,且对于多田的豪强不愿意售卖者,不会如最初般步步紧逼,只是征收双倍的赋税。律令虽好,奈何下方实行的人除了岔子。

    官吏中,借机敛财者,不计其数。这样的官吏,又怎能保证律令的正确实施?

    从根本上讲,还是大新官吏的根子烂了,只盼着扩充的御史能行使到他们应有的责任。

    现今的问题是,父亲把郁林等九郡的烂摊子交给他,该如何着手?

    “律令行不通,父亲莫不是想到了我上次提的第二种法子?用强的!”

    手里把玩着调遣交州驻军的虎符,王匡又将他放在桌子边缘的诏书看了一边,越发确信。

    郁林,南海,九真……共九郡,恰好是原南越国之地。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冬十月平定南越国,即将之分为九郡。

    此之九郡,地方势力庞大复杂,可能连军伍内部都有不少问题。仲越时常伺候皇帝,定是了解不少内情,难怪会提醒他早做准备。

    “婉儿有身孕在身,加上南越之地凶险颇多,其与王令仪王志自不能跟随,还是待在常安比较放心。

    借机南下,除了王田令,刚好去看看那合浦造船厂。”王匡暗中思索,心里打下了主意。

    他一直想去合浦造船厂看看,只是苦于没有时机,现在时机算作是来了。

    当夜,王匡即将皇帝的诏令避重就轻的对孙婉讲了一遍,并让孙婉安心养胎,他处理完南越的事宜,自会第一时间赶回来。

    孙婉冰雪聪明,无不担心道“夫君,婉儿近段时间可是从走南闯北的行商那里知道,先不说瘴气,南越故土远离常安,多有对朝廷不敬者。此行当是凶险异常,夫君当以保全性命为主,万不可如前年那样逞强,凡事都冲在最前面。

    南下时,也要多带些人才是,家翁于交州的闻将军相熟,到时候可以夫君可以用用这里面的关系……

    还有,陛下竟让你处理全权处理南越之地,那可是九个郡治,也太难为人了!”

    说到最后,孙婉的语气化作了对于皇帝的满满抱怨。

    幸好是在保密程度很高的王家庄子,若是在外面,难保不会被那“顺风耳”听到高发。

    最终在王匡的千保证万保证下,孙婉才搂着他的脖子,安稳入睡。

    人手方面,王匡并不是多么担心,除了孙家军中的关系可以调用外,王家商肆这么多年经营的力量,还有去了南边的市舶司,混的还不错的哀章……

    换上强制手段实施,兵行险招,也是皇帝逼急了。只是经此一事后,定会流上不少血,自己的“凶凶恶名”怕是再也洗刷不掉了。

    近些年来,农具作物领兵之事,使得他在民间的声望与日俱增,已有不少人进了谗言。

    名声“被污”,某种程度上讲,同样是皇帝愿意看到的。

    人心要比想象复杂一些。

    亲情,友情,在很多时候,只是为权利服务的一部分。

    话虽如此,人世间不乏真情。

    十日后,车马备足,准备低调上任的“钦差大臣”王匡,看向面前的几个小舅子就陷入了苦恼。

    这几位小舅子,分别是孙家的老八,老九,老十。事实证明,岳翁孙建在某些地方的能力是真的强。

    尤其今年春回常安时,又纳了一房小妾,听说又有身孕了。

    “诸位夫弟,你们确定要随我南下?”

    王匡这话显得有些明知故问了,何况这几位小舅子还拿着岳翁自武关送回来的亲笔信,对方显然是同意了家中小子的要求。

    一旁带着王令仪王志,与他送行的孙婉,不断向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眨眼。

    这几个小弟,最大的年不过十七,最小的年近十五。年纪虽小,可各个都是强壮的大高个,自小在孙家这个将门世家的熏陶下,一身武力自是不凡。特别是老八孙策,武力和智商均属上乘,得过阿翁不少称赞,比之大兄二兄,都要出色不少。

    弟弟同行,算是为夫君平增一番助力,孙婉更加安心。

    “姊婿,孙策及家弟三人已是确定,还有家翁同意,姊婿我等还是趁着吉时出发吧!”孙策穿着软甲,很聪明的将父亲孙建这个挡箭牌踢了出来,弄得王匡哑口无言。

    身后的几个小弟,显然以孙策为主,如同小鸡啄米一样,皆同时点头。

    “那就一起吧!”王匡无奈道。孙策这个名字,勾起了他不少的回忆,不知此孙策,有没有彼之孙策的能力。

    又嘱托了宋山几句,和妻女一一惜别。

    刚骑上马头,只见孙氏兄弟坐在战马上,那叫孙斌的小壮个,向着一旁的孙婉拍着胸膛“阿姊放心,只要我等兄弟在,姊婿定不会出事!”

    嗯……希望孙斌是个毒奶……

    王匡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