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新主 » 第444章 募捐

第444章 募捐

    王家是兴武县的新入富户,王季正是王家的当代家主。他们虽姓王,但和兴武王,及宗室王姓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要说关系,也可能是五百年前是一家。

    而王季之所以带着全家来到兴武县,并入了户籍,正是看中这里的发展前景。

    东西商贾,及与西羌交汇之地,外加官寺的支持,还有边军的驻守,都保障了此地良好的商贾环境。

    且在钱行的良好借贷政策下,王季携带一家老小三十口人,重新在这里落户了。落户后,凭借着商贾的敏锐嗅觉,王季用王家这些年积攒的积蓄,还有从钱行借来的万钱,学习王家商肆,开办了两家工坊。

    一家是做食货生意,多是行商走卒所需要的干粮。衣食住行,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王季抓住了兴武县人流量大的特点,为他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口袋了赚足了钱货。

    另一家是普通的棉衣作坊,原材料棉花是他让人从本地和西羌那边分别购买的,他的工坊只需要进行深加工,就能赚足利润。

    到现在为止,王季的两家工坊,共计五十多名工人,多为羌人和汉人妇女,都是兴武县的本地人,当然属于乡党。两家工坊一年的收入,足有八十万钱,抛去人工和原材料等花费,年末到手的就有五十万钱。

    这里的五十万钱,可不是前些年的五十万铢五铢钱,而是五十万实打实的新币,折合成以前的五铢钱,足有百万之具。

    毫无疑问,凭借每年的百万收入,王季已是跻身于兴武县的百万富贾之列,在今年兴武县官寺下发的富贾排名中,暂居第二十二位。

    “为富者,当为富有仁。”

    王季能将事业做得这么大,使之工坊里的工人能死心塌地的为之做工,而不担心为其他工坊挖走,即秉持了“为富有仁”这四个字。

    只要是在他家工坊做工的,且有子嗣于乡序上学者,王季能做到一视同仁,为之补助。家有年迈者,每至岁旦,王季也能给送上一些礼物,如保暖的棉衣之类。

    正是这些在旁人眼中的小恩小惠,让许多人都愿意来王季的工坊做工不说,每人都鼓足了气力去做,一个偷懒的也没有。此外,王季在兴武县也有“大善人”的美誉。

    善者,善心,善意。

    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

    和往常一样,王季今日正从工坊视察回来,老仆驾着牛车,一晃一晃的从兴武县城东街驶入。

    王季的家正在西面,需要横穿整个兴武县城,自是要路过县城的中心地带,兴武县寺。

    再说,依照王家的富足,王季早就能换上上等的马车了,可王季坚持做牛车,用他的话说,这叫“不忘初心”,即不要忘却创业时艰辛,以时刻勉励自我。

    于县寺尚有百米之远,前方的公示之地,有数百人聚集,似在议论者什么。

    王季令家仆将牛车停下,以之打听发生了何事。

    片刻后,家仆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小心回禀道“主人,是县寺开展募捐之事,听说是为了筹建什么扶幼院。”

    家仆没读过什么书,只会简单的写自己的名字,自然搞不清楚“募捐”、“扶幼院”是何物,只能从旁人的议论中,探得这些有用的讯息。

    “你没听错?可知为何如此?”见老仆干瞪眼的模样,王季准备自己下马车去看看。

    从这几个字眼中,王季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好端端额,县寺为何会做什么“募捐”?

    募,有应募,招募之意。捐,即捐款,捐赠。县寺是想让人做捐献之事,为谁捐?为何捐?

    而且,那扶幼院……却有种扶持弱小之意。

    初至公示之地,王季便发现了几个颇为熟悉的人,毫无疑问,均是本地富贾排行榜上赫赫有名之辈。

    “王兄来了!”

    “卢兄!呀!还有卫兄!”

    ……

    几人寒暄后,王季才明白,今日县寺贴出了告示,并向兴武县居住的富户家中皆去了消息,名为“募捐”,募捐的对象正是两年前应募参军阵亡的将士家庭。

    因为他昨日就去了工坊,一直没有入城,所以知道的消息迟了些。

    “卫兄方才说了,这是兴武王亲自安排下来的事情?还有我兴武县今次阵亡的将士足有八百余人?”王季问道,下意识看了靠西侧的兴武王府。

    这位叫卫满的男子,于县寺中有些关系,能探得这些他们普通人不知道的消息很正常。

    “正是,我家小舅子可是亲自说了,这次募捐啊,是兴武王下令的,当在我兴武县实行之。那八百阵亡的将士,却也是可惜了!”卫满叹道。

    卫满长着两个小眼睛,胖胖的脸颊和身子,很有特点。他每次说话,那两个绿豆大小的眼睛就会忍不住乱转。因此,私底下,卫满也有“卫动动”的称呼。

    卢姓男子,侧过身子,将两人拉出了人群,笑道“王兄,还有卫兄,今次打算募捐多少?话说县寺虽为向我等下发指标,可阵亡的毕竟是我兴武人,且还是为了保卫而逝,没有他们的出战,我等又怎会有太平盛世做生意?”

    卢姓男子话一落,王季点头道“卢兄此话对极!我王家能在兴武县开设工坊,将之货物运往域外之地,以赚取利润,离不开边境的安定。

    此番不多说,我王氏愿出十万钱!”

    十万钱,已是王家一年中,五分之一的收入。

    卢姓男子没想到王季会如此舍得,看来是个真君子!

    “我卢松也愿出十万钱,以慰将士!”

    卢家有四家工坊,年利润自然比王家要高一些。且卢松之所以这么爽快,是看重了扶幼院募捐背后的“名”,他不相信另外两人看不出来。

    随之,两人都望向了正对着的卫满。

    卫满有些走神,见卢松和王季的目光,即知道该自己表个态,他们这些富户,因为处在同一个圈子,做任何事情,一般都要通个气,这已是不成文的规定。

    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卫满的双手稍微有些抖动,那是激动!

    他咳嗽一声,两只绿豆眼睛转了转,然后咬了咬牙,狠下心道“既然卢兄和王兄如此为阵亡将士着想,我卫满又怎能甘愿落伍。

    我卫氏,愿为扶幼院捐出五十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