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转世重生之炼气士 » 024京郊弘法寺

024京郊弘法寺

    刘文正的题字被传出去之后,鸿运楼的生意简直堪称火爆,竟有直接压倒醉仙楼的架势。

    京城有名的大酒楼都纷纷来看鸿运楼的经营和环境,甚至有不少人出钱想要买下鸿运楼这幅裱字。价格已经开到三万两白银。陈康真想给卖了换钱。

    陈伯告知他这幅字只能展示或自己收藏,绝对不可以卖钱。否则会大大的得罪九卿之一的刘文正。就是王爷也保不住他。

    陈康当然也是心知肚明,随便说说,开个玩笑。陈伯当即埋怨他这种玩笑不能随便开。吓死他了。

    酒楼生意可谓是日进斗金,经过陈伯的汇报,每日鸿运楼的净利润竟高达180两银子,只高不低。这也令陈康震惊不已,心下默算了下一年打它300日就是五万四千两的巨款。要知道南疆他老爹那边王府一年的纯收入不过六万两左右。

    当然,酒楼不可能每日都会有这么高的利润,这也就是开业时间不短,后面就会有所缩水,但是陈康估计一年三万五千两以上不成问题。而且,他还有下一步的计划,准备把三楼六间厢房改成四间大厢房,档次搞高一点,把三楼打造成私密空间,高级餐饮环境。南城这边高官不少,单九卿就有三位。三品以上官员不下一百五十位。

    他准备抱紧刘文正的大腿,通过这块活招牌把自己的酒楼推广出去。

    最近他发现陈伯不怎么跟着自己了,连王府也是大都下午才在,天天没事就往酒楼那边去。他正好这段时间准备放松一下心情。

    他准备计划带红锦去京城郊外的弘法寺瞧瞧。主要是看看这个世界的和尚和前世有什么不一样。

    年末的倒数第六天,他带上红锦和陈大乘坐马车直奔京郊弘法寺。

    京郊弘法寺位于京城东边八十里处,三面环山,塔林林立。弘法寺据传是3000多年前从东极洲大雷音寺的传教高僧到临海道。并于那里生下种子。那时候还远没有现今的大元帝国。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一代代得道高僧的坐化,就演变形成了一座座极具特色的塔林。

    一直到大元之前的两个王朝,都将王朝的国都定在此地,也就是如今的京城。大元也不例外,近千年的不断发展,弘法寺驻京这边的京郊弘法寺也就形成了一片规模宏大的塔林。当然,此规模远不及东极洲那边的总院。

    去的路上,陈康明显发现这边的道路比去五庄观那边好走的多,可能是临近新年,路上的行人也大都是穿着喜庆,面漏平和,很有礼貌,懂得谦让。

    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光头小和尚。出了三十里御道,后面的路也不难走,路面看上去都是像被修整过的。这令他很是差异。

    “陈大,这边去往弘法寺的道路怎的这般不同,虽然也是黄泥路,但明显比咱们去五庄观那边好走不少呢。”陈康问道。

    “回世子,弘法寺这边的僧人每日都有一项课业名为修心路。我听说的大致寓意为想要提升心灵修炼,需要多走路,路走得多了,平了,心路自然也就好走得多。”

    “而你看到的路上这些小和尚都是初入佛门的弟子,他们最早接触的就是这个修心路,每个月最少有半个月往返于弘法寺和京城。”陈大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第二天晌午左右,陈康一行到了弘法寺所在的缘陀山山脚下。向上只有一条蜿蜒大道,马车可以行至距离弘法寺所在的山顶五里地的山腰上。从那往上只能拾级而上了,全靠一双腿脚。

    这登山路可给陈康累的不行,说是四五里地,实际上走了不下六七里。陈康还专门让红锦数了数多少级青石板块铺的路,红锦告诉他差不多有一万两千多级台阶。

    想想看,一块青石板宽约莫人一个半脚掌大,差不多300厘米的样子,长约半米,一排四块,真是恐怖的工程啊。陈康心想道。

    这段路陈康三人足足走了有近一个半时辰。走到半路陈康就后悔了,想回去,但是看着下山的路竟有些头昏目眩,只得低头继续向上前行。

    因为陈大跟他卖了个关子,没说是啥,就是山上有特快,可以快速下山的法子。陈康想到,难道是索道?兴趣大增。

    迎接一行三人的是一位头上有戒巴的和尚,“善哉,三位施主,欢迎来到京郊弘法寺。贫僧京郊弘法寺知客慧明。”说完双手合十一拜。

    “慧明大师,你好。”陈康也是有样学样合手一礼。

    “不知施主怎么称呼?”

    “大师你好,我姓陈。”

    “哦,贫僧看施主仪表堂堂,器宇不凡,又是皇姓,不知可是皇族中人?”

    “回慧明大师,这是我南阳王府世子殿下。”陈大介绍到。

    “善哉,原来是世子殿下,刚才是小僧失礼了。”说完,他又合手躬身行了一个大礼。“小僧慧明,见过世子殿下。愿殿下身体康泰,事事如意。”

    “大师,你太客气了。”陈康听了半天也没听到阿弥陀佛,想来这边不兴讲这个还是没有这个佛?

    “世子殿下,请随我来,本寺有专门为王公贵族准备的厢房。”说完,慧明和尚就引着三人去往东边群落的厢房而去。

    陈康发现一路上都有不少和尚朝慧明行礼的,看来这个和尚在寺里也是有身份的人。他也发现别的客人没有如自己这边的慧明和尚引路,不由得升起一种小小的优越感。

    “世子殿下,这里是本寺的东厢院群落,共有三十间独立的小院,专为皇族和勋贵准备而建造的,目前已经有十四间有客,您对小院有什么特殊的需求吗?”

    “啊,这么多勋贵吗,我随便,给我个清净点的,旁边没人的就行。”

    “好的。”他伸手像旁边的一个和尚招手。

    那和尚快步走来,行礼道,“慧明师叔,不知有何吩咐?”

    “这位是南阳王府的世子殿下,可还有哪间小院旁边没有客人的?”慧明问道。

    “有的,慧明师叔。东十七院。”和尚答道。“小僧法行,见过世子殿下。”

    “前面带路。”

    到了小院,陈康发现这里进去简直就像缩小版的王府,撇开一些他认为在王府没有用的建筑,单单这个小院是花鸟虫鱼,假山,水池,观景亭,廊道,厢房一应俱全。

    法行小和尚带完路就转身朝慧明和尚和陈康行礼便径自离去了。慧明和尚带陈康游览了一边小院,并做了一些介绍。陈康对这里的环境很是满意。

    一行人转到观景亭旁陈康提议想和慧明和尚坐下来交流一下。慧明和尚欣然同意。

    “锦娘,你去把咱从王府带来的上等茶叶沏壶茶来”

    红锦应声而去,陈大站在亭外候着。

    “慧明大师,我一路行来有些许不解。”陈康说道。

    “世子请说。小僧知道的一定给您解答。”

    “是这样的,我一路走来,发现有不少塔林,高低也不同,可有什么讲究?”

    “回世子,有的。在我佛门看来,这身皮囊是我们一生修行所依。当人死后,修行有成的僧人,自身的皮囊会具有一定的灵性,我佛门不兴土葬,因而死后具要火化。焚尽一身的不洁,留下最为纯净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舍利。”

    “但是,不是所有的僧人都能有机会留下舍利,这和个人的修行有关。而死去的僧人,寺院会为其建造寂灭往生塔,又名圆寂塔,铭记其生平,也可以存其舍利。”

    “那敢问大师,这所有的塔中都有舍利吗?不怕被人盗走吗?”陈康好奇问道。

    “哈哈,当然不会都有。只有三丈以上高度的塔中可能会存有舍利。舍利对普罗大众来说也是一种宝物,本寺当然也不会轻易放置在其中的。一丈塔是普通僧人的圆寂塔,里面可能有一位也可能有几位十几位僧人的生平记录。”

    通过慧明和尚的讲述,陈康才明白,这些圆寂塔的高度对应的不同的层次僧人。一丈、三丈、五丈、七丈、九丈分别对应的是凡人、炼气、筑基、结丹、元婴(或是心灵修行有成得道高僧)这五个不同境界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