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圆概念自源其说 » 06杨花落尽风飘散,柳叶吐蕊两处春

06杨花落尽风飘散,柳叶吐蕊两处春

    对于杨柳这个意象,可谓是历史十分悠久的了。自从我国的古代诗歌典籍的《诗经》当中便有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飞”在此时就已经将杨柳的形象绘声绘色的刻画出来了。

    从此之后,杨柳这个意象的含义也就大底确定了。也是因为杨柳中的柳字与挽留中的留字谐音相同,所以古人就把杨柳作为友人离别时挽留之物。

    之后随着诗人薛能将“折杨柳”的曲词创作之后,杨柳的意象就更加确定了,那就是与亲人与友人的不舍,挽留之情。

    在最早出现杨柳这个意象的《诗经,小雅,采薇》的篇目当中,它所表现出的就是征战边关的将士们的生活艰苦和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体现出了对家乡的思念。

    这也是最先使用杨柳意象的,所以说杨柳这个词语是从古至今文人对于:离别、挽留、不舍等等诸多的伤感情感,必不可少的一个意象。

    不过对于杨柳这样一个伤感的意象,有人却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他是谁呢?他就是响当当的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为他房子外面有五棵大柳树,所以就自号五柳先生。是不是很好玩?

    试想一下,如果陶渊明他们家房子外面有五棵松树,那么他会不会叫五棵松?(开个玩笑~@^_^@~)

    除此之外,对于柳树而言,还有灞桥折柳的典故。

    这是啥呢?这件事情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在春秋时,秦穆公是西戎区域的头头,于是乎,他就想把滋水改为灞水。并且还要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这座桥成为灞桥。但是王莽认为这名不吉利,不好。

    所以王莽就把这灞桥改为叫做长存桥。之后到了隋朝又在这灞桥南面建了一座桥,所以叫做南桥。

    但是对于众多文人雅士而言,还是习惯于管这桥叫作灞桥,而且在这灞桥两岸种满了柳树,所以这里送别的人都喜欢搁这儿折断一条杨柳枝送给友人,从而表现与友人的情深意长和不舍之情。这就是灞桥折柳的典故。

    在我看来,这些人真是不像样,人家好端端的建了两座桥,难道是让他们互相折柳树枝子相互赠送玩的?总感觉这像是胡闹。但是在折柳送别之时,也不免会滋生许多传世千古的名诗佳句,所以柳树枝也算死得其所了,没有作出千古佳句的那些柳树枝,只能白白牺牲了。

    对于杨柳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但是不一定是真的,我认为不是真的⊙ω⊙,毕竟杨柳在诗经就出现过,而这个故事是在隋朝时期的)。

    话说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后,就喜欢坐着小船儿在河上面游玩,在自己凿开凿的河上游玩,心里当然是乐呵呵的。

    但是在坐船的过程中,总得有人划船,但是隋炀帝不愿让男人给他划船,于是就选一些女子进行划船。所以就在民间选了一千多个女子给隋炀帝划船,可是女子力气本身就是小啊!

    所以船也划不快,这个咋办呢?隋炀帝就不乐呵了。之后就有那些大臣给他出谋划策,说让隋炀帝派人在这条河两岸幢上有柳树,这样又遮阳,又能稳固河堤,一举两得。

    不过隋炀帝可顾不得什么稳不稳固河堤,他只在意的是能把太阳挡住。所以听到这个建议就乐呵了。

    于是就连忙派人在河两岸种上柳树,仅用了两三天,就在1000多米的河堤上,全栽上了柳树,这就能知道隋炀帝有多么霸道。

    这回隋炀帝再在河上游玩,果然不被太阳晒着了,心里也舒服了,于是就给柳树赐予一个姓,并和他同姓,所以就叫杨柳。

    在这里既然谈到隋炀帝了,咱就一谈到底,唠唠隋炀帝这个人。

    隋炀帝从小长得又好看,还聪明,心计特别深。在他小时候,隋文帝就派人暗中看看她的些孩子,看谁比较有才能,有魄力,有胆识。

    之后隋文帝看遍他的这些孩子,只有隋炀帝,他的家中那些乐器呀,全有灰尘,好像根本没使过。于是以为隋炀帝不喜欢歌舞,所以十分稀罕他。可是他不知道,这都是隋炀帝装出来的。

    他为啥这样伪装自己呢?因为他想夺太子的位置。当时的太子杨勇十分好学习,而且非常擅长写诗词,性格宽仁,十分坦率。

    有一次杨勇给自己的铠甲上面装饰上花纹,被隋文帝看到之后就不喜欢不高兴。而且还有一次,杨勇的太子妃死了,被宫中的人们怀疑是他的一个妾害死的,但是杨勇没有追究,于是更使得杨勇的印象变差。

    在这时,杨广对这一切事情全都了如指掌,最终果然是杨勇被废除了,改杨广为太子。

    隋文帝死了之后,随阳光求顺利当上了皇帝,也就是隋炀帝。之后隋炀帝便原形毕露,接近女色、过于奢侈,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全部开始显现。

    不过他还是有优点的,最起码他开凿了一条运河,不过却是苦了百姓,你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天下大乱,开始了农民的起义。随着农民起义的不断扩大,不断增多,最终杨广惨死,也就是被勒死的。

    这就是隋炀帝杨广的一生!

    对于杨柳这个意象的使用,最著名的还应该是柳永。毕竟人家是婉约派大家。所以本章所要说的主要人物就是柳永。

    对于刘勇而言,他出生的是官宦世家,所以柳永从小就学习古文诗篇等等。并且在那时他就已经开始写诗了,其中有《题中峰寺》等。

    之后他流落到杭州一带,当时孙何知任到杭州,于是柳永便写了一首《望海潮》,前去拜访他,目的就是想要找个官做。

    这首词当时可谓是名噪一时,一下子就传开了,但是柳永好像还是没做成官,之后又写了几首仍然是没有做成官,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漂泊放浪的生活。

    说实话,他这个诗人当的,真是挺惨的,写诗写得挺好,但是就是没有当成官。

    之后他决定靠自己的实力试试,所以他就开始了他的科举之路,可是谁能想到她连考三次三次不中,等第四次之后,他就十分生气,愤懑不平的离开京师。

    并且写了一首《雨霖铃》,给他的情人之后就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活。漂泊的时间久了,他就自然是身心俱疲,累的不行不行的了,所以又不顾及面子,回到京师,不过在京师的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啥都没有了。

    所以他又伤心了,伤心的的往西北去了。这一路上他路过好几个地方,也就相当于是旅游了。不过肯定是比那个苦的,条件连那个一半都赶不上,不过最起码人家看了一路的风景,也挺不错的,主要是啥事儿都得看开了嘛。

    之后过了一个时间段,对于科举考试,说要对以前的那些人放开点政策,所以柳永停着了,赶紧往京师跑,生怕赶不上二路汽车。

    而且这次点也确实是好,没想到柳永真考上了。所以他就当了一个小地方的一个小官,不过你别看人家官小,不过治理的却是井井有条,当地的人都说他治理的好。

    之后他又被调换了个地方当官,这回官稍微大点,但也大不到哪去。不过他也是惨,在这个时候他写了一首新词送给皇帝,但是他的词里有一个词叫太液波翻,这个词让皇帝不高兴了,因为皇帝不喜欢他这个词。

    所以原本请求不想要调离的请求也不好使了,所以刘勇之后就一直被调官,一直被调官,所以有着羁旅天涯的生活。就是和漂泊没啥太大区别,最后他在润州任官的时候到达做官年限了,就在这里退休了,之后过了几年就去世了。

    说到底,柳永的一生真的是挺坎坷的,感觉有点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