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鬼市摆地摊那几年 » 第二百八十八章 生不拜君

第二百八十八章 生不拜君

    王卓没有直接说这幅画是赝品,已经算委婉了。

    而因为廖建平那个开了头的故事,另外一个选项,同样一开始就是不可选之项。

    “王卓,你这是什么意思?”与他隔着三个位置,坐在第一排主位上的王哥,这时再也按耐不住,黑着脸站起来,压着怒火问道。

    “呵呵,堂哥,这句话,难道你不应该问台上的人吗?”王卓侧过脸看向王哥,露出智珠在握的笑容,手却一横,指着廖建平反问。

    王哥已然恼羞成怒,不顾场合,看着就要过去上手。

    “够了,让他说完。”坐在他左手位置的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重重地顿了下手中的拐杖,将这个分分钟上明天头条的闹剧扑灭于未燃。

    “老爷子,那您继续听着。”王卓哼笑一声,朝着老人恭敬地说。

    这还不算,他直接登台,面对所有人道:“非常巧合的是,我在前不久,刚好见到过另外一幅八大山人的山水立轴。而且,那幅山水立轴,正是这位廖总刚才说的,私下搭线并且成功交易的那幅。”

    “啧啧啧,就算靠这么近看,这幅画,与我前不久见到那幅真迹,也是一模一样啊。王卓眼力欠佳,光这么看,还真看不出这幅画的真假来。”

    “那你怎么就确认,这幅画不是你前几天看过的那幅?”台下,有人质疑道。

    “这位朋友问得好!”王卓不以为杵,反而笑得更加开心了。

    不用猜,质疑之人,摆明了也是托。

    “要不是我今天恰好将真迹带着,还真不敢说得这么信誓旦旦。”王卓说着,看向一旁已经久候多时的美女助理,“Fiona,把画拿上来。”

    呵呵,还真是恰好。

    Fiona摇摆着过人的身姿,走到拍卖台下,将手中的黑色画筒递给台上的王卓。

    王卓接过画筒,并未立刻打开,而是继续对着台下众人道:“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中,一定有不少是冲着这幅八大山人的画来的行家里手,不如我们推举几位上来,来个现场鉴定?”

    这确实是个临时能够想到的比较公平的办法,自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个被推举资格的。

    “我来吧。”坐席区某个不起眼的位置,一个谢顶的老人缓缓站起身来。

    现场立刻有人认出他来:“牛清朗牛教授!”

    牛清朗!

    在国内,只要提及八大山人的书画鉴定,就绕不开的两座大山之一。

    国家书画协会副主席、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会首席专家,省国风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以及N多高校的特聘教授等等等等。

    牛清朗的专业身份不要太多,然而,在说起八大山人时,却不是“八大山人书画鉴定权威专家”这个符号最引人注目。

    而是他的出身——牛石慧的嫡系后裔。

    牛石慧是谁?

    八大山人朱耷的亲弟弟啊!

    明末清初的时候,为了躲避清廷追捕,朱明宗室后裔纷纷改姓,牛石慧就是其中之一。

    牛石慧的书画成就虽说不及朱耷,但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而且其画作深受朱耷影响,不熟悉八大山人的藏友,甚至很容易将前者的作品认作是八大山人的画。

    而牛石慧跟朱耷一样,书画傲骨铮铮,数百年来为人崇敬。

    牛石慧三个字,在他的,更像“生不拜君”四字。

    他正是用自己的化名,表达用不屈服清廷的意志。

    “没想到牛教授也在!”王卓显然也听说过牛清朗,无需怀疑,后者会出现在这里,一早就在其算计之中。

    牛清朗痴于两位先祖的画作研究,生活清贫,自然不可能将每一件先祖的作品都收入囊中,不过,每当有八大山人或牛石慧的书画公开露面时,他都会尽可能在场。

    最开始在宋子衿手中拿到八大山人的这幅山水立轴时,我便问过行家,本市这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他们无一不脱口而出“牛清朗”这个名字。

    虽说最后无缘见面,但我还是打听了他的不少事情。

    连牛清朗都出面了,自然无人再质疑接下来的现场鉴定的可信度。

    牛清朗上台,只是礼貌性地朝王卓点了点头,并未开口,从兜里掏出放大镜,照着挂在移动展墙上的画便鉴定起来。

    王卓自是不以为意,殷勤地将黑画筒里的画取出,小心翼翼地展开,挂到另一边的展墙上,移到牛清朗旁边,与原来的画并排。

    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围聚到拍卖台下方,挤不进前面圈子的,直接搬来椅子,踩到了上面。

    王哥是主人,自然无需在台下,他一开始便扶着坐在身边的王家老爷子,上了拍卖台。

    至于廖建平,在王卓提出“现场鉴定”之时,就自动隐身,躲到了无人注意的一旁。

    我坐在原位,甚至未起身。

    旁边的丽雅见我面无表情,连眼睛都不睁,却不敢问,只是几次偷偷地瞄我一眼。

    她自然清楚,这幅画是我带来的。

    和我一样无动于衷的,除了还在睡着的小雪芙,也就只有商小五那个还在睡着的师父了。

    至于商小五,却是没去围观,也不在位置上。

    通过小赤铃,我甚至能够捕捉到牛清朗的细微表情。

    他仔仔细细地看着今天拍卖的那幅画,越看,原本就已经刻满皱纹的眉头,皱成了百年枯木。

    我的心,也随着他的举动,沉了下去。

    看完了这幅画,牛清朗又看起王卓带来的那幅。

    前后用了将近二十分钟,牛清朗这才将两幅画比较完。

    他轻轻吐了口气,收起放大镜,揉了揉双眼后,这才转向众人。

    “各位先回座吧。”牛清朗一脸疲惫地说。

    吃瓜群众们虽然焦急,不过,唯一能揭开谜底的人都这么说了,他们只好照做。

    众人很快就会到位置上,伸长了脖子,等待揭盅。

    牛清朗走到两幅画中间位置,开始上课。

    “两幅画,无论是用纸还是用墨,以及钤印朱砂,都符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的特征,也符合八大山人自己的习惯。”

    难不成,两幅画都是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