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一梦:雄霸天下 » 第四十四章 拍卖(2)

第四十四章 拍卖(2)

    “起拍一百两银子,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五两银子。”

    下面的小厮将这盒子残次品石英石,拿给这些不懂的人近距离看,这在阳光下泛着的光,还以为真的是天然水晶。

    “果真是水精,成色也不错,值一百两。”其中有识货的人。

    “一百零五两!是这样喊的吗?”一个人试探性地出价,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

    “一百零五两一次!一百零五两二次!”捶捶敲了两人,人们才反应回来。

    “一百一十!”

    “一百一十五!”

    当拍了两下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出的价能不能将这东西买下,以为要成功时,但是又有人出价。

    一种刺激感和未知感,让他们逐渐对这叫拍卖的买卖形式产生了兴趣。

    最终,残次品石英石竟然被拍下五百多两的高价。

    “承让!承让!”竞拍成功的人嚣张地抱拳道,好像是想说:我就是比你们有钱一样。

    “这拍卖可真有意思,下个东西我必定拍下。”

    “看细则,还能把自己的东西放在这拍卖?不过要收一成的费用。”

    “才收一成,这可比典当行好多了。”

    杨都尉也是叹服这生意人的头脑,这些水精颗粒拍出的价格和真实的价格相比翻了好几倍。

    第一个物品拍下,随后又是第二个。

    “今日拍卖的最后一个东西!是天上掉落的宝物,可以说,全天下最好的珍宝都不及这块天外之物。”众人又是扫兴又是兴奋。

    “怎么才拍两个就结束了?”

    “今日小店刚拍卖,日后宝物多了,也好多拍些,还望各位客官多宣传宣传!”老奴喊道,这也提高了人们对这拍卖行的期望值。

    “天外之物,应该很稀有吧。”

    在众人期待的下,最后一个拍卖品拿了上来,那块世界第一个透明的玻璃。

    光是包装都价值不菲,一个精致的白玉石盒子,当盒子打开之后,照进来的阳光刚好打在那块玻璃上。

    “彩色的石头?难道染色了?”

    “这哪是彩色的,这分明没有颜色。”

    每个人在各种角度看的颜色都不同,他们不知道阳光透过玻璃会产生折射反应,这就是万花筒的原理。

    应了那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起拍价五千两,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五百两!”听到价格,众人又是一惊,这天外来物要是献给皇上那就不是钱那么简单了。

    “五千五百两!”这时率先有人喊价。

    “小家子气,我出一万两!”这时,一个富家子弟势要拿下这块天外来物。

    “一万五百两!”

    “可恶的家伙!”场面开始紧张了起来,无论怎么喊,都有人出价。

    “两万!”这一声是杨都尉喊的,他若有财压群雄之势,直接出到了最高价格。

    捶子的声音落了一下,又落了两下,他们不是没有钱,怕的是杨都尉的官。

    眼看就要花落他家,这时又有人站起来。

    “我出两万五!”是刚才那拍得第一个的人,他对杨都尉抱了抱拳:“杨大人,这可是公平竞争。”

    “哈哈,好,公平竞争。”

    众人见他笑了笑,气氛似乎变得没那么紧张。

    这时众人也明白,拍卖行的他们是能够和任何人抢东西的,当然是用钱抢。

    不到片刻,直到三道锤子声落下,这一小块玻璃以八万两的价格被一个有财有势的中年土财主买下。

    “这些年轻人,还是太嫩了些,哈哈,只要有了这个献给皇上,我就可以做官了。”这土财主十分欣喜,马上对仆人吩咐,拉几车银两来。

    一场交易就这样完成,他们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至此,这拍卖行的事情,在邺城的上流圈子传开,不到几天,又传遍其他城市,其他州。

    在以后的历史记载里,世界上第一个拍卖行是由一个叫叶婉兮的女人创建的。

    ……

    “陈夫人不必再送了,今日可真是让杨某大开了眼界,我有事务在身,日后再来捧场,告辞。”杨都尉打心底佩服想出这种买卖形式的女人。

    有奇夫必有奇妻,这一家子都是奇人。

    “相公回来时,会不会夸我呢。”这些都是陈秋水安排给她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做的很顺利。

    现在还有两件事情。

    ……

    村里的路面好像都铺成了,有模有样,在前几天陈秋水交给的计划图上,他特意添加了排水系统,看来这些排水沟也是有用。

    “秋水,你看这村子像是变了一个样似的,这路果然好走,前日下雨这路面也不积水,雨天出去俺们都不会打湿衣裳。”在大柱眼中,陈秋水就是万能的,什么都能想得出。

    “往贺家村的路铺得如何了?”他问。

    “前天下雨,所以才铺了一半,若是这几天天气好,就能完成。”大柱很有信心,这些人跟着陈秋水也得了不少银子,所以便兢兢业业为他做事。

    “那些才来稻村的人呢?”陈秋水正问着,只见一伙人向他们走来。

    “恩公!”这将近百号人都是那些难民,他们扑通扑通地一起跪在陈秋水的面前。

    这些古代人为什么总喜欢跪。

    “快点起来!你们现在也是稻村的一员了,都是一起赚银子的人,这些银子又不是施舍给你们的!”他喊完,大柱又告诉他。

    “秋水,他们已经建了房,俺也按你说的,不干活的不给银子。但俺看这其中的人也有不能干活的。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便给了他们一点粮食,让她们住到村民家里。”

    毕竟不劳动都没有银子,还有一些老弱儿童干不了活。

    “想不到你还挺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啊”陈秋水拍了拍他的肩。

    “人道啥?”

    “不懂也没关系,正好该规划规划这个村子。”他想,这里是他发家致富的地方,把这里建设得更好的话,也能方便他自己。

    转眼间,把村民们和难民们都召集到村里的公共的议事堂。

    “没有家属的儿童和老人那么多?”陈秋水数了数,差不多二十几个,占了总难民的四分之一,这些都是没有劳动力或少劳动力的人。

    “既然这样,安排一下,把这议事堂暂时作为她们安顿的地方。”陈秋水命令大柱,又看向村里的其他人问:“你们有谁愿意留在这里,照顾这些老人小孩的?工钱照旧!”

    这时,村民们纷纷举手,他只选了两个女的。

    他不是圣母,留着这些老人儿童以后当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