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地球消失之后 » 第46章 观星人

第46章 观星人

    作为第二批从人造子宫中“孵化”出来的孩子之一,编号134的司黛拉是为数不多的有先天性疾病的倒霉蛋。她的视力一直不好,到5岁的时候彻底看不见了。这样的残疾放在小小世界并不算什么,这年头的人工义眼比原装的肉眼还好用。但那时候的西门戎和阑珊并没有想到,那一次手术对这孩子的未来造成了什么影响。

    司黛拉是一个文静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有些孤僻,她除了对一种叫冰红茶的古代饮料特别感兴趣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星星。这种爱好在移植了人工眼之后变本加厉,她甚至多次主动要求对人工眼进行升级改造,她要看到更多的细节,她要感知到更多的波长乃至相位,太多次升级之后她的人工眼终于无法保留正常肉眼的外观,那是一片没有瞳孔的深黑色,似有星光闪烁。

    然而司黛拉不在乎,她早就学会无视他人的眼色和态度,她只要看星星,看星星就好了,如果有人愿意提供大量的冰红茶,那她可以高兴地从邾娄星上飞出去。

    她的愿望确实实现了,她后来成为了一名观星人,一位观测天文学家,或者按照某些人不太好听的说法,她根本就是一台“人肉天文望远镜”。

    司黛拉从二十五岁开始,常年独身居住在环绕邾娄星运行的太空望远镜里,远离了尘嚣,独享着观测的静谧。这一待就是几十年、上百年,家园之城中许多人甚至已经将她忘记,但西门戎和阑珊不会忘记她,因为她的成果聚沙成塔,她的执着让人感动。

    “司黛拉提出了要中枢神经改造增加左右半球轮流休眠机制,让她二十四小时都保持不睡,我同意了。”

    “司黛拉提出了要在信号传入内容中加入’冰红茶的味道’这一因素,这样她就有无穷无尽的冰红茶喝了……我也同意了。”

    “司黛拉提出……我……同意。”

    ……

    “为什么我一直同意她啊?”

    阑珊把这些人体改造条目列出来,从一排到了四十九。现在的司黛拉虽然还基本保持着人类女子的外形,但体内大部分器官已经机械化,你要硬说她就是太空望远镜的“湿件”……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小小世界近百年来的天文学观测成果中,司黛拉长期处于“霸榜”的地位。这个双眼闪烁着星光,仿佛与星辰融为一体的女子似乎有某种怪异的直觉,能从庞杂无序的观测数据中迅速地找到关键点。而她出成果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观测天文学,也蔓延到了理论天文学,例如著名的“司氏猜想”。

    “长期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中生命活动的频度和烈度很可能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在宇宙演化中需要加入生命影响的参数。下面是我的观测结果汇总、分析及推导过程以及拟合公式(省略12500字)我的话说完了,再见。”

    这是司黛拉提出“司氏猜想”并在科学院公布的情景。她本体仍在太空望远镜,来的只是个投影。

    “司氏猜想”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费米悖论的反驳,宣告了“宇宙大沉默”理论的破产。作为“司氏猜想”的推论之一,“宇宙生态位”理论也受到了广泛的接受。

    宇宙并非一座黑暗森林,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掠食者大海。暴露不是原罪,弱小才是。值得庆幸的是宇宙绝大多数生物都有确定的生态位,生态位内部竞争激烈,生态位之间却可能有相对的和平。

    “我基本认可这个理论,至少如果不是深空财团余孽作祟,人类文明和渊语者是可以和平相处的说。”阑珊努力把这个思路继续下去,却发现了一个难以绕过的障碍,“但是如何解释地球消失的事件呢?难道真的有什么生态位必须把地球吃掉了才能活?”

    司黛拉倒是对地球消失的事件进行了解释——她认为地球消失属于超级文明的某种力量展示,就如同地球古代的军事演习一样,演习区域的石头并没有得罪过什么人,但是为了展示武器的威力,它们还是会被炸碎。

    “我总感觉还是有点问题……”被模糊的直觉困扰的阑珊最后还是决定去考虑别的事情,然而司黛拉的最新观测结果和数据分析正源源不断地共享过来,一时间让阑珊产生某种幻觉——似乎自己是人,司黛拉才是人工智能。

    “有趣啊!”

    “中尉……你不要吓我!”

    西门戎这几天一直在协助刘一航和胡静的科研小队解决一些问题,所以突然冒出来一句确实吓了阑珊一跳。不过随后阑珊就被西门戎发过来的内容迷住了:“从生物活动频率的角度解析宇宙局势……编号471魏星和编号999杨漾的宇宙社会学研究结果……确实有点意思是的说。”

    相对“我不当人啦”的司黛拉,魏星和杨漾这一对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组合画风要正常的多。当然这不等于水平就差,作为新一代的“观星人”和宇宙生物学、宇宙社会学研究者魏星和杨漾在潜力上丝毫不弱于他们的学姐。

    魏星和杨漾在论文中提出,可根据生命活动的频率和影响力将宇宙划分为荒芜区、萌芽区、勃兴区、丰饶区、废墟区。

    荒芜区说的当然是从未出现过生命,受到生命影响力极低的区域,根据魏星和杨漾的推算,这样的区域在银河系内部至少占据80~90%。

    萌芽区说的是出现了的生命,但生命影响力不超过初始星球的区域,例如如果原来的太阳系没有地球和共工星,单纯看木卫二、木卫三和土卫六那是妥妥的萌芽区。

    勃兴区说的是出现较为强大的生命,足以跨星球施加生命影响力的区域。地球消失之前的太阳系属于典型的勃兴区。

    丰饶区就是典型的“强大文明老巢”的定位,这样的区域生命影响力已经强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可以大范围扩散,一个典型的“星际帝国”可以包含多个丰饶区和勃兴区。

    废墟区是曾经出现过较强的生命影响力,因为天灾或者战乱急剧衰落的区域。例如地球消失之后的太阳系虽然仍有渊语者和宏细胞,但考虑到联合理事会曾经的威势,现在的太阳系应该算是废墟区。

    “这个分类不错,如果有预见性就更好了……我看看他们后边说了什么……”阑珊在论文的最后发现了魏星和杨漾的推论——

    “根据计算,勃兴区和废墟区附近出现萌芽区的可能性有显著提升(省略推导和计算过程200字)比邻星的行星处于萌芽区概率为4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