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恢复高考开始 » 第四百二十章:难经

第四百二十章:难经

    唐金萍说:“常哥,那咱俩换班盯着吧,要不你一个人太累了。”

    有了唐金萍和常不为换班,不光是减轻了常不为的工作量,还有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换人跟踪不容易暴露目标。

    轮到唐金萍跟踪的这天,两个男女就是吃喝玩乐,逛街卖东西,唐金萍也就跟着借光逛街了。

    轮到常不为跟踪这天,这个简志钧自己出来了,坐上包租的那辆出租车就走,常不为就远远的跟着呗。

    简志钧也不拐弯,直奔7003所,到了7003所的大门口就进了收发室,不一会儿,那个接收蒋纫媚报表的刘主任就出来了,两个人握了握手,然后就一起上了那辆包租的出租车,直奔燕京城里。

    常不为又跟了回来,这两个人这回奔了东来顺了,看来是简志钧要请这个7003的刘主任吃火锅,涮羊肉。

    他们吃他们的,常不为只好耐心等待。有很多同志以为抓特务这个事儿特别的刺激哈,其实吧,绝大部分时间是非常枯燥的,蹲守,等待,搜寻证据,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的,等到最后抓人的时候,也就那么几秒钟。

    昨天常不为休息,陆老师找到常不为,正式教他“玄门三针”的医术,常不为乐坏了,准备好了笔记本,钢笔啥的,可是见到陆老师之后,陆老师却给了常不为一本书,常不为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本《难经》。

    陆老师告诉常不为,这本《难经》,就是“玄门三针”的全部精华,只有读熟、读懂、读会、读精这本《难经》,“玄门三针”自然就融会贯通了。

    细心,是读这本书的关键;耐心,是读这本书的关节;恒心,是读这本书的要害;精心,是读这本书的症结;信心,是读这本书的枢纽。

    这本书上辈子常不为看过,也认真的学习过,那时候就觉得非常好,非常的实用。

    这本《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极有可能就是秦越人(扁鹊)所著。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所以,陆老师才让常不为首先学习这部《难经》,因为,这部《难经》里面包括了从诊断开始,到病因的形成,以及病机的转换,人体的经络,脏腑的五行相生相克,营卫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八纲辩证,腧穴针刺治疗等等诸方面的知识操和作方式方法。

    陆老师最后告诉常不为:“不为,为师所谓的“玄门三针”,不过是借了一个虚名而已。”

    “真正的医人的奥秘,都在这本《难经》之中,你要知道,这本书是当初号称“扁鹊”的秦越人所著,他留给后人的,绝不是等闲之作,认真的读,反复的读,读书破万卷,下针如有神。”

    以常不为现在的大脑状态,不说是看了一遍之后就可以过目不忘吧,那也是看过两遍之后就基本上都牢记在心了。

    但是,常不为还是遵照老师的指令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不怕苦,不怕累,听话,照做”,这是常不为当初告诉妹妹常芬的“座右铭”,也一直都是常不为进入调研办之后给自己的做事准则。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常不为认定,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我坚持做到这一点,虽然我愚笨,也是一定可以聪明起来的!虽然我弱小,也是一定可以强大起来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不为上辈子就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关于这个“万卷”的概念,常不为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常不为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所谓的“读书破万卷”,那一定是得看过一万卷书的。

    可是,常不为当时却忽略了对于“读书破万卷”的另一方面的理解,那就是一卷书读过一万遍。

    看过一万卷书,那只是泛泛的读书,叫做走马观花,也可以说是浏览一遍而已,

    而把一卷书读上一万遍,那就不一样了,那就叫研究了,而且是仔仔细细深入彻底的研究了,要不然为什么人家大学都读完了,还要读研究生呢,什么叫研究生?就是学完了大学的课程之后,回过头来再细细的研究某一方面专业学问的学生。

    像《难经》这样的书,读一遍,就有一遍的理解,再读一遍,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所以,这本《难经》,竟然就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样,一遍又一遍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浇灌着常不为的理解程度,使之从滋润开始,逐步的润透,然后达到饱和,然后思维再扩大,再滋润,再润透,再饱和……

    就这样,常不为一遍又一遍的读,思维一次又一次的扩展,再读,再扩展……

    不知道是“读书破万卷”的奥妙,还是《难经》这本书的奥妙,常不为就在反复的读书中,进入了一种状态:

    如剥茧抽丝一样,一丝一丝的把人体的经络腧穴,条条点点的就如同那个传世“铜人”一般,清晰的展现在常不为的眼前。

    一层一层的把人体的阴阳表里,气血虚实,四时寒热,凸显得清清楚楚,让常不为一目了然。

    一遍一遍的把五行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道理演示得淋漓尽致,让常不为如身临其境。

    一个一个的把脏腑的作用,传导关系,外感六婬,内伤七贼,流转得鞭辟入里,让常不为顿觉豁然开朗,顿开茅塞。

    一种一种的把各种疾病的产生和变化,以及疾病后来的转属关系,发展、预后说的明明白白,入木三分,让常不为条理清楚。

    一样一样的望闻问切,面色痕迹,声音气味,体态行为,十问脉断,演示得样样精准,让常不为了然于胸,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