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超维1621 » 第十五章 利益纠葛

第十五章 利益纠葛

    “督师,锦衣卫那边又派人来,询问田赋的事情。”

    “彼其娘之,锦衣卫的人什么时候有资格管这种事情,还有那个王化贞,脑子有问题吗,居然敢在这种问题上打马虎眼,我日他先人!”

    这位动不动问候他人长辈的七尺大汉,正是现在的辽东经略熊廷弼。

    熊督师作风强硬,性情刚烈,骂人只是业余爱好,职业爱好是砍人,以前官小,遇到不平之事只能在奏章中喷人,现在官大了,见到渎职无能之辈,都是直接操刀上手。

    上任辽东经略两年时间,他下令干掉的逃将就有数十人,秉性刚直可见一斑。

    原本在一年前,他已经稳住了辽东镇的局势,抵御住了后金的攻势,可没想到朝中的斗争殃及到了地方,他在诡谲莫测的政局中感受到了某种致命的威胁,因此他坚决选择辞官返乡避祸。

    可谁能想到,在他被罢官回乡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辽东局势会糜烂至此,先是重镇沈阳丢失,紧接着辽东首府辽阳也丢了,伴随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丧的,还有他熊廷弼好不容易为朝廷积攒下来的十万大军。

    亲信死绝,等熊督师重新就任辽东经略时,手底下只有五千人,剩下辽东镇的军队都团结在了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旗下,总计约十五万人。

    熊廷弼有个外号叫熊蛮子,据说是努尔哈赤喊出来的,辽东镇很多将领私下也都以蛮子代指熊廷弼,可见熊廷弼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这么恨熊廷弼,只因为熊蛮子做了一件在他们看来缺德到家的事情——分田。

    辽东镇作为大明的九边之一,实行的是卫所制,也就是朝廷给军户分田,军户替朝廷打仗。

    刚开始这个制度运行良好,可再好的制度也禁不起时间的磨砺,到了明中期,卫所制就开始败坏,军户逃亡,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卫所高层侵吞军田,压榨军户,将他们变成自己的佃农。

    辽东地广人稀,加之经历了李成梁时期的“辉煌”,所以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据说鼎盛时期,九成的辽东田地都姓李。

    当然,李总兵只是占据了大头,下面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户等军头肯定也要层层分润,靠压榨底层军户赚取银两。

    萨尔浒战役后,辽东局势瞬间崩坏,谁都没想到朝廷输的如此彻底,沈阳、辽阳的驻军与百姓纷纷逃离,熊廷弼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接受了辽东经略这个烂摊子。

    一个50岁的老年愤青带着几个随从,顶着辽东的风雪,来到了辽东镇首府辽阳,此时的辽阳城已经十室九空,城内的军民都在向南逃窜。

    熊廷弼收拢了城内仅有的军队,然后让他们向四周传令,自己收复了辽阳,所有土地将重新分配给愿意守边的将士及其家属,之前的一切田契都被后金军队焚毁,无法查据。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穷苦的军户都返回了辽阳城,与其在饥寒交迫中窝囊的死去,这些一无所有的穷汉子宁愿能守着自家的田地,死在辽阳。

    收拢了五万多军民后,熊廷弼又亲自带人前往更靠北的沈阳城,这时他手中已经有了两万多大军,底气更足,不仅将沈阳城周围的土地全都分给了愿意跟随他驻守沈阳的军民,还直接把“辽东王”李家的最后一位总兵李如桢给抓了起来,押解进京,关进了天牢,判处死刑。

    这波操作固然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使得辽东军民奋勇守土,可对于大部分土生土长的辽东军将而言,这是绝户计。

    辽东虽大,可人口都集中在辽阳附近,熊廷弼着手分田的辽阳和沈阳两城就占据了辽东六成的人口,许多军将都面临着有田无人的窘境,

    利益受损就会激烈抵抗,激烈抵抗就会影响辽东局势,因此熊蛮子对于这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军将,就一个字——杀。

    简单粗暴却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如果熊廷弼能在辽东驻守个五六年,也许能将这些弊病一一疏通,可是他只呆了不足两年,就被罢官回乡。

    沈阳辽阳失陷后,辽东镇最后的重镇就剩广宁城,见识过熊蛮子当年作风的辽东军将这次说什么都不能给熊蛮子借口过来搞事,因此他们团结起来,拥护起了王化贞这位广宁巡抚。

    选王化贞的原因很简单,他有一位好老师,当今的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也很偏爱自己这位学生,多次在朝堂中帮他辩护,顶住了熊蛮子的压力。

    至于王化贞本人呢,似乎胸有胆略,独自镇守辽西,名声在外,朝廷把他从广宁巡抚直接升到了辽东巡抚,委以重任,可实际到底是个什么货色,恐怕还有待检验。

    对于熊廷弼而言,情况似乎比两年前更加的糟糕,他现在空有辽东经略的名头,但要田没田,要人没人,只能带着朝廷给他的五千兵马驻守在山海关,召集流民屯田于关隘附近,积蓄力量。

    相比之下,广宁卫这里至少有三十万的人口,加上收拢的沈阳与辽阳的流民,至少有五十万人口,加上十五万的驻军,这股力量如果能利用好,不说反攻辽阳,至少保住辽西之地是没有问题的。

    而从山海关到广宁卫狭长的辽西走廊,土地贫瘠,沼泽密布,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地方,要知道在始皇帝那会,辽西走廊还泡在海里呢,哪怕经过辽国、金朝的开发,这里依旧属于苦寒之地,种田聊胜于无。

    到了大明朝,辽东重点开发的区域比如广宁城、辽阳城和沈阳城都位于辽河沿岸,从山东登州府出海,乘船走渤海,沿辽河逆流而上,能直接抵达,比起走辽西走廊,不知道快到哪里去了,辽西走廊自然也就没了开发的必要性。

    如今辽阳、沈阳失陷,辽西走廊成了支撑广宁城抵御后金的重要支点,熊廷弼因此向朝廷上书,要求招揽流民填充辽西走廊,屯田守边,以待战事。

    可辽东向来是苦寒之地,几百年后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现在也差不多,后世形容移民辽东都用闯关东来形容,用“闯”来形容的东西,可不是什么好词啊,比如闯王高迎祥,再比如闯将李自成。

    更别说现在辽东战乱之地,谁愿意来啊,哪怕辽东本地的流民,经过这几年的折腾,都宁愿渡海跑到山东去乞讨,也不愿意在本地遭受兵灾。

    熊廷弼也没想着朝廷能给他弄来多少人,他只是希望朝廷能收拢一下在山东沿海地区的辽东流民,给他送到辽西这边,可没想到朝廷居然派了锦衣卫副指挥使下来,还带着几个奇形怪状的道士,说可以给辽东镇招揽百万流民。

    熊廷弼向来是不信鬼神信苍生,哪里容得下这些跳梁小丑在他这里放肆,直接拿刀就要砍死那几位道士。

    锦衣卫指挥同知普卢世只能拦住熊蛮子,好说歹说,让他给道士们一个机会,召不出来,再杀不迟。

    熊廷弼冷眼旁观,他可不信这些道士能够撒豆成兵,召来百万流民,为大明填充边塞空虚。

    然后……

    “卧槽,这游戏没吹牛啊,你们看,这水,这光,碉堡了!”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

    “不炼铜怎么富国强兵!”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意大利炮,快,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拉上来!”

    ?

    熊廷弼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彼其娘之,这到底是什么鬼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