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异人奇谈录 » 6,来自美国的“M生”

6,来自美国的“M生”

    初夏,酒吧因为有空调比起外面很多露天档舒适很多,所以生意越来越好。一日我坐在吧台随手翻阅一本书,服务员匆忙跑过来叫我:“凯哥凯哥,听他们说你会说英语,那边来了位外国客人,我不会用英语介绍菜单你赶紧帮帮忙。”

    我心想:怪了,这座三线城市的三线酒吧居然也有外国友人来光顾了,改革开放还真不是盖的。

    我匆忙过去,说了句“MayIhelpyousir?”

    这句话说把两个尴尬的人解救出来了,我让服务员弟弟把纯中文的菜单收走,我来应付就好,这位外国友人也用甚是感激的眼光看着我。

    我问他想喝什么酒:“我们有白兰地,威士忌,红酒,鸡尾酒还有啤酒。”

    他选择了啤酒。

    我继续介绍:“精酿啤酒,喜力,科罗娜,百威。。。”,我还没介绍完他用挺标准的中文发音说出:“DoyouhaveQINGDAO。”

    我不禁感慨自己真是想多了,感觉洋人就该喝洋品牌,不成想我们的国家出品已经征服了外国人,虽然这个品牌RB控了不少股。

    另外更让我意外的是,我原本觉得欧美朋友点酒都是一瓶一瓶点的,但他一次点了6瓶,并吩咐一定要拿冰桶持续冰冻。

    我再介绍了几种我还勉强说得上英文的小吃,他点了炸鸡翅跟薯条。

    我自己开了瓶啤酒坐下跟他闲聊几句,尽尽地主之谊,老板给我的工资可能就这一次才会让他觉得物有所值。

    “你从哪里来?”

    “Ohio,USA.”

    太久没用英文交流我一时半会都没反应过来,表示疑问后他很热情跟我解释:“你看不看NBA,詹姆士的克利夫兰骑士队所在的州就是Ohio.”我才幡然大悟,俄亥俄州。

    我敬了他酒,欢迎他来到我们的城市。

    他特别开心,找到一个能简单跟他用英文交流的人。

    我问他:“第一次来这个城市吗?”

    “并不是,从他第一次来这个城市已经有三年了。”

    “哇,这么长时间,真可惜,我们之前没见过。”

    “很高兴认识你,我叫Michael,你叫什么?”

    “我中文名是凯(KAI),你叫我K好了。”

    他很开心的跟我又碰杯。

    “为什么刚刚你给我介绍酒的时候只介绍几个外国牌子?”

    我不禁羞愧地回答:“我以为你们应该会选择这些在你们国家比较耳熟能详的牌子,没想到你喜欢QINGDAO.”

    “现在美国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中国品牌的啤酒了,青岛,哈啤...”

    “我记得几年前一个德国的朋友也告诉我,他在德国也是喝青岛啤酒,而且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

    “是啊,现在距离不能限制产品的传播。”他笑着说道。“而且这酒口感好,又便宜,喜力虽然是非常有名的品牌,但是很苦,太烈,味道我不喜欢,还贵。”

    “那科罗娜呢?”

    “科罗娜是这些年《速度与激情》带火的,以前也是不大的一个墨西哥品牌,我在可以选择青岛啤酒的地方一定是选择青岛的。”

    “如果没有青岛啤酒呢?”

    “美国那边有百威淡爽,在中国没见过,没有青岛就选择百威淡爽。”

    “真让我意外,十年前这里也是迷恋青岛啤酒,但这几年基本都换成百威,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更浓烈的科罗娜还有喜力。我们自以为口味在向国际靠拢,没想到外国却相反地选择了我们以前的口味。真是FUNNY!!!”

    我让服务员再给我拿几瓶啤酒记在我的账上,据我所知他们喝酒还是大多以AA为主,而且初次见面我也不可能喝他的啤酒,不过有朋至远方来还是尽我所能给他陪开心就是了。

    推杯换盏,我们继续聊天。

    “你说你到揭阳都三年时间了,是有生意在这边吗?过来采购什么产品吗?”我又一次自以为是了。

    揭阳是一个出口量不小的工业城市,主要产品有五金合页,导轨铰链,不锈钢餐具和塑胶鞋,我原以为他是一个经常来采购商品的商人,没成想他却是一个我们城市企业的员工了。我们城市有一家非常有名的模具制造公司,你说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的轮胎模具都是他们生产的,现在也在研究生产智能设备和自动机器人。M生原来是美国一家模具公司的工程师,原来的公司已经被我们城市这家公司收购了,所以现在他是我们城市这家公司的雇员。

    我感觉我的世界观已经跟不上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脚步了。

    我再次举杯敬他,也敬我的无知和祖国的强大。

    我们很愉快的聊天,他似乎也很开心认识我这个会说半吊子英语的人,但是出于礼貌我借着“鱼生”走进酒吧也没再打扰他。

    “我靠,你还真是人才啊,会跟外国佬讲英文?”鱼生问我。

    “我大学读的就是国际贸易啊,很稀奇吗?不过说实话,读书时候英语是最差的,那时候选这个专业根本都是懵的,贪图专业名称新潮,觉得有意思就选了,没想开学发了6本英语课本,我都傻眼了,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考级都考了三次才勉强过的。人生就是这么奇妙,不是吗?”

    “鱼生”听了也是哈哈大笑,“不过刚刚看你那样子也是有两把刷子,一两句可以蒙,聊了一阵子多少还是学到了。”

    “学校学的大致都忘了,后面沟通会一些是毕业后真的做了几年国际贸易业务,硬着头皮学的,第一次见外客户也是紧张到不知道怎么开口,后来摸索到了,3成靠听,7成靠猜,越沟通就懂的越多。学习一种新语言我个人认为并不难,你想想我们小时候什么不会,牙牙学语都能学会了,所以把思想压力和什么所谓的语法掏空,就当自己是个小孩,一词词,一句句地学,熟能生巧,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一个新语言的交流环境,没有的话你看再多语言类的书,但是没办法开口讲是没用的。最简单的,把你丢去美国几个月,相信简单的日常交流你自然会了,而且不比一个大学生啃书本,啃语法过了六级的口语差。当然我不是说读书没用,只是语言语言,还是得言语出来才有用,对吧?”

    “鱼生”表示同意,“不过你这人真的挺让人刮目相看的,每每都有惊喜给人啊。感觉你没有过去,但是过去肯定充满故事。”

    “哪里,你当我朋友抬举而已,如果你不是我朋友搞不好以为我在装X呢,哈哈。。。”

    后面我就忙着跟和“鱼生”喝酒,唱完一拍歌后想再过去看看“M生”他已经买单走了,酒量非常好,一个人就喝了一打啤酒,小吃也吃得干干净净。

    一次挺意外的邂逅,我以为也仅仅是次邂逅而已。

    我一向对外国朋友挺有好感,当然不是人们平常想的“崇洋媚外”,我从来不觉得外国(主要指欧美国家)比现在中国的我们好得到哪里去,而且很可能人家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加上国与国的交流中间会卡着个时差,卡着意识形态的不同,还有传媒立场的不同,所以有人觉得有些许神秘。但跟他们的交流后,你明显可以学到的是个人素质重视和良好教育的体现,还有某些话题的适可而止拿捏。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就导致了我跟“鱼生”的分道扬镳。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