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新征程:我们都是英雄 » 第一章 涳嗡

第一章 涳嗡

    基地的大幕逐渐展开,南疆戈壁,一望无垠的空旷,前方视野的边际,一条笔直的线,若隐若现,横在那里。

    “那应该就是飞船加速轨道了,还真是壮观。”一位飞行驾驶员,看着远方的那条线说道。

    “第一次来吗?”

    “是的。第一次来XJ执行飞行任务,也是第一次来空间基地,心里很是有些激动。”

    戈壁上空,一排后勤机队,匀速的朝着空间基地方向飞去。

    机队飞行器都是电能动力,迎着戈壁上的风,螺旋桨与空气摩擦的气噪声,嗡嗡的搅动着,机身上偶尔往外喷出一些气体,调整着飞舟的姿态。

    领头的是一架军用载人飞舟,后面跟着7架军用运输飞舟,间隔排列,上下左右,错落有致的飞行着。

    这样的飞行队列,就算突然有飞舟失速,也可以避免相互冲撞。

    机队左右还有两架战斗飞舟,一头一尾、一上一下,也是同样的速度,电动模式伴飞,保障机队的安全。

    只见运输飞舟,比载人飞舟大了一圈,像扁平的六棱柱,由四架功率很大的螺旋无人机,吊着往前飞,应该是装载着不少物资。又见那螺旋无人机,间隔两两飞回运输机,又轮换出两架顶替,想来是轮换充电,补充动力。

    “还有几天,就开启空间缓移,涳算法,新版完善测试进展如何了?”

    “差不多了,聂队,这次应该更平滑些。”王卫答道,年轻的声音透露着自信,“虽然缓移距离没有变,但飞船会更稳定,振荡幅度有明显的减弱,我们也不用再呕吐了。”

    “那就好。”聂臻说道,心里也还是微微一紧:已经二十年了,这项技术依然没有大的进展,涳算法核心代码也增加到两亿行,还是无法驾驭那团神秘物质........不管了,只要有效、能用,倒是不会阻碍我们的星空探测行动。

    “孙行,涳算法的代码了解的怎么样了”,聂臻看向王卫身边的孙行。

    “聂队,你就别操心啦”,王卫抢着说道,“孙行这家伙,去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对涳算法的部分稳定结构效果解构,还是你安排的嘛,感觉都快超过我了。”

    “卫老师,你过奖了。涳语言,是汉字二维语言,我只是优化封装了部分调用对象组,让单体汉字或词组承载更多的二维信息,减少代码冗余,方便调用罢了。”孙行谦虚的说。

    “是啊、是啊,你小子都学会炼丹了,我看这涳算法以后还是交给你们,我是想着加入聂队的星云行动组,还是这个带劲。”王卫说着笑眯眯的看向聂队。

    载人飞舟里的5位乘客,分别是两位临时组队的后勤飞行员,星云号飞船指令长聂臻,星云号船员王卫、孙行。

    “小云,现在能联接基地了么?”王卫拨弄着无屏电脑,口中喊出一声。

    “是的,信号稳定。”

    小云是飞舟的核心智脑,与基地智能计算中心-核心智脑小云,是一个智脑算法主体,但各自具有本地化部署的权限,即部分通用权限可以相互融合,发出调用指令,相互执行;部分本地化权限是相互独立,不能相互接收调用指令,互不执行。

    “小云,打开星云号投影,看看准备的怎么样了。”

    “好的”,小云答道,随后,飞舟内部从顶部向下,在半空中投影出一团立体影像。

    整个星云号在立影上投射出来,像是横着的玉琮,各个指标实时的显示着。

    “燃料加注还需要一天时间。生活物资已经储存完成。飞船实时调试通畅。涳算法程序等待更新。”小云报告到。

    前方基地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科技文明点亮了这片枯燥的戈壁滩,顿感亲切。

    一眼望去,整个基地划分成一块块园区,分布在那一片旷野上,有生产区、组装区、维修区、后勤区、休闲区和发射区。

    若干条公路、磁悬浮铁路轨道,也是连着基地伸向远方。要说最为震撼的,还是发射区的那两条飞船加速轨道,横亘在那里,看不到尽头。

    此时便看的清楚,原来不是一条轨道,是两条,其实基地称呼这两条轨道,为飞船速度补偿轨道。

    空旷平坦的戈壁上,那横亘的飞船补偿轨道,由一座座高大的水泥桥墩,通体灰白色,似有百米高,连贯的矗立、支撑起来的,伸向远方。

    桥墩上的厚重基座,由似银色又似黑的发亮的特质钢材铺设其上,泛着白天的光,想来就是重功率磁悬浮速度补偿轨道了。这庞大的人工建筑,千百年后,估计也会像长城一样,成为一座让后人惊叹的遗迹吧。

    后勤机队运输着货物,速度并不快,需要持续保持稳定。约莫再过半个小时,就能达到基地。本次机队降落的区域,是基地的后勤区。前方已能看见部分飞行器,在基地各区之间穿梭起降,地面上也有车辆、磁悬浮车皮等来往行驶着,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

    “我们降落后,王卫你去更新星云号的涳算法,让小云辅助调试”,聂队说道,“要实际运行几次,做到最后一步的安全核查。”

    “好的,聂队。”

    “三天后,我们就出发,这几天,你们也尽快熟悉下。其他6名队员,已经先期到基地准备了,王卫,到时候你带着孙行,和大家认识认识。”

    “好的,没问题!”王卫有些兴奋的看向孙行,“太好了,又可以上月球了,嘿嘿。”

    “不过,你小子可是第一次,虽然之前已经很充分的训练,但这空间缓移,由重力环境一下缓移到真空环境,真实的体验.....嘿嘿,你这个关键人物,还是得做好准备喔。”王卫笑着。

    孙行这么一听,心里也是打鼓:目前涳算法支撑的缓移距离最长为10万公里,一次月球之行需要缓移最少3次。第一次缓移,直接从重力环境缓移到真空环境,目前飞船还没有缓冲措施,听说第一次缓移到真空环境的队员,头胀胃翻,身体会有那么一刻好似不受使唤,个中酸爽滋味,只有经历一下才知道......

    聂臻看向孙行,“不用担心,你的训练成绩很好,会很快适应。另外,我们缓移到真空环境后,会在太空中飞行两个小时,让大家充分适应真空环境。”

    原来,空间缓移科技,是三十年前才有的一项技术,准确的说,是拿来技术。

    这项技术,起先我们只能看到现象,甚感奇异,却不能驾驭。不过,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与我们地球科技较好的融合,当下虽不成熟,但也能为我们所用了。

    之所以称它为拿来技术,是因为,这项技术是由一位体质与人类很不同的人带来的,或者说是一项外星科技,亦或者说是一项“神技”。

    这个人说,这项技术符合宇宙规则,他的体质能够掌握,随意运用,只是地球的人类科技,目前还不能触达破解而已。

    有人问他,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他能掌握,他也没有解释,只是告诉大家,不用好奇,他是真实客观的,就比如同样是地球上的生灵,同样起源于亿万年前,却生出有智慧的生命如人类,也有普通动物如猫狗。这一切就这样的客观、存在。

    这个人拥有空间移动能力,有驻足踏空飞行的能力,每次凭空出现,都伴随短促轻微的“涳~嗡~”声响,像似空间被扰动,带动空气震荡发出的声音。

    后来,人们就叫他“涳嗡”,等熟悉之后,就称他嗡先生。

    嗡先生在进行空间移动的时候,用他话讲,其实周身有一层物质覆盖,只是肉眼不可见。

    科学家用光谱磁仪透视发现,每当嗡先生发动空间移动能力的时候,嗡先生周身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物质,超高倍放大看,像夏天被烤热的蒸腾空气,似在与空间共振,轻微的涳嗡声,通过高频声学放大器放大后,这涳嗡声格外的清晰,就像有人在使劲的撞着大钟,“涳~嗡~涳~嗡~”声激荡,像是能够振开空间,又似在向空间发出指令,这都是一瞬间发生的现象。

    嗡先生表示,这种物质,在他们的文明中,叫做“紫元流质”,具体的物质成份他也不清楚,地球人类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

    但这种物质,当前实在是无法捕捉,更没办法去研究这个成份了,哪怕嗡先生在实验室配合发动空间缓移能力,科学家使出各种仪器探测,仍无可奈何,除了能够感应到这个透明物质的存在,其他的成份研究、物理化学现象研究都没有任何进展。

    且不说大家都不了解紫元流质,即使有了紫元流质,给了人类,人类也不知道怎么使用。

    嗡先生能够凭借紫元流质在空间穿梭,来去自如,是因为他有驾驭该物质物理规则的能力,他没说是天生的,还是后期实现的。

    总之,科学家们都束手无措,不知道紫元流质是单类元素体,还是多种元素合成体,为便于研究和保密,就给紫元流质起了一个代号,唤作1号元素体。

    翁先生眼看人类科学家无法破解紫元流质,便另辟蹊径,告诉了我们人类间接的使用方法。他说,如果要启动紫元流质,进行空间移动,还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需要大量的可持续的稳定能量维持,二是需要靠“意念”来启用。

    能量,嗡先生说,这点人类已经解决了。

    当下,人类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尤其是已经开发出以氦-3做为燃料的稳定核聚变技术。

    虽然以氘氚做为燃料,已经普遍应用,但是氘氚燃料在聚变时会产生中子污染,科学家们又努力研究出了以氦-3做为燃料的稳定核聚变技术,只是目前没有大规模应用,主要是设备成本还是太高,燃料也是及其昂贵,因此目前也是小批量应用在实验室或航空航天上。

    氦-3燃料核聚变,没有中子污染,也没有其他放射性污染,科学家便将该技术小型化,做为太空飞船的核心能源,以便源源不断的为飞船提供清洁的能源动力。氦-3燃料的核聚变能源,已然能够满足紫元流质持续运行的能量所需。

    意念,嗡先生却是这样解释。这个意念,类似中医学的经络,没法具体明示指出,但经络就是存在,意念也是如此。

    如果非要解释,这个意念,可以通过人类脑神经的神经元、突触来激发,具体需要将紫元流质刻融到神经元与突触之间的原生质中。

    不过,嗡先生又比较遗憾的表示,这个看起来挺容易理解,而实际上,需要神经系统的原生质能够与紫元流质产生共鸣,才能刻融,但根据嗡先生近几年的调查,地球上能够与紫元流质产生共鸣的人类,可能不到百万分之一。

    虽然嗡先生这么说,或许有些悲观,但科学家们却是为之一振,地球人类竟然可以与这类物质产生共鸣。

    嗡先生的点拨已经很明确了,只要满足能量和原生质共鸣的条件,就有机会催动1号元素体,进行空间穿梭,进而,太空星地遨游,也不再只是愿景了。

    这有点类似空间虫洞的理论效果,但区别还是很大的,1号元素体包裹物体穿越空间,内部物体不会受影响,生物和非生物都能安全穿梭;而虫洞理论,仍然只是假设,或者说根本没可能实现,更遑论物体会被撕裂化为无形了。

    “1号元素体,能在太空中稳定存在吗?”有研究员问道。嗡先生表示,紫元流质很稳定,从无限低温(即0K,-273℃宇宙最低温)到5000℃温度内,均有效。

    既然能量条件已经满足,接下来就是如何精准控制1号元素体了,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稳定的调节1号元素体所需要的能量。

    科学家们在这方面也是毫无头绪,“是啊,怎么控制能量来维持1号元素体运行呢?又如何把能量传递给1号元素体?”

    科学家中有一位叫老吴的研究人员,没理会类似的讨论,他在想,先不管能量和原生质问题了,首先这紫元流质怎么产生呢?

    嗡先生看出老吴的心思,直接说道,他所说的刻融,是将紫元流质的种子融熔到大脑神经原生质中,成功被刻融的人,可以激发此类物质的产生....。

    对于如何控制能量与1号元素体起到有效作用,嗡先生表示一旦紫元流质被人为催动,会自动吸收能量,这个时候需要发起催动的人,引导紫元流质对接具体的能量源,不然的话,紫元流质只能作用在催动紫元流质的人身上,对于周围物体不会有联系。

    至于如何引导紫元流质连接到能量源,嗡先生说这就爱莫能助了,但他提示众研究人员,编译器,既然人类能通过电信号来传递信息给没有生命的机器,让机器听得懂人的语言,也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研究通过某种编译器,来传递并控制能量,导向紫元流质。

    嗡先生已经给了足够多的信息,研究方向也变得逐渐清晰了,那便是,一是找到能与1号元素体产生原生质共鸣的人,二是如何将能量信号通过某种编译器的方式与1号元素体产生有效的作用。

    有了头绪,科学家们便开始埋头苦干,立即进入了1号元素体能量控制的研究中。而寻找能与1号元素体产生共鸣的人,就只有靠嗡先生帮忙了。

    一晃三年过去了,不过,最终还是起到一些效果。这群科学家中,有一位刚博士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名字叫做秦世名。这秦世名也算是个天才,22岁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博士毕业,同时兼修化学、生物双硕士。

    航天部早早就关注到这位跨学科能力的青年才俊,也不知道给出了什么条件,让秦世名在众多就业聘书中,最终接受了航天部的邀请。

    秦世名入职航天部后,被特意安排到1号元素体的研究队伍。他也是不需多言,一头扎进1号元素体的研究中,仿佛就是为了这个项目而来。正是因为他的到来,整个研究才有了实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