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语生香之西周之前 » 第二十四回 伊尹负鼎助商汤

第二十四回 伊尹负鼎助商汤

    ——伊尹助汤立国的传说

    诗曰:

    立国治国待良方,大道如气处处藏。

    烹调五味火候至,伊尹负鼎助商汤。

    各位贤达:

    纵观浩浩历史,但凡成就大业者,其本人能力当然无可挑剔,但仅靠其一己之力,也断然不能成功。试看运筹帷幄之中,“智库”频出奇计;决胜千里之外,“干城”连奏凯歌。像周武之姜尚、汉刘之萧何、唐李之李靖……今天,庵就讲一位这样的人物。

    上回提到,汤特善用人,其中就有一位奴隶出身的伊尹(名“挚”,后官“尹”)。这伊尹不仅助汤立国,还辅佐汤子汤孙,共计达五十余年,为商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乃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师、商朝第一股肱[gōng]勋臣。后人在赞誉某国家栋梁时,往往用“当代伊尹”,就缘于此。

    伊尹是如何助汤立国的呢?庵须从烹饪说起。

    有一次,伊尹用鼎为汤烹调了许多美味佳肴,膳后,汤赞不绝口,就请教技艺。伊尹回答,烹调美味,首先,熟悉各种原料属性;其次,把握好原料配比;第三,“凡味之本,水最为始”;第四,掌握好火候;第五,悉心观察领悟烹调过程中的微妙变化。伊尹最后说道,经过精心烹饪的美味,应该达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nóng],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水平。汤听后如醍醐[tíhú]灌顶、脑洞大开,佩服得五体投地,立拜为师。

    以上就是伊尹负鼎的传说。

    其实,伊尹负鼎的目的在于向汤提出如何灭夏立国的政治智慧,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五味调和论,即团结好诸侯;二是掌握火候论,即要把握机遇;三是与时俱进论,亦即实事求是。

    那么,伊尹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呢?

    话说桀[jié]暴虐初期,汤就有问鼎之心。伊尹就劝他首先要了解夏王朝的权威高低与否。为测试九夷之师对桀的态度,伊尹劝汤暂停对夏的贡纳。结果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认为火候不到(时机不成熟),建议汤继续贡纳,同时养兵蓄锐、伺机而动、待机而起。过了几年,桀愈发虐民,伊尹决定故伎重演,而桀虽再次“镇压”,但“九夷之师不起”,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此时,伊尹看到灭夏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鸣条大战,汤一举成功。这就是火候论的运用。

    当然,大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仁心、鸿猷[yóu]、战略、战术等往往需要集成打包协调运用才能成功。上回“网开三面”的故事就是五味调和论的妙用之一,直让四十多个诸侯国先后归附,大大壮大了汤的势力。

    各位贤达:

    庵讲故事一般爱点到为止,余韵由贤达自度,不知是否讲故事之一法耶?另外,告诉大家,因厨艺高超,伊尹被誉为中华“厨圣”。

    敬告:接受文友建议,从今天起,“看官”改为“贤达”,“小子”改为“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