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语生香之西周之前 » 第三十五回 风驰电掣任变换

第三十五回 风驰电掣任变换

    ——姬发与姜太公的兵法对话

    诗曰:

    武王伐纣靠奇人,姜尚六韬计绝伦。

    风驰电掣任变换,殷商金乌已西沉。

    各位贤达:

    说到姜子牙姜太公,不能不提他的兵书《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但据考古推断,此书成书于战国,作者并非姜太公)。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全书以姜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言归正传。

    话说姬昌、姬发都有代商之心,代商需要贤臣良将、文韬武略,这次得到了姜太公,简直如后代刘备得到诸葛亮一样——如鱼之得水也。

    那姬昌、姬发与姜太公日夜交流伐商的鸿猷[yóu]大计,姜太公经纶满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人心得失、天时地利、选将率将、用间反间、粮草筹备、宣传发动、武器装备、奖罚制度等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陈述,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思想可谓精邃[suì]富赡[shàn],逻辑可谓缜[zhěn]密严谨,直让姬昌相见恨晚、姬发尊为“尚父”。

    一次,姬发与姜太公交流军队统帅部的构成问题。

    姬发问:“君王率部出征,必须有股肱[gōng]羽翼来辅佐,才能威武神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请教尚父,对此有何高见?”

    姜太公回答:“凡举兵兴师,都以将帅为要。将帅最重要的是掌控大局,而无需专精某项技术。因此,宜量才授职、用其所长、灵活掌握。但需七十二人辅佐,以顺应天道,应付各种复杂情况。按这种方法设置助手,就掌握了作将帅的道理,才能发挥各种特殊人才的特殊才能,从而圆满完成各项军事任务。”

    姬发又问:“请问尚父,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姜太公从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对相关人才的安排使用进行了阐述。

    其中,在谈到奋威方面时,姜太公说:“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意思是,负责振作君威、军威方面须有四人,这四人主管选拔有才能的勇士,讨论研究兵戈战术,去思考如何让我军做到像狂风一样迅速、像雷电一样猛烈,从而使敌人摸不清我军动向,无法应对。

    姬发听了姜太公一番深思远谋的宏论,灵犀通透、脑洞大开、天目扩张,连忙走到姜太公跟前,深施一躬,带着崇敬的心情说道:“有尚父在,伐商无忧也。请受小君一拜。”

    各位贤达:

    这次君臣交流记录在《六韬·龙韬》之《王翼》篇中,成语“风驰电掣”就是从此而来,形容像疾风和闪电那样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