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 » 第 一百七十三章,回家无路

第 一百七十三章,回家无路

    世上的人是千姿百态的,就像钟叔和钟婶儿,苏老二出去好长的时间了,说他们不牵挂也不是事实,但他们的心总放的开。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认为他的孩子就是到天涯海角,无论干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选择,那种无奈使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块儿石头蛋子,无论滚到那里都比守在家里会好上许多。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想起他们的孩子,梦里还会见到他们的孩子,一旦忙了起来,一旦为了生存上的事情心烦意乱起来,他们也只有任凭他的孩子自由发展了。

    那天凌晨天还不亮,钟叔和钟婶儿就拉上犁耙上南坡了。

    深冬,钟叔总是犁红薯地的,一来把地里的新土翻上来使藏在地下的害虫暴露冻死,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二来若下雪可以蓄水。

    那时候的寒冬滴水成冰,再加上刺骨的西北风,往往一个冬天下来大部分人的耳朵,脸面,脚和手都冻的伤痕累累。

    钟叔在前边犁地,钟婶儿跟在他的身后,把偶尔翻出来已冻坏的红薯捡起来带回家晾干,过了年儿卖去,给苏老二换件儿新衣裳。

    山风硬是往他俩的脸上和手上撞,清冷的太阳放着寒光,犁翻起的是一块儿块儿带冰的土坷垃。

    到了地头儿,钟叔对钟婶儿说:“你站这地头歇一会儿吧,我犁两趟你跟一趟”。

    钟婶儿说:“不如我一趟一趟地跟,天太冷,站不住”。

    那块儿地上只回荡着钟叔吆喝牛的声音,“呜、呜”的风声和身后与他们争坏红薯刨食的乌鸦偶尔的嘶叫声,若是马致远生在当代,《秋思》都得重写。

    因为路途远,他俩捎着干粮中午没有回家。

    到了晚上,钟叔和钟婶儿拉着车子回到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架子车拉不到家里了,是薛老喜领了几个人又在他大门前垒了起了猪圈和茅子,那茅子的顶上镶嵌了一块儿砖,砖上深深地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字。

    苏老二的家原是村边的两孔土窑,后来,钟叔和钟婶儿在两孔土窑的前面垒一圈儿土墙,算是院墙,住在那里也多少有了一丝安全感。

    出了他家的大门,西边是队里种的一片杨树,东边是一片空地,薛老喜领着人建的猪圈和茅子就在东边那一片儿空地上,那猪圈和杨树之间只容一个人过路,架子车是不能通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