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赵元勋 » 第十二章 吟诗

第十二章 吟诗

    不得不说,这山间风景确是令人心旷神怡。

    再加上山风吹过,几乎没有什么暑热之气。

    越是向着山上走去,这山风便越大,不时还能够听到那些动物飞鸟的叫声,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陈谦都忍不住称赞:“这雁门山倒是个好地方!忙里偷闲时,来此放松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边走边看,遇到不错的景色,三人便停下来多看一会,端的是轻松快意。

    王卞在一旁点头附和:“那是自然,整个高柳县内,就属此地最安生!以后有机会的话,咱们常来便是!”

    王家小娘却是心有所属,连连催促:“这里有啥好看的,前边有条瀑布飞泉,可漂亮了,咱们赶紧去看看!”

    见状之下,二人只得依了她,加快脚步向着山顶而去。

    走了一会,陈谦忽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对了,这山上怕是有不少野兽吧!咱们就这样上山,会不会有些危险?”

    王卞言道:“危险自然是有的,不过这边好很多了。毕竟,这里常有人来往,许多野兽都不太敢靠近的。只要不是晚上,基本上很安全!”。

    听到这话,陈谦放心了一些。

    毕竟,这可不是后世的工业社会。

    这样好的生态环境,这森林之中恐怕有不少凶狠野兽。

    别到时候出来游玩一回,给山大王加餐来了!

    “陈家郎君胆子忒小了些!莫说没有野兽,就是真有,只要它敢现身,我从兄手中弓箭便叫它有来无回!”

    走在前方的王家小娘,听到两人对话,回过头来说了一句。

    看她这样子,倒是对王卞的箭术颇有信心啊!

    陈谦下意识的看了眼后面的几匹马。

    果然,除了自己骑的那一匹之外,另外几匹马身上都挂着弓箭呢。

    见此情形,陈谦不由暗呼:“失策了,我也应该带上弓箭才是!”

    大赵国并不禁止民间有弓箭,尤其是像这样的边塞郡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弓箭在。

    有人是用来打猎的,有人则是平时用来训练的。

    毕竟,弓箭这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练成的。

    这其实也是令民尚武,培养民间武力。

    万一等到需要大举征发百姓的时候,也能够立刻用上不是。

    朝廷禁止的,其实是杀伤力更强的弩,以及一些特殊的军械,比如甲胄之类。

    所以,陈谦家里除了弓箭,还有一些刀剑等兵器在。

    “看来,回去之后得尽快将箭术给捡起来才行!文武并行才是正道,偏科可不是好事!”琢磨了一下,他心中有了决定。

    沿着这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欣赏过繁花怪石之后,几人终于是来到了山顶。

    准确来说,这里应该是雁门山众多山峰中一座的山顶而已。

    此地地势就相对较平了,翻过这里的话,便是向下而去,地势就比较陡峭。

    这山顶之上也是树木茂盛,但有一个妙处!

    就是站在这里向着前方望去,正好能够看到远处座座山峰耸立的景象。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就在远方最高的那座山峰上,一道瀑布从峰顶飞泻而下。

    犹如是一条巨大的洁白匹练,从峰顶挂落下来一般。

    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反射出一道道的七彩光圈来。

    “如何?这飞泉可算漂亮?”

    王家小娘十分兴奋,伸出白皙小手,似乎要将那七彩光圈给抓在手中。

    这处山顶离那瀑布其实还远,但这座山峰比那座山峰低了不止一半。

    所以,此时站在这里便有一种站在瀑布之下的感觉。

    随着那呼啸而来的山风,都能够感觉到有蒙蒙的水汽扑面而来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好一条瀑布!”

    下意识的,陈谦想到了诗仙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吟诵了出来。

    “妙,妙啊!想不到今日竟闻此绝妙诗篇,当浮一大白!”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话音刚落,从一旁却传来了他人抚掌叫好之声。

    三人连忙是向着声音传来处寻去!

    这才发现,就在右边不远处,几棵大树的后面,原来还有其他的人在。

    转过那几棵大树以及灌木丛,只见到后面竟然有一块灰色的大平石。

    上面铺着素净苇席,一位身著禅衣,须发齐整、相貌儒雅的老者正跪坐其上。

    此人身前摆着一杯酒与一些瓜果吃食,旁边还有一个小厮执壶伺候着。

    看来,此人也是与自己一样,来这山中游玩的。

    此人相貌穿着不俗,想必不是一般人,陈谦忙作揖行礼:“不知太公在此休憩,我等搅扰了!”

    不过,看到对方面目的时候,他总觉得好像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

    “原来是董太公在此,晚辈打扰太公雅兴了!”

    一旁的王卞却是一眼认了出来,赶忙与王家小娘上前问候。

    “无妨无妨,此山本是天地所造,又非是老夫所有,大家尽可来游玩,何来搅扰之说。王二郎,你大父可好?”老者看到王卞与王家小娘,显然也认了出来,笑道。

    王卞赶忙恭声应道:“承蒙太公挂念,大父身体康健,家中一切安好!”

    董姓老者微微颔首,却是看向陈谦:“那就好!怎么,不给老夫介绍一下这位出口成诗的郎君么?”

    “晚辈水阳乡临水里陈谦,见过董太公!太公谬赞,晚辈愧不敢当!”闻言,陈谦忙自我介绍。

    听到王卞叫此人董太公,他终于想起来这人是谁了。

    要说起来,其实他和这老者乃是同乡,往大了点说还算是邻居。

    此人名叫董何,字立本,乃是水阳乡三老!

    三老并不是指三个老人,而是一种乡官职位。

    古时候有所谓皇权不下乡的说法,也就是说,朝廷官员能够管到的地方,基本上就到县里为止了。

    但县是由更小的乡里所构成的,总不能这些地方就放任不管吧!

    所以,古往今来对于这些基层单位,往往有不同的设定,用来承接县府,帮助朝廷管理地方事务。

    赵承汉制,在乡里便设置了三老、啬夫、游徼等职位。

    一开始的时候,这三个职位是各有分工。

    三老负责教化地方,啬夫负责乡里的行政、赋税等事,而游徼则负责治安管理。

    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种职责都在渐渐的往啬夫身上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