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赵元勋 » 第七十二章 教育先行

第七十二章 教育先行

    没有想到,王重竟会邀请自己参加他的寿宴。

    这种亲口邀请,比一般的邀请可是郑重得多了。

    非是关系亲密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因此,陈谦连忙躬身答应:“到时候晚辈一定前来恭贺!”

    “好!你先去吧!我看二郎他们还等着和你说话呢!”王重点了点头,说道。

    陈谦便起身告辞,回到院子中,和王卞他们一起玩耍。

    这一次在王家待的比较久,倒是认识了不少王家的人,相互之间混了个脸熟。

    或许是见他颇受王重的看重,所以,与其他人也都相处得不错。

    正旦这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谦便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哪也没有去。

    一来是因为天降大雪,使得出行不便。

    二来么,则是因为自己请了韩靖他们过来,在家里一起聚会。

    一边喝着暖酒,吃着火锅,再一边赏雪。

    大家又不必太拘束,这生活也是轻松快乐极了。

    “陈家兄长,你看我堆的这个雪人,可是与你一模一样么?”

    院子之中,大家正在一起堆雪人,此时王芸忽然间笑了起来。

    陈谦闻声看去,只见她堆了一个半米高的雪人。

    但头和身子一样粗,头顶上,还戴着顶不知道哪找来的破斗笠。

    两只眼睛乃是用炭作的,油黑锃亮。

    鼻子是一根木头,那嘴就有点怪了,居然塞了根大骨头在上面。

    乍一看之下,长得是斜眉歪眼,活像个正在啃骨头的大嘴怪似的。

    “小娘,你如此说的话,兄长可得惩罚你一下了!”

    陈谦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说着。

    话音还没落,一个拳头大小的雪球便扔了过去,一下便砸在了王芸洁白的额头上。

    “哎呀!”

    王芸躲闪不及,只觉得冰凉无比,狼狈的躲开了。

    “兄长太坏了,我也不能饶过你!”

    王芸嘻嘻笑着,立刻便扔了一个过来。

    两人便在这院子里打起了雪仗!

    很快,又蔓延到了其他人身上,大家你来我往,打成了一团。

    漫天的风雪之中,只听到那欢乐的笑语声。

    还有穿着洁白狐皮披风的王芸,如同雪中精灵一般跳动着。

    轻松美好的日子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过了几天之后,陈谦便开始办公了。

    好在,现在的公事还比较的少,所以比较轻松。

    每天在乡里转一圈回来,便开始想着年前没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教育的问题。

    自从去年农忙之时,看到那些孩童都在水边玩耍,自己便有了兴办教育的念头。

    毕竟,在这个读书为上品的时代,要想真正的造福水阳乡,恐怕还是得从教育上下手才行。

    其实自汉代以来,朝廷对于教育之事都比较的重视。

    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朝廷广泛设立教育机构。

    基本上来说,是分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私学盛行。

    中央官学乃是太学!

    地方官学则是指郡国设学,县、邑、道设校,乡设庠,里设序!

    后来的新朝及现在的天下各国,基本上都是遵循着这个制度来的。

    当然,如果说真能够实现这个制度的话,那自己也就不会提到这事了。

    关键在于说,赵国的国力不行。

    再加上如今朝廷政治并不太清明!

    所以,很多东西都只停留在制度上而已。

    太学倒是没有问题,在晋阳一直都办着!

    郡县之中的学校也都在,关键就在于说,更基层的乡里并没有教育机构。

    主要就是因为经费不足!

    使得这种机构是时设时废,久而久之干脆就荒废了。

    有钱的人家可以请老师,普通的百姓就没有办法了,甚至连孩子的启蒙都办不到。

    从这一点上来说,陈谦还是很感谢自己老爹的。

    毕竟,当初咬紧了牙关,也让自己跟着先生学了两三年。

    否则的话,后来根本就没有办法自学。

    穿越过来之后,恐怕还得从头再学起。

    自己现在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乡里办一所学校,让适龄儿童都能够解决启蒙的问题。

    这样的话,日后他们想读书就可以再去县学继续了。

    即便是条件实在艰难,日后想要自学也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想来想去,这事还得先去找董何商量才行。

    毕竟,作为掌管一乡教化的三老,这正是他的份内之事。

    于是,他便去了董家,将事情与董何说了一遍。

    “你说的事,其实老夫早有所想!奈何没有一个好的计划,以致于久久未能付诸实践!你心中可有了定案?”

    对于这事,董何当然是一万个赞同了,只是还有些担心。

    “晚辈想过了,此事非得集中大家的力量不可。尤其是水阳乡的那些富贵乡绅,应该让他们都参与进来才行。”

    “再一个,就是县衙的支持,郑县令那边的态度十分重要!”

    这事他已经是从头到尾的想过一遍了,所以,心中有些腹稿。

    董何点了点头,随即却是点出了一个关键之处。

    “你说的没错,唯有如此,方能将这乡庠办起来。只是,办起来容易,如何能够维持下去才是关键。否则,今年办明年停,于事无补!”

    “晚辈想过了,此事应该由县衙出一部分钱,用以维持乡庠运作。此外,我将拿出五亩地来,捐给乡庠为学田,用以为塾师之资!先生觉得如何?”

    听说学田,董何愣了一下,随即却是赞赏的点了点头。

    “学田么?这倒是个好主意!既然你都捐了五亩,老夫自然不能不捐!嗯,我便捐十亩吧!”

    “如果能够再多一些田地的话,日后即便是官府不再出钱,这乡庠也能够一直维持下去!”

    他当然知道陈谦为什么会捐田,而不是直接捐钱的原因!

    毕竟,钱很容易就用光了,但是田地为万业之本。

    只要田地在的话,乡庠便有了运转的资金。

    重要的是,这可是公产,谁也不可能私自将它给卖了。

    同时,这也是为了防范,将来换了一个县官,便不再支持乡庠教育,从而撤资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面,陈谦已经考虑的比较完善,为乡庠的长远发展都谋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