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赵元勋 » 第一百零八章 直道北上

第一百零八章 直道北上

    “这马太过贵重了,下官万万不敢接受!”

    想也没想,陈谦便直接拒绝了。

    闻言,李慕却是说道:“致恭何必推辞,这马乃是我送予你,特地感谢你上一次救命之恩的!快快收下吧!”

    “大王言重了!上次之事,朝廷已经是提拔我为县尉。再说,当初下官入狱,若无大王相助,岂能脱身。”

    “要说报恩,如今反而是大王对我的恩情更重!”陈谦连忙推辞。

    这样一算的话,自己应该是和李慕已经扯平了。

    但李慕显然不是这样想的,此时便板起了脸来。

    言道:“朝廷奖赏,那是因为你的杀敌之功,还有许多的政绩。本王赠马,只为感谢你救命之恩,岂可混为一谈呢!”

    “本王送出的东西,一概不收回。若你不接受的话,本王也只好将这马给杀了!”

    听到这话,旁边的王卞连忙相劝:“兄长何必客气呢!这是大王的一片心意,兄长接受又何妨!”

    既然李慕都这样说了,陈谦也没有办法了。

    只得躬身领受:“大王厚赠,下官感激不尽,只是无以为报!”

    要说不喜欢这马,那是假的。

    而且,如果自己真不接受的话,李慕也的确是干的出杀马的事情来。

    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马匹而已,反正手里多的是呢。

    当然了,如果自己真心不接受的话,就算他把马真杀了,自己也一样不会动摇。

    看在一直以来,对李慕这个人感观还不错的份上,自己也就勉强收下吧!

    如果真不接受这匹马的话,恐怕,与李慕之间的关系将会受到一些影响,对于自己来说未必是好事。

    闻言,李慕这才露出了笑容来:“何来报答之说,致恭到了五原之后,只要好好为官,造福百姓,那便是对本王最好的报答了。”

    说着,便将马缰递到了他的手中。

    一听到这话,陈谦不由的看了对方一眼,恰好与其对视了一下。

    忽然间,他明白了过来,看起来,这李慕也不是没有野心啊!

    当然,这不是什么坏事!

    身为皇子么,恐怕没有几个是没有野心的。

    李慕或许真因为当初的救命之恩赠马,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在为自己拉人,壮大自己的势力。

    自己接受了这一匹马,虽然还不至于说就完全成了诚王一系,但多少也算是打上了他的烙印了。

    果然不愧是皇家子弟,年纪轻轻这手段权谋便玩的十分娴熟。

    虽然知道了这一点,但陈谦也没有多大的反感。

    毕竟,相比起其他的皇子来说,站在李慕这一边似乎也没有不好的。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他的声势比较弱,继承储位的可能性比不上另外两个皇子而已。

    但这也没有什么,慢慢考察吧!

    如果说李慕真值得自己辅佐,那又有何不可呢。

    李慕让人去给赠马办理手续证明,毕竟,王府中的马匹都是有记号的。

    如果说没有正式的文书在,恐怕还没出京城,就得被逮起来了。

    趁着这档子功夫,李慕设宴款待二人。

    一席酒宴吃下来,已经是到了大下午了。

    陈谦带着微醺之意,牵着马回到了客栈之中。

    晚上,三人又在一起聚餐,算是饯别晚宴。

    因为王卞第二天还要去报道,所以,酒倒是没有喝。

    实际上也喝不下,因为分别的关系,大家的兴致都不是很高。

    就这样,一天又过去了。

    第二天,陈谦与韩靖送王卞到了宫门口。

    而到了第三天他们离开的时候,却是无人相送了。

    两人骑着马出了京城,沿着汾水往南而去。

    其实往北,先出了勾注山,而后从雁门郡那边一直往西走,也是可以到五原县的。

    但那样颇有不便之处。

    一来是因为韩靖可能无法同行,两人得分开走。

    二来,则是因为这其中有一段是回头路,陈谦并不想走。

    他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看一看赵国的其他地方,这对自己了解赵国很有好处。

    两人从晋阳南下,先赶到太原郡的兹氏县,而后从那里渡过了汾水。

    再向西北而行,便进入到了西河郡境内了。

    在西河郡西渡黄河,而后一路向西北前行,最终是到了上郡的肤施县。

    到了这里,两人便不得不分开了。

    韩靖往西而去,赶往北地郡去报道。

    而陈谦,则从这里一路北上,顺着直道,一路直达五原郡九原县。

    而他最终要去的五原县,其实离九原县并不是特别的远。

    相对来说的话,这一段道路应该是最好走的了。

    临别之时,韩靖在马上拱手相别:“兄长保重!”

    “你也保重,记得咱们的誓言,将来还要并肩作战呢!”陈谦点了点头,亦拱手相送。

    说完,两人便分头而去,一人向西,一人向北。

    对于直道这条在后世声名卓著的要道,陈谦向来十分的感兴趣。

    此次能够有机会亲自走一趟,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虽然说秦朝早已过去了数百年之久,但这条道路因为其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所以一直都在使用之中。

    尤其是对于赵国而言,这条道路将北部边塞与南部边境紧密的联结在了一起。

    对于朝廷控制整个国境来说,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可以说,这条直道就好像是一个栓子。

    将上郡、西河、朔方与五原数郡都给紧紧的拴在了一起。

    想当年,赵国刚刚建立的时候,还只有并州一地而已。

    这朔方刺史部的数郡,根本就不在掌控之下。

    得亏了赵国的第二位皇帝能力不凡,即位几年之后,立刻便出兵收复了朔方。

    如此一来,才奠定了今日赵国的领土。

    否则的话,如今的赵国恐怕只有现在的一半大而已。

    多了朔方这个地方之后,好处自然不必说了。

    最明显的一个除了人口之外,便是战略纵深的加深。

    如果少了一个朔方,恐怕赵国在四方强敌的环伺之下,是很难支撑得下来的。

    可惜的是,当年赵国的太宗皇帝死的早了点。

    以致于,没有能够将直道南端的关中给收回来。

    结果就是,如今的直道北部受鲜卑威胁,直道南部却有高羌国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