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碧月清江醉少年 » 《碧月清江醉少年》第三十一章:周瑜

《碧月清江醉少年》第三十一章:周瑜

    登台赋曲秋风瑟,草木青川日月间。

    飞临铜雀观天尽,不见魏武挥鞭行!

    ———高鹤文

    通过对相关史书的研读,林墨看到了一个和戏曲,演艺以及评书里所塑造的截然不同的魏武帝曹操。

    现在另一位引发了林墨所关注的同样也是因为《三国演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在民间被严重的诋毁和误读了的另一位关键性的历史人物——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称周郎;东汉庐陵郡舒县人(今AH省舒城县人),他是东汉末年孙吴阵营里首屈一指的统帅,同时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术家,战略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音乐家。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指挥了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军事战役——赤壁之战!此战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魏国,吴国以及蜀国。

    赤壁之战后的两年里,周瑜准备了征伐益州;在南郡之战当中,他的右臂中箭身染了重疾,不久后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死后,他在军中的职务由——鲁肃接替并执掌;世人也将他和鲁肃,吕蒙以及陆逊合称为江东吴国的四大都督。

    周瑜相貌俊美,魁梧壮硕,天赋异禀而且精熟音律;酒过三巡仍能听出席间的音误,故有传言“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其人胸襟宽广,深得孙策,孙权两任君主的礼遇和器重。他的妻子“小乔”在江东亦享有国色美誉,古往今来有不少名家都在诗词当中表达了对周瑜的赞美和钦佩!

    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首推北宋的大文豪苏轼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但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罗贯中为了能够将诸葛亮衬托成一位才德卓越,智慧非凡的贤臣雅士,故意将周瑜描述成了一位心胸狭隘,容不下人的阴暗人物,这其实是对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的一种诋毁和歪曲!”

    周瑜出身于名门大族之后,早在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便与孙策结下了“总角之交”......在孙坚死后,孙策依附于袁术庭下多年,下定决心起兵入吴之际,书信告知周瑜,周瑜立刻率五百人起义响应......随后助孙策将刘繇赶走,巩固了在江东所占领的属地......

    袁术看出了周瑜的才识和能力,想招揽周瑜为己所用但周瑜并不为其所动...周瑜在任居巢县令之时结识了“鲁肃”,周瑜认为鲁肃这个人非同寻常,就主动和他交往,此后两人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伟大友谊。

    而到了赤壁开战之前,曹操是挟盛威而来,又有天子居于其侧,孙权所统领的江东集团也分裂成了战,和两派!以张昭为首的文官势力极力劝说少主孙权去迎接曹操并向汉庭投降......

    但鲁肃却力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此等关乎江东命运的生死大事!

    周瑜反驳了张昭的投降论策,并向少主孙权分析列举出了江东水军在抵御曹操所统率的北方陆军所具有的取胜关键......最终在周瑜,鲁肃的合建之下,孙权决心抗曹!

    在组建抗曹联军的过程当中,年长的程普并不服于周瑜,但周瑜始终以屈己待人的态度来回应程普,而程普也最终是被周瑜的胸襟和气量所打动,从此之后对周瑜是敬佩有加......

    《三国演义》当中对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多次试图要谋害诸葛亮却反被诸葛亮“三气周瑜”而亡这完全是罗贯中等人的杜撰,与史实严重不符!

    一言以概之,就是罗贯中等人是在神化诸葛亮,美化刘备;对周瑜则是在诋毁和弱化,同样被罗贯中有意或无心当中所低估了的还有另一位三国时代的非凡人物——鲁肃也就是世人皆知的鲁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