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齐物战记 » 第二一零章、瓷姬之乱(九)

第二一零章、瓷姬之乱(九)

    下了早朝后,虞柏乘上御辇回到自己的御书房里,但他没有去批改奏章,因为他根本没法定下心来,坐在案几前发呆了一会儿后,内心的烦躁不仅没能平息下来,反而愈发旺盛了。

    他总是无法抛下“贼军即将攻到建康城下”这个念头,这念头彷如附骨之疽不断缠绕在他心头上,在经过早朝时他的这个念头反而变得更加清晰明显了,明明先前起码还能按捺住的。他想起了早朝时那些文武百官的一张张面孔,他们对于此事显然没有他这般着急,明明是这般生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立马就想到了原因,是了是了,他们可是世家啊!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已经隔几十年就迎来一个新的朝廷,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罢了。无论朝廷换成什么样子,无论皇帝换成什么人,文武百官依旧是他们的人,从前是他们的父亲、爷爷、太爷爷......如今则是他们!!

    他咬牙切齿地想着,他们肯定会出卖他的!等到那群贼军过来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出卖他的!可他能怎么办呢?他手上没将没兵,如果要守候在建康城抵御敌人,还要借助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蓦然间,他毛骨悚然地想到,假如这些世家大族本就打算着等贼军过来将他卖给下一位皇帝,那他待在建康城岂不是更危险?岂不是比待在其他地方更危险?明明这里才是他的家!他的都城!

    这个想法一浮现在心头上,他就禁不住冷汗直冒、汗流浃背了,他整张脸都苍白了下来,直到中午时他母后派人送来一些米粥和糕点时,他仍然在想着这事,边想着边拿起糕点毫无知觉地塞进口中,麻木地嚼着......

    忽然,福至心灵,他想通了——他要离开这里!他一定要离开这里!假如不离开这里,贼军迟早都会兵临城下的,而那些世家大族也迟早都会把他卖了的......他、他一定要离开这里!这个想法一旦冒现出来,便不可控制地滋生了起来,他开始设想逃离的几率,构思逃离的计划,又该带着多少人、带着谁逃跑,逃跑时还应该带上什么人。他想着这些,越想计划越是变得慎密,于是他的心灵反倒是渐渐平静了下来,以至于机械般嚼在嘴里的糕点反倒是渐渐开始有了味道起来。原本沉重的心情一消而散,好似突然拨开乌云见到了晴朗的天空一样,他整个人都放晴了。

    对,他要逃离这里!他一定要逃离这里!

    ......

    下了早朝出了皇城回到家中后,元通明亦是心事重重,他始终忧虑着前线败北、贼军或将兵临城下的事情。事实上元通明等人并没有虞柏想的那么没良心,尽管对他们来说的确谁当皇帝都一样,但他们还是至少希望是已经跟他们有了多年默契的朝廷,而不是一个态度暧昧、疑似为民做主的贼军,更别说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尽管那群乌合之众击败了朝廷派出去的正规军。

    尽管前线败北的消息还没正式宣告,但出征大军的主帅崔咎狼狈而回的情形却是让许多百姓瞧见了,他们都猜测着前线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极糟糕的事情,一时间健康城内也是阴云密布,大家都在忧心忡忡。又因朝廷没有任何宣告,百姓们反而更加肯定他们的猜测了,事实上他们也猜得对,关键是这些猜测的具体结果很不靠谱,比如出征大军受弥勒教小圣女瓷姬的美色蛊惑而被引诱投靠了过去,比如弥勒教小圣女瓷姬是天帝派下来降生的圣姑,为民请命,为民做主,于是出征大军受了圣姑的感动而投靠了过去,比如小圣女瓷姬曾经是先帝的某某妃子,被抛弃后怀恨在心于是加入了弥勒教,直至现在纠集起那些贼军过来对付朝廷......越猜测越是离谱,越猜测越是令人无语。

    身处于接近天下最高权力的位置,元通明自然是看得更清楚,他知道这次的叛乱不是那么简单的情况,而是多方积累的因果突然间爆发所导致的结果和情形。比如这近二十年来,由于先帝的穷兵黩武,兵力虽是愈发精锐强盛,乃至于一时间盖过常常胜于南朝的北朝兵威,却也导致国力衰退,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又比如弥勒教等江湖组织在天下深根扎蒂,一向就有造反的倾向,因而也常常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一直遭受朝廷打击针对的江湖组织转入地下后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愈加强大。比如......

    大因果小因果实在是太多了,聚集在一起便成了这次浩浩荡荡的叛乱,元通明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但现在不是寻根究底的时候,也不是反悔后悔的时候,而是该好好想一想如何解决这场亡国危机。可是,该能如何解决?又能如何解决?他在早朝上提出的那些建议倒是真心话,因为他除了这些话真的别无法子了,现在除了调动全国国力用来对付弥勒贼军外,真的是别无他法。更不用说的是,因为这场浩浩荡荡的叛乱也传到了北朝许国的缘故,南北朝交界的军事重镇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北朝的军事重镇也开始给南朝楚廷施加压力,这无疑等同于雪上加霜。

    在那出征大军中,自然也有元通明惦记着的一个人了,他也从狼狈而回的崔咎那里得知了苏二五被其故意派出去执行迂回作战,倒是不在被击败的主力大军中,这消息让元通明听来倒觉得心情复杂。他原以为这是送给苏二五的一个镀金戎马,却没想到反而成了一场如此危险的战争,甚至己方还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假如当时是由苏二五来指挥主力的话,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呢?但想这些也是没用的,苏二五是不可能能当上主帅的,倒是该庆幸他还被派出去作为小股部队进行迂回作战了,起码不至于兵败溃逃落入敌方手中或不知所踪。只是凭现在苏二五手里那几千人的兵力,又能做成什么事?也是因为想着这事,也介于苏二五的声望实在不够高,元通明并没有在早朝上特意提起这个人,事实上他对苏二五能力挽狂澜也没多少信心,顶多认为苏二五到时候应该会成为勤王大军的一份子,尽力出一份力罢了。

    也因这个人的下落,苏府那里传来了询问试探的意思,事实上就是他的外孙女元巧巧来问他这个爷爷自己的夫君怎么样了。毕竟前线失利的消息已经在健康城内传了个遍,尽管元巧巧身居深府,却也因时刻探知着夫君的情报而清楚此事,因而也迫不及待前来询问。元通明为了安抚自己刚出嫁不久的孙女,只好如实相告自己所能知道的一切,只不过元巧巧倒是没有多少安下心来就是了,反而更加担心,担心着自家夫君在外边到底怎么样了。

    见到元巧巧对待苏二五的态度,元通明心中也是十分欣慰,他虽然知道这不过是一门政治联姻,但也希望自己的孙女能跟那个寒门出身的将才做对互相相爱的真夫妻,如今看来这对刚成亲不久的新人感情很好,只可惜才刚成亲不久苏二五就要出征了,而且还在前线中下落不明......这一切真是忧愁了人啊!

    为了充分迎接可能即将到来的都城攻防战,作为太尉的元通明便要赶紧行动起来了,开始执行自己的“坚壁清野、加紧武备训练”的策略,为了示以诚意,他还特意从吴郡元氏的大本部那里召集来了一批部曲,以作身先士卒之意,见到他这态度其他世家大族自然不免纷纷跟风。不久后前线失利的消息也正式在城内宣告了,并向全国各地下达了勤王令。只是得知正式消息的建康城百姓并没有静下心来,反而更加慌张了,甚至有人赶紧收拾包袱准备逃离。

    元通明便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了几日,之后又有一次早朝,他照旧在尚未天明时早起出了家门去了皇城,在待漏院等待了一阵子后便列队进入皇城,在太初宫外等待。然而这一次,他们等到接近日午时,皇帝虞柏依然没有过来,这下子反倒是让上次十分平静的文武百官们纷纷私底下议论了起来,就连平时负责监督他们礼仪举止的宦官也顾不得这些了,最后文武百官们不欢而散。

    回到家中后,疑虑重重的元通明很快就从宫里的一个帮忙联络交流情报的职位不低的宦官就私底下派人送来了一个消息:皇帝,不见了!!!

    准确地说,皇帝不是不见了,而是跑路了,还带上太后、几个宠爱的妃子和一些深受重视的宦官及一些侍卫在两天前就逃离建康城了,这一行动竟是没有任何人知道!就连元通明也不过是在这一天才知晓,可想而知跑路之前皇帝做了多么周详谨慎的准备和计划,可这番努力却用在了逃跑上......

    此时此刻,元通明心里既不是愤慨也不是震惊,更不是悲哀,而是没来由的荒唐......

    他蓦然生出了如此的一个想法: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