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祖孙三代都是皇帝 » 第六十二章 入寇

第六十二章 入寇

    刑部大牢中,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味道。

    周瑞挥退了几个差役狱卒,将李晓等人关进了一间牢房中:

    “你们先退下吧,本官要单独审问这些贼人!”

    狱卒们迟疑地看着周瑞,按照规矩严刑拷打之事应该由提刑司负责的,哪有一省按察使拿着皮鞭火钳拷打人犯的道理。

    周瑞不悦地皱了皱眉头骂道:“怎么?本官的话不好使么!?”

    几个狱卒见此也不敢多说什么,当即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道:

    “是是是,大人您慢慢审,小的们就在门口候着,您有事言语一声,立即就到。”

    周瑞点了点头,不耐烦地挥手示意狱卒赶紧离去。

    一直到狱卒离去之后,周瑞赶紧上前替李晓解开了手铐和脚链:

    “哎哟,殿...”

    李晓看了一眼周瑞,打断问道:“周大人,我朋友和下属此时正在何处?”

    “就在丁戌号牢房里,我刚才来之前看过了,人已经快被打得不行了!”

    “二虎,你与顾小姐一道去将小德子和成昆救出来!”

    “我这边与周大人还有要事,你们速去速回!”

    顾英红眼见刑部的紫袍大员也听命于李晓心中不由对“李日耀”的身份更为好奇,她起初还以为“李日耀”只是利用她宁远侯府的背景,这才拉着自己一道劫狱。

    但是此时见了周瑞的存在,顾英红就知道了即使没有自己,“李日耀”也能独自完成劫狱,心中对于“李日耀”是带自己一道顽,将自己当成好友的想法更加笃定了。

    顾英红当即一抱拳对李晓行了一个江湖礼道:

    “李兄放宽心!你朋友就是本小姐的朋友!刀山火海义不容辞!”

    言罢,顾英红也不管李晓的反应,当即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牢房。

    二虎无奈之下也来不及和李晓说什么,只能追着顾英红而去,这小姑娘能不能独自找到丁戌牢房还是一回事呢!

    周瑞看着如此中二的顾英红,若有所思地想了想,随后用征询的眼光看向李晓:

    “这是?”

    李晓无奈地点了点头回道:

    “刚才那位小姐就是贺先生说的宁远侯府千金,顾小姐。”

    周瑞闻言颇感好笑地摇了摇头,笑道:

    “没想到宁远侯的千金居然是这样一位妙人,殿下有福气了。”

    李晓不愿在这茬继续多说,他现在对于顾英红的态度更多的也只是当一个比较另类的朋友,外加利用对方身份的心思,但要说喜欢倒还远远不至于。

    “不说这些了,我要见的那个人现在何处?”

    周瑞眼见李晓谈及正事也是收回了笑容道:

    “就在甲伍牢房中,毕竟也是一部尚书,严党也还没倒,倒也没人为难他。”

    李晓闻言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件事准备的怎么样了?账目问题我会负责搞定,但是具体案件里的细节却是需要您多费心了!”

    周瑞自信地笑了笑回道:

    “殿下放心,下官为官十几载,从翰林院出来的时候便是直接进的刑部,在刑名一道之中不敢妄言专家,但要说精通也不为过!”

    “下官在北直隶更是有铁面判官的美名。”

    自吹自擂的李晓见过,但是如周瑞这般自信的,倒还是头一回。

    虽然觉得不靠谱,但是对方能在刑部一路做到紫袍大员的地步,想来也不会是个蠢人。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接下去他要谋划的事,既需要他这种深谙财技的手段,也需要周瑞这种做案的高手。

    这其中的做案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作案,前者是周瑞这种在刑名官途上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人脉、信息之后,通过一件不起眼的案子,最后一步步将这案子指向某个朝廷大员。

    后者作案的意思便就是作奸犯科之意了。

    按理说在政治斗争中做案这种手法其实用到的并不多,因为若是真的双方不停地用做案的方法互相攻击对方,天下官员能有几个清白的?谁手上没沾着点不干净?

    一般不是到了亡国阶段是不会出现太过直白的党政的。

    大多数党争更有点像是各党派之间的利益交换,真到谈不拢的时候那就看各党派谁能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只不过在古代的政治生态中,皇帝和有一票否决权的,所以争取到皇帝基本也就争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说话间,李晓就和周瑞一同来到了一个干净明亮的牢房外。

    只见牢房内干净整洁,甚至还摆有书桌板凳等一系列陈设,书桌上更是有熏香袅袅驱散着牢房中的臭味。

    看着牢房中一个专心看书的老人,李晓站在牢房外拱手行了一礼温声道:

    “汉王府,李晓特来叨扰老部堂了!”

    老人闻言抬眼看了李晓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笑着摇了摇头道:

    “殿下说笑了,老夫只不过是个致仕老朽,此时更是戴罪之身,当不起殿下一礼。”

    李晓见此和周瑞对视一眼之后,周瑞坏笑了几声便帮李晓打开了牢房。

    “李钟赫,你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若你还是这么阴阳怪气的,我可就把你丢到乙等牢房里去了!”

    “那里可有不少人关了几十年,心心念念你这种老菊花呢!”

    老人闻言脸上不由变换了几个颜色,看着信步而来的李晓,只是皱了皱眉头。

    突然,老人将手中的书卷一丢,跪在了地上诺诺道:

    “殿下有何想问的直言就是,小老儿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晓见此情形不由一愣,下意识地看向了外间的周瑞。

    周瑞却是肩膀一耸,双手一摊,仿佛在向李晓炫耀:我就说我是铁面判官吧!

    ...

    山西大同府,石林山。

    燕国澜叶亲王济朗格站在一处大石之上,看着手中的地图久久不语。

    “前锋察哈尔那边怎么样了?”济朗格对着左右副将问道。

    “回禀王爷,据察哈尔将军今早回报,他已率领前锋五千人抵达大同城下,沿路通道及桥梁均已加固完毕,周遭也没有齐军残留!”

    济朗格闻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他有打探清楚大同府内有多少齐军么?”

    “齐军见到察哈尔将军直接龟缩入城了,也不出战,将军没有得到您的攻击命令,不敢擅作主张!”

    “我们在齐国境内的谍子呢?可有情报传回如今山西情况?”

    “山西境内民乱四起,最主要的叛军势力便是一股叫做宣贼的起义军,人数约为十万,此时已经占据了太原城。”

    “不过根据谍子回报据说山西布政使已协同山西都指挥使纠集山西境内二十万卫所兵往太原而去!”

    济朗格点了点头,温声道:

    “这些谍子在齐国境内潜伏这么多年,着实辛苦,你们记一下,以本王的名义上奏给皇庭要做好他们的后方工作,一定不能使这些无名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几位副将和卫兵听闻济朗格此言,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感动,澜叶亲王爱兵如子,一代贤王的名声,名不虚传!

    “再传令察哈尔不要轻举妄动!小心提防齐军反攻!”

    言罢,济朗格收起地图,翻身上马坚定道:“传令全军!往大同府进发!”

    而与此同时,崇山县驿站中。

    李慈与林世昌一同端坐在一位红袍大员的对面。

    此人正是九边经略傅博仁!

    “傅大人,您是说刚接到大同府的九旗传信,燕蛮子由澜叶亲王领兵十万骑走大同府入寇了?”

    傅博仁闻言点了点头,沉声道:

    “是的,从九旗令兵那里得到的消息,燕蛮子的前锋已经兵临城下了,如今大同府内只有两万边军以及一万卫所兵。”

    李慈闻言皱了皱眉头,没想到这些燕蛮子居然能将时机卡得这么准,此时正是北方三省民乱最盛之时,也是京城内改天换日之时。

    “傅大人打算如何处理如今局面?燕蛮骑兵颇为骁勇,更有以一敌十的说法。”

    “于我大齐而言,这十万骑兵的难缠程度不亚于百万雄师!”

    燕国善骑,南齐善步,齐国的骑兵极为羸弱,甚至连最精锐的九边边军也凑不出两万骑来。

    傅博仁看了一眼林世昌,知道对方所指何事,如今东林党在京师没有强有力的武装支持,很容易吃大亏的。

    而且房山县此时更被四万反贼围攻,也是颇为危急,他身为北方最大的地方军政长官,对这些事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官身为九边经略,第一要务自然是负责九边安稳,不能使燕蛮深入国境!”

    “老夫打算分兵五万由山海关总兵张蛟带领,让他与世子殿下和林大人一道回京师勤王。”

    “至于本官则得亲率剩余十五万大军驰援大同府,大同作为九边重镇,断不可失!大同失,则山西失!”

    李慈与林世昌见傅博仁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仍旧愿意分兵五万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李慈站起身来与傅博仁拱了拱手严肃道:

    “既然如此,我等也不耽误傅大人了!傅大人且去大同!我等平定京师乱事之后,定会安排后续驰援!”

    傅博仁也不愿意在这些瞎客套中浪费时间,当即与两人拱了拱手道:

    “朝中诸事就全部倚靠殿下与世昌诸公了!”

    言罢,傅博仁一甩披风,直接走出了房门,楼下一匹良驹与若干卫兵已经整装待发。

    傅博仁翻身上马与送出来的李慈两人一拱手之后便就打马离开了驿站。

    军情之急,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