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7 » 第七章 胡梅的心思

第七章 胡梅的心思

    对于今天的生意,李古岩很满意,原本计划如果等到下午五点多钟,不管还剩多少都要回家的,避免赶夜路不安全。

    可是没想到才不到四点就全部买完,这还要感谢肉店老板的配合。

    不过李古岩还是吐槽如今的称重方式和计算方式,让他郁闷不已。

    第一称重问题,现在用的既然是杆秤,每次秤鱼的时候都要一点点移动秤砣,等杆秤最终平衡时,才能读出最终重量。不像后世的电子秤那样方便,东西只要放上去后就能直接读取物品重量了就好了。

    第二计算问题,现在压根就没有计算器,用的还是算盘,李古岩知道有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可是不会用啊。

    而且鱼都是整条卖出的,每条鱼的重量都是有零有整,这让计算难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为了计算快捷,对于那些零头较小的,李古岩就直接抹掉零头后再算钱。就这操作可高兴坏那帮买鱼人了。

    李古岩买完鱼后,发誓道:“要是我李古岩进军电子产业,第一件事就是把电子秤和计算器给造出来”。

    这一誓言也为李古岩以后的电器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街上人多眼杂,李古岩并没有急着清算具体收入,抽出一张五元钱后,就把剩下的钱都贴身收好,以防意外。

    “既然时间还早,那就考察下现在的商业市场吧”李古岩自语道。

    李古岩的思考片刻后,把第一定目标定为现今最大的商业中心“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在华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简称合作社、供销社。

    供销社可能对城里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几乎没有过,但在县级以下却有近四十年的辉煌历史,对于乡镇实体经济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渐渐淡出市场。

    这里的供销社是沿着街道由五间房并排组成,还没进屋就能听到供销社内算盘的噼啪声。屋内没有隔墙全部打通,对比周边商铺显得尤为气派。

    货物的摆放分为前后两排,中间作为售货人员的走道使用,客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后排货架是依附在墙壁上打造成的,外排是类似后世的珠宝柜台,一件件陈列的物品通过玻璃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在材质上与后世的珠宝柜台相差较远。销售人员穿梭在两排货架的中间招呼着前来的客人。

    供销社内可够购买的货物很多,大到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电视机,中到衣服、鞋子、酒水、饮料,小到糖、醋、针、线等,一应俱全。

    一名小朋友站在买零食的柜台前,因为个子太矮看不到柜台里的零食,急得直叫唤。

    身旁的父亲笑呵呵地把他抱起来,骑在自己的脖颈上,问道;“现在看到了吧,想买哪个。”

    小朋友指着糖果,急切道:“吃糖、吃糖”。

    还有小朋友看见零食就不想离开,被父亲踢了两脚后,不甘心地离开了。

    李古岩,随意地指着各类物品,询问价格。最贵的是黑白电视机要五百多块,自行车也要两百多,不过好在不要票了。

    在把大部分价格了解清楚后,李古岩花了四块钱买了两个发卡和一些日用品后,便离开了供销社。

    惹得接待李古岩的售货员直翻白眼。

    李古岩看向西落的太阳知道时间已经不早便驾这牛车,哼着小曲回村了。

    黄冈村,村口。

    杨老三和刘贵想的今天的收获不错,估计有两百来斤吧,就想着早点到村口等李古岩,顺便告诉这个好消息,可都等了一个多钟头都没看见人,开始担心李古岩的安全了。

    “刘小七,岩子不会犯病找不到村子了吧,都快天黑了怎么还没回来”杨老三焦急地询问着身旁的刘贵。

    “不会的,估计有事耽搁了”刘贵不自信的回答道。

    “早知道,就我们去卖鱼好了,万一出个啥事可咋办啊”!

    “再等一会要是,如果再不见人,我们就一起出去找”!

    两人心里隐隐不安,焦急地等待着。

    就在两人,杨老三首先看到了远远的村口小路上,一个人牵这缰绳朝村里走来,火红的夕阳映射在李古岩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光显得庄重而神秘,让人无法看清他的真貌。

    杨老三和刘贵一起小跑迎上李古岩,齐声问道“没事吧,怎么这么晚才到村里啊”“我们还以为你出事了呢,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就准备发动全村去找你了。”

    “在镇上买了点东西,所以耽搁了一会,没事的三子哥,小七哥。”两人的话语让李古岩从心里感到温暖,这是最朴实的关怀。

    八十年代由于交通工具的落后,人民出行的方式基本靠走、远点的地方就是驴车、马车等,条件好的还能骑个自行车。只有镇里到市里才会有大客车。

    至于路况方面,华国的第一条高速路是一九八八年才正式通车的,还是意识到想要富先修路的道理,从一九九三年至两千年这段时间里,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国家基础设施。

    在这之前通往各乡镇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比较好的路况就是使用十几年的坑洼水泥路,在一些偏僻的路段还有很多村匪路霸,安全很难保证。

    所以那时候的人如非必要,基本是不会选择远行,就算远行也都会提前十来天计划好路线。

    哪像后世,上一秒决定去外市,下一秒就可以开车走人。也不用担心道路不通,或者有劫匪路霸什么的。所以在八十年代绝大部分的农村人,基本都是没有去过市里,或者说五十公里以外的地方。

    李古岩摸着装钱的口袋,笑道:“走,去我家吧”。

    两人看到已经空无一物的牛车,再看李古岩的表情顿时明了,笑呵呵地一起朝着李古岩的土坯房走去。

    在经过胡梅家的时候,李古岩让刘贵和杨老三牵着牛车先走,他准备把今天发卡送给胡梅。

    “孔奶奶好,胡妹子在家吗?”李古岩朝屋内正在做饭的孔奶奶问道。

    院内传出了胡梅的声音:“我在呢,李哥”。

    孔奶奶看着跑进屋的外孙女打趣道:“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这么毛躁”。

    胡梅,给了孔奶奶一个委屈的眼神,转头道:“李哥什么事情。”

    “哦,上次不是答应送你发卡的吗?这次我去镇里卖鱼,回来的时候去了趟供销社,觉得这几个发卡比较好看就给你买了”李古岩

    李古岩掏出一款银色的发卡,上面还镶嵌着两颗淡粉色的珍珠,还有一款蝴蝶状的紫色发卡,算是比较精致的装饰品了。

    胡梅,看着发卡眼睛一亮,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想去拿却又好似顾及什么,没有伸手。

    李古岩也是一脑门雾水,从胡梅的表情来看他是喜欢这个款式的发卡啊,怎么感觉又像是有点为难不愿意要呢。

    李古岩心想“难道是怕我叫他要钱”。

    “胡妹子,这是我答应送你的,不用给钱”李古岩补充道。

    在八十年代送个围巾都能算是定情信物,李古岩既然直接当着别人家的长辈,送出两枚贴身使用的发卡。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如果有异性送贴身用品是代表着想让对方每天使用,也是代表着对方的欣赏和喜欢的意思。

    所以李古岩在第一次提出送发卡的时候,胡梅就表示要带着他去。不想让李古岩直接送给他。

    胡梅心想:“李哥这是喜欢吗?还是不清楚送着东西的意思?他还比我大一岁不会不知道吧?难道是真的喜欢我?就算是也不用当着奶奶的面送吧!难道不当着奶奶的面送,我佩戴后奶奶就不知道了吗?嗯估计是李哥已经想到不管当不当着奶奶的面送,只要我佩戴了家里人都会知道,所以才大大方方地当着奶奶的面送给我的吧!”

    胡梅设想N种情景后,最终认为李古岩是喜欢自己,才选择送发卡的。

    此时胡玫复杂的面部表情变化,看得李古岩是一百个问号,不知道这小妮子到底在想什么。

    这也不能怪李古岩,两世为人的他是真没想到送个发卡还有着方面的寓意,李古岩就是纯粹的感觉胡梅,同时觉得这两个发卡确实好看,还有个不想承认的原因是,那个销售员给他介绍了半天的物品价格,要是一件东西都没买,估计下次自己再去会被轰出来吧。

    胡梅打量这眼前的李古岩,一米八的个子显得有点消瘦,两道浓眉下隐藏着如深潭眼眸,鼻直口阔,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让人迷恋。

    “李哥其实仔细看还是蛮帅的,要不先处处试试”胡梅心想,嘴角挂起了一抹弧度,伸手接过发卡,小脸微微泛起了两朵红晕。

    八十年代在农村十七八岁结婚也是比较正常的,所以孙奶奶的心里和明镜似的,看到如果过来人般的胡梅和李古岩只是笑笑也没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