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7 » 第二十一章 租厂房

第二十一章 租厂房

    经过半个多月的团队磨合,公司人员也逐步适应了李古岩的管理方式,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也基本完善,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在马鹏程和闫飞航这个层面基本上就能解决,在此期间李古岩也正式注册了“私语”品牌公司。

    两人得到李古岩的充分放权和重用后,每天看着大量布料卖出,大量现金入账,整个公司团队都干劲十足,有好几次都是李古岩强制他们好好休息,不然他们都准备到外市去扩张市场了。

    不过随着境安市低价布的消息,逐步扩散以及消费者的口口相传,布料销量也在稳步提升,可是伴随着销量提升,公司又面临运输能力不足,虽然已经借用了纺织厂的货运车也不能满足目前的运输需求。

    “李总,我从县纺织调用了三辆货车,加上市里能租的四辆货车,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可调度七辆货车,但是还是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看着因为运输力不够,时不时的断售,心里真难受啊”闫飞航一脸心痛地和李古岩汇报着如今最大的困难。

    在八十年代的小城市,大部分的货车都是国营厂,私人运输车基本上找不到,所以运输能力不够的问题,大家也都是把能借的厂子都借遍,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闫经理,目前我们对外界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设置那么多的销售点用于宣传,所以我想把部分比较密集的销售点进行合并,已撤销的销售点留一至两名员工,用来引导顾客到我们新的销售点去购买。这样就能节余单次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次数”

    “同时我们再多找些工厂司机,增加夜班运输次数,做到人休息车辆不休息,不过一定要确保夜间运输安全,不能出事故。”

    “再把缩减下来的员工,调到批发组去,后期重点开发批发组的业绩,把后期的业务重心逐步放到批发上去”。

    “之前为了打响知名度,李古岩把重点销售渠道放在零售上面,现在也是时候把销售重心转移到批发上去了”李古岩对着闫飞航解释着变相解决运输不足的办法以及公司后期的规划调整。

    “李总,以批发为主的话,我们的利润会下降不好的啊?”闫飞航还想继续说下去,内心不想白白流失了那么多零售利润,但被李古岩打住了话头。

    “闫经理,布料生意你觉得还能做多久?我们开了这次先河,你以为国营厂及政府层面还会让我们这样卖下去吗?”

    闫飞航没有明白李古岩这句话的意思,直接问道:“李总,我没明白您的意思?”

    这也是李古岩在这些天贯彻的公司三大准则之一。

    准则一,公司晋升以业绩为准,不搞国营厂熬资历那套。

    准则二,各层级负责在下达任务时,必须明确任务内容和完成时间,不搞做到那算那。

    准则三,对于任务内容不明确的需及时追问,下达任务者必须及时讲解清楚,杜绝上级任务模糊,下级执行全靠猜,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现在有多少批发商在和我接触,你觉得那些批发商只会和我们接触吗?他们肯定已经和多家布料厂接触过了,只是由于布料厂是国营工厂,手续审批较慢或者上级态度不明,导致那些批发商还没有拿到布料。”

    “同时那些国营店应该也在和上级负责人申请价格调整了,如果等布料厂大规模向批发商供货,以及国营商场也大幅度降价,就我们这样的零售店还能有利润吗?”

    “如果我们现在还继续增加零售点,以及零售店的销售人员,那么等市场断崖式萎缩后,我们又将如何运营?”

    “所以我们要打时间差,在那些小批发商们还没办法直接从厂家拿货的时候,由我们快速供货赚取一定利润,同时收入销售店,毕竟卖布不是我们的目前,我们最终的发展方向还是品牌服装”。

    李古岩滔滔不绝地分析着半年以后的市场,同时也预判目前的市场最多还能维持3~6个月。

    依据市场规律,单一原材料买卖很难有中间商的生存空间,除非你能整合多个产地的原材料,形成一站式采购服务。或者为中小制衣厂提供垫资服务。

    最主要的还是李古岩对这种倒买倒卖的生意压根就没兴趣,做这批布料买卖也是为了快速积攒本钱,同时锻炼出一批能打硬仗的团队。

    等网络购物逐步兴起的话,李古岩倒不介意搞一个,一站式购物平台,慢慢养着,不过现在时间还未到。

    经过李古岩的市场的分析,以及目前批发商的动态,闫飞航终于明白李古岩所表达的意思,也似乎看到的那个断崖是销售期各家批发商的囧态。

    闫飞航站起来,说道“李总我明白了,我现在就整理销售点的合并工作及人员分工”。

    李古岩点头后,闫飞航带着刚提上来的销售副经理离开了李古岩的零时工办公室。

    下午三点多钟,李古岩和马鹏程来到郊区的一家私人小厂,这已经是看的第三个地方了,毕竟一直在接待所办公室也不是个事。

    李古岩走进工厂,迎接过来的是厂主人陈志国、陈老板,三十五六的样子。

    前年做食品生意出现了问题,厂子被封了赔了不少钱,现在准备转行做其他生意,所以准备把这个厂子出手了也好还点本钱,在本县也算是一号人物。

    “陈老板,这就是我们公司的老板李总,”马鹏程笑着给陈志国介绍:“李总,这是这家厂的陈志国、陈老板。”

    陈老板看到眼前这个不足二十岁的李古岩也是吃了一惊,心想“这估计又不知道是那位领导家的公子,赶时髦来开场的吧”。

    李古岩到没想那么多,职业性的笑道:“陈老板好!”

    陈志国这才反应过来,笑眯眯说道:“李总,还真是年少有为啊!这么年轻就要开厂了。”

    李古岩客套道:“随便做做!”

    陈志国热情地领着两人进到厂子里,边走边介绍道:“这厂子也就用了五年多,当时考虑到下雨不方便,所有的地面我都用红砖铺了一层,下雨点也不会湿了鞋子。”

    李古岩和马鹏程看着整洁的红砖地面,都满意地点点头,环境确实不错,房子都是新盖的,院子里面也是被打扫过了,干干净净的,看着就比较清爽。

    陈志国自豪地说道“我先带你们去看看厂房。”推开厂房大门,陈志国打开灯,说道“这里面电还通着,水泥地坪”

    整个厂房大概有1500m2除了中间的几根柱子,整间厂房空荡荡的。

    李古岩心想,“这样也好,后期重新布置倒也简单了。”

    “两位老总,怎么样?还不错吧?”陈志国笑着问道。

    李古岩点头道:“挺好的,那这个房租怎么算?”

    陈志国说道:“你们是国营饭店的陈军总介绍来的,他和我是本家,后面还有个600m2的宿舍楼,整租给个成本价就行了,四千元一个月,怎么样?”

    李古岩对现在的租赁价格并不清楚,毕竟1987年,私人厂房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国家建设的,不过从前几个厂房的租赁费大概都在每一百平方150元,这里已经折算到每一百平方190.48元,感觉还是有点贵了,但是这里的环境确实要比前面看的两家厂房要好得多。

    李古岩给马鹏程使了个颜色。

    经过半个月的磨合,两人也达成了一定默契,知道这是老板看上这里的厂房了。

    马鹏程微微点头,脸色略带不悦的说道:“陈老板,你这价格有点偏高啊,我看就按每百个平方150元吧!我们连后面的宿舍也一起整体租”。

    这是李古岩提前就和马鹏程说好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员工加入公司,很多都是周边农村的,来回太不方便了,早就准备搞个宿舍了。

    陈志国算过以后发现一个月少了将近九百块,立马就不乐意,不过考虑到整租,而且对方很有可能有大背景就耐着性子道:“马副总,不带你这样还价的啊,要是按每百个平方150元租给你们,我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说话的同时脑袋瓜摇得和拨浪鼓似的。

    几人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讨价还价,最终定在每百个平方170元、一年42,840元,合同一次性签了五年,按年支付。

    原本还感觉很有钱的马鹏程,一想到马上就要支付出四万多块钱,后面还有买设备、宿舍家具、办公室装修等等,还有一大笔花销,就肉痛。

    李古岩看着如同便秘般的马鹏程,拍拍肩膀安慰道:“马副总,花得快赚得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