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7 » 第二十二章 人才市场

第二十二章 人才市场

    只要在本县形成行业协会并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自然就能形成滚雪球效益,吸纳其他县同行加入,最终实现市级行业协会的成立。

    李古岩的商业思路就是让大部分人共同获利,淘汰一小部分人。

    李古岩苦笑道:“水产品行业协会,原订计划是由我来亲自操刀完成,不过现在背着十几万匹布一百多万的巨债,估计是没精力再亲力亲为地组建水产品行业协会了。”

    但是水产品行业协会李古岩已经起头了就不会半途而废,但这个事情必须要一个信得过且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来办。

    李古岩第一反应就是刘小七,他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比杨老三要强,可综合能力没有,需要时间锻炼和培养。

    至于杨老三,李古岩压根就没想过,从村上开会就能看出来,他的控场能力太差。无法压倒其他人。

    在李古岩的心中,杨老三最合适的岗位就是成为公司的财务大管家。

    一个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大权也至关重要,李古岩不可能丢给不信任的人来做。

    在公司资金少的时候还无所谓,等资金达到以亿为单位的时候,这里面自然而然就会涉及其他一些东西。

    只要杨老三把财务这条线理清楚拧起来,不出岔子,那就是对李古岩最大的帮助。

    “不管怎么做最终的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把刘小七推上去,不然就是给他人做嫁衣,如果刘小七最终失败了,就用布料赚的钱砸进去,以资本的力量来扳回局面”李古岩咬牙发狠道。

    在最初设想时,李古岩先辅助那些村民捕获更多鱼,充实自己的货源,再用货源优势冲击市场,逼迫其他鱼商与其合作,形成合作共赢模式。

    不知不觉间李古岩已经写满了十几页纸的水产品商业计划书。

    从行业协会的组成架构到各个架构之间的主要责任和意图。

    再到操作环节的注意要点,以及如何实现三方共同获利及获利后的利润分配,对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力也制定了解决办法。

    李古岩甩了下有些发酸的手腕,叹道:“小七哥,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

    服装产业,华国从1981年就出现许多棉纺织生产企业产品积压的问题,部分棉纺织生产企业已经通过取消布票的方式进行促销,1983年12月华国官方也正式宣布布票取消,刺激市场购买布料,可还是出现布料大量积压。

    对于布料积压问题,李古岩分析主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销售渠道,八十年代国企的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国营商场和供销社,这两个主要零售端口均为国企。

    八十年代的国企销售员,都是有正式编制,属于当代高级白领级。且工资和销售额完全不挂钩,完全没有销售引导作用,就是要买就买不买就走的销售套路。

    第二就是生产厂商原因,生产厂商也是国营单位,为保证厂内工人有班上有工资拿,厂里的机械是绝对不能停的。

    销售端口去化速度慢,生产端口还在不停生产,货物加压就是必然结果。

    同时生产端口还无法通过大幅度降价来刺激消费回笼资金。

    究其原因就是货物在仓库那就是资产,如果直接降价销售出去,那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是要冒政治风险。

    所以国营单位宁愿在那放着也不会降价出售。

    反过来李古岩可以把那批进价五元每匹的布料卖六元,但是国营商场就只能按八元。

    李古岩一边想着后续的计划一边记着笔记,不知不觉中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清晨醒来李古岩揉着酸痛的脖颈,骂道:“好不容易有机会睡在招待所的豪华房间,既然趴在桌上睡着了,真是没那享福的命”。

    不过今天李古岩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招工。

    华国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建设人才市场,最早的人才市场在沈城,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现在的人才市场已经相对成熟。

    此次招聘李古岩非常重视,这关乎后期计划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自己的招聘成功率。

    不过在去境安市之前,李古岩还要去和杨老三、刘小七回合下,说明昨天晚上的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发现自己一夜没回。

    李古岩步行来到了摊位前,只见杨、刘两人正在商量这什么?

    李古岩快步走了过去,说道:“三哥、七哥你们已经到了啊!”

    两人看到李古岩后,先是一愣,然后就是一顿逼问。

    杨、刘两人昨晚睡觉前还去李古岩家瞧了一眼,看李古岩还没回来,以为是办事比较晚,就没在意。

    可是第二天早上当来人准备去县里卖鱼的时候,发现李古岩还没回来,就隐隐有些不安,不过还是相互安慰的说道:“这可能昨天太晚没回村,估计就在肉店那边将就了一晚。”

    可当两人来到肉店在询问完朱长志后,得知李古岩昨天并没有再回这里,就真的慌了,正准备着分头去找李古岩呢。

    好在李古岩今天来的早,不然等三人走岔了还不知道闹出什么动静来呢!

    李古岩把写有固定买主那张纸撕下来给了杨老三,嘱咐道:“这些都是长期客户,这些饭店的价格、要求、和最晚送达时间都写在上面了,如果我们的水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是到其他地方购买,也要给这些饭店凑齐了。”

    杨老三看着纸上写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不过好在李古岩在编写的时候,分好了段落和饭店抬头,这倒不会搞错地方。

    杨老三吃惊的望向李古岩,嘴巴张得大大的,不可置信的说道:“加上前天谈到三家饭店,现在我们等有十二家固定买家了,就这些给固定卖家每天就要小两百斤了。”

    刘小七也在伸着头凑在一边看着,不过他小学都没毕业,好多字都不认识,不过听到杨老三这么一说也笑出声来。

    虽然这两天生意还不错,可是总归心里不踏实,担心万一哪天卖不出去了怎么办,不过现在有了固定买家,也就相当于有了一群保底客户了,总能不让大家兴奋呢!

    李古岩打趣道:“七哥,以后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大的,你这抽空也要上上扫盲班啊,不然那边让去你签合同什么,看都看不懂,这不是开玩笑吗?”

    刘小七摸着头,尴尬道:“好的,回去后我就和村里的教书先生学认字去。”

    李古岩又把和纺织厂的事情说了一遍,让村里人抽时间把欠条到这到纺织厂拿钱去,同时李古岩也说道:“这两天我准备去趟市里,把合资公司的事情给办了,这几天就不回村里。你们在村里也找些靠得住的人帮忙,不要把自己累坏了。”

    主要是李古岩担心他俩舍不得花钱雇人,把事情给耽误了,这可就因小失大了。

    两人点头表示同意李古岩的意见,同时杨老三说道:“小岩,布料涉及上百万的货款呢,您那边要是有什么需要记得招呼一声,村里的事情我们会安排好的,你发放心吧。”

    临走时,李古岩又把昨天写的水产品后续发展方向给了杨老三,让他回村的时候自行看看,不明白的地方等他从市里回来再和他们当面说清楚了。

    李古岩又叮嘱了一些细节上的注意事项后,搭上了去境安市班车。

    李古岩首先前往的是市里最大的服装市场,本来准备给自己买套“皮尔卡丹”的衣服研究下。

    1978年“皮尔卡丹”这个法国名牌第一次进入华国市场,当时的华国一直将时尚视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予以批判,人们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依然保持着刻意的警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陆陆续续又有很多国外品牌进入华国市场,众人也开始逐步接受这种时尚年轻的服装款式。

    可能是境安市并不发达的缘故,在服装市场市场中并没有找到这个法国名牌,这让李古岩有点小失望。

    好在李古岩也没纠结就在巷子里一家裁缝店,花了五十元买了套白条纹衬衫和一条深色西裤,鞋子也换成一双黑色布鞋。

    换上行头后的李古岩,多几分成熟少了几分青涩,兜兜转转一个多小时后,李古岩找到了当地的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里大部分都是周边乡村进来打零工的人。

    八十年代还是国营工厂的春天,很多大厂遇到抢生产员工不够用的时候,都会在人才市场找一些短期零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