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瞎眼说书三千年,满堂听客皆帝王 » 第23章我做错了吗?

第23章我做错了吗?

    李信夺过了蒙恬的战马,迅速的换上了自己的坐骑。

    快。

    经过一晚上的奔波,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已经来到了蓝田大营。

    他需要的是时机。

    在蒙毅抵达大营之前,他就利用王诏,占据了大营的仓库。

    里面有很多铜和铁。

    可以用一根绳子把镜子装起来。

    不是用来做马蹄子的。

    他必须尽快让随行的工匠们多制作一些铁片。

    最好还是用铜来替代。

    一旦抢到了资源,他就不会理会迟到的孟毅。

    他的腿。

    他和他的兄弟在一起。

    真是太好了。

    有了王诏,他做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

    从蓝田大营调集了一千五百名铁骑和四千五百名战马,将所有的铜钱和钢铁都背在了背上。

    他很着急。

    他要在王贲回军中之前,把所有的铜、钢、马都洗劫一空。

    首先,他要将自己的3000铁骑,九千匹战马,全部召集起来。

    然后安安静静的去寻找合适的地点训练军队,补充粮食。

    他可不想和王贲蒙毅为伍。

    他们都是统帅,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马镜和马蹄铁的厉害他都看出来了,其他两名将领也都看出来了。

    如果是两个人一起修炼,那是不可能完成这笔交易的。

    最重要的是,他的骑士数量并不多。

    抢铁匠,抢木匠,这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得主动出击才行。

    只有掠夺了人和资源,再秘密地隐藏自己,训练自己的军队,这是最好的躲避这两个祸害的方法。

    当马蹄全部固定好,马匹也都换好后,就不用贲蒙毅了。

    摆脱了这些讨厌的人,特种兵们立刻向赵国进发,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打仗的时候,他们两个都不能耍花样。

    李信的想法很美好。

    他的计划做的很好。

    洗劫了蓝田大营之后,夜幕降临,他们再次来到了碎阳军的营地。

    就在他和一群骑士把青铜铁装上,刚要离开营地,就被王贲给拦住了。

    “李统领这么急,难道做了坏事?“

    王贲可没那么蠢。

    他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看着李信冒着黑影离开营地,他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看了一眼那些沉重的货物,就知道他们在砾阳营地里做了什么坏事。

    或许是为了争夺铜矿。

    以及匠人。

    战争就是战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这个时候,青铜、钢铁、铁匠,才是修复武器的主力。

    这也是一种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人没了,铜也没了,还谈什么战争?

    “王统领来得正是时候。“

    李信心中焦急,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我已经做好了冲进赵国的打算,奉陛下之令,还望大人能抽出一些平民,为我们的军队运送粮食。”

    捉小偷,捉到肮脏的小偷。

    他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得不用王诏来镇压王

    “嗯。”

    要他老老实实的给他让道。

    不然的话,他的骑士团就会陷入被动。

    数量是个问题。

    两人说话间,主簿见主将回来,连声禀告,说李信搬空了仓库。

    王贲大吼:“李兄,你这是要做什么?”

    “王兄,李某有王诏在,也是迫于无奈。恕我直言。”

    不管你说什么。

    这些铜,钢铁,都要带回去。

    李信暗中给手下使了个眼色,做好了冲锋的打算。

    骑士的最大优点就是跑路很快。

    没人能赶上。

    一支三人的特种兵,可以一天跑出二百多公里。

    他不怕被人报复。

    “至少也要留下一些匠人吧!”

    王英心惊肉跳。

    他不顾自己的地位,跳下了马背,死死的抱住了李信的坐骑。

    “哎呀!

    李信深深地吸了口气,将自己麾下的一半人,都留在了这里。

    他率领着一支骑士队伍,在夜晚的时候出发了。

    他们不想在这里多待。

    这里可是王贲的主场。

    停留的时间越久,他们得到的资源就会被夺回来。

    “李兄,你先不要离开,王某这就去准备一些美酒...”

    王贲在后面催促道。

    然而,李信根本不相信。

    一定是有酒的。

    这酒,实在是太昂贵了。

    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继续前进。

    在经过县城的路上,他会向军队借一些粮食,保证军队的粮食供给。

    大秦国库之中,到处都是宝物。

    借一些粮草,也不是问题。

    而且骑士们的动作也很迅速。

    三日后,他们终于在函谷关附近扎下了营地。

    去见一见在函谷关的将军,桓齐。

    从函谷关借来了大量的匠人,李信也在加紧训练士兵。

    他亲眼看着那些匠人们做着新型的坐骑和脚踏。

    每一匹都是和蒙恬的马匹一模一样,没有半点瑕疵。

    眼看着铁蹄和钉子已经步入轨道,他就想着如何组建一支特种兵了。

    听着陛下的吩咐。

    在敌人腹地战斗,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

    兵不厌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只有确认了李牧的行军方向,他们就可以聚集在一起,抢夺粮食。

    这样的话,军队的规模就无法维持了。

    而他从两个营地中挑选的骑兵,无一不是精英。

    接受骑士超过两年的培训。

    马匹的基本素质,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还不如多花些心思,多研究一下自己的特殊战术。

    这样的战斗方式,简直闻所未闻。

    惟一值得借鉴的,就是匈奴的打劫。

    所以,李信专门去打听过一些对这些汉人非常熟悉的铁骑。

    他决定了自己的战斗方式。

    特种部队是以步兵为单位。

    十二个人。

    有一位队长,一位副团长。

    三十六骑,十二个人,在战场上横冲直撞。

    如果要分成两个小队,那就是两个小队各自负责。

    六个人,正好。

    不露痕迹,不露痕迹,无处遁形。

    派出一支或一支队伍,就能攻占较少的村庄。

    开启谷仓,引来赵国贫民争相抢夺。

    继续向上。

    要抢劫大型车队,或者拦住一支运送粮食的队伍,至少需要二十个人组成一个中队。

    二百四十名士兵,七百二十名骑兵。

    大队由一名队长和一名队长带队。

    这是一种可合可分的关系。

    一般李信的指令,都是在一楼进行。

    部队是小型战斗部队的基础单位。

    在步兵中,就是百夫长。

    一个大队由十个大队组成。

    他与副将各自率领一半兵马,各自行动。

    剩下的六百名骑士,则是分开训练的。

    没事的时候,还会和他一起,寻找赵国的破绽。

    在战争期间,可以在支援其它部队作战。

    也能应付各种情况。

    他还从匈奴人那里,学习了一些战术。

    若无必要,绝不能与赵军正面交锋。

    借着远程的压制,来对付赵军。

    他绝对不会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