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撒满星星的窟野河 » 第三部 我们 第一章 (二)

第三部 我们 第一章 (二)

    去学校的那天,秋雨绵绵,长年失修的路面在雨水的冲淋中泥泞难行,找不到下脚的地方,黑乎乎的水中浸泡着各色塑料袋和杂物,沉重的箱子也被沾上泥汤。一路前行很久,眼前仍一片灰濛濛,周围全是没有窗户和烟囱的的老旧平房,夹杂着临时搭建的蓝色和白色的简易铁皮房,这是什么地方啊?怎么像个大农村?从公交车站下来后,走了半小时也看不到学校,是不是走错了?眼里全是荒郊野外般的枯败景象,哪里有学校啊?大学就是这样吗?平平沿着一条长长的深灰色旧砖墙向前,载满煤炭的大卡车不停地从身边疾驰而过,呼啸着飞溅起水花,它巨大的体量让小小的她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她越走越害怕,眼看就要天黑,雨还在沥沥地下。终于,旧砖墙上现出一扇不起眼的黑色大铁门,两三个男学生浑身湿漉漉地站在雨中,被雨水冲淋过的眉眼中,略带着些渴望,有人举着副用红广告色手写的牌子:迎接新同学,字迹也模糊了。

    原来,迎接新生是给单身男同学的福利,总共十多个心急火燎的男同学往返奔忙了几天,带着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目的。看着顺眼的,抢着上去接,接到手的女生立马盘问个够,沉不住气的,当下就问对方有没有男朋友。大学里,恋爱的气氛扑面而来,不用再遮遮掩掩。上前来接待张平平的是大四的一个男生,从其他人的言语中猜到他是学生干部。他声音嘶哑的像是个老烟民,张平平总觉得应该替他大声咳嗽几下,嗓子就会变清利。“学校有图书馆吗?藏书有多少?”这位学生干部对张平平显然没有兴趣,就在半小时之前,他接到一个身材高挑的漂亮姑娘,正在脑子里盘算着怎么去找她,他敷衍了事地回答着张平平的问题,仓促地把她送到女生楼下。

    全校只有一幢女生宿舍楼,整幢楼房像座密封的仓库,布满整齐划一的小透气口,楼门口的监管却一点不马虎,严禁除女生以外所有人员进入。六层楼分成二百多个小屋,屋里有个小卫生间,四张上下铺,还有一张被蛀虫啃出不少坑、漆皮几乎掉光、散着些异味的长木头桌,卫生间里一个蹲坑占去三分之二的空间,水池只好摆在门外。张平平的宿舍里只住六个人,空着两个床铺。她来得不是最早的,下铺已经被人占满,只空出两张需要踩着梯子爬的上铺。

    一个娴静的女孩正在靠窗户那边整理自己刚刚选定的床铺,她叫许美丽,是甘肃天水来的,由于路途远,她三天前就来了,抢占上最佳位置,姑娘长得确实很美丽。挨着她的矮个女孩叫徐卉,从张北来,说着类似包头口音的普通话,家里人担心她不适应内蒙的饮食,从家里带来大包小包的吃食,一时摆放不开,正跟大家商量着地方。另外两个女孩一个叫乌兰,一个叫张惠文,同样是内蒙人。几个人刚互相介绍完,又进来最后一名舍员,她有点激动地喘着粗气。姗姗来迟的女孩是河南林阳人,相貌一般,大脸盘子,眯缝眼,身材宽阔壮实,她努力地挤出满脸笑:“哎呀,最后一个到的,我叫王雅丽,大家好!”

    姑娘们还没安定好自己的行装,就热络起来。离开家乡二百公里后张平平发现,中国真大啊。同样是来自内蒙的三个人,其实却相隔千里,方言都各自不同,倒是徐卉的口音听起来很熟悉,这三个内蒙人的家乡分别是包头,呼伦贝尔盟和巴彦淖尔盟。

    “你们农村是什么样啊?”张平平问从农村来的王雅丽,许美丽和乌兰,她想起四姨姥向她描述的农村。许美丽听见这个突兀的问题显得不开心,大概是有些介意,她没搭理张平平的话茬。乌兰则说,我们是牧区,不是农村,我不知道农村什么样?“那牧区是什么样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场和遍地牛羊喽,生活很舒适,就是买东西不太方便,其他的事情我一下想不起来,以后慢慢跟你聊……”“好啊好啊,我等你想起来。”

    各个地方的姑娘们同住在一起,相互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夜谈时总能听到千奇百怪的事情。在包头以外,还有那么多地方,中国的地方真大,农村更大,很多事情闻所未闻,刚刚开始的集体生活让张平平很兴奋。巴盟草原来的乌兰脸盘又大又方,两腮常挂着红,是电视里常看到的那种草原人的长相。这些没去过草原的人抓着她一通盘问,乌兰挑了些稀罕的事情讲给她们听,还教给大家两个在草原上生存必须有的技能。如果你正在草原上行走,突然后面有人抓你的肩头,你切记不能回头,那一定是匹狼,一回头就立刻毙命;如果遇上草原着火,只能迎着火跑,一定不能躲着火跑,草原上的火是顺风着的,这样才能活着跑出来。“再告诉你们个更不可思议的,我也没亲眼见过,我们那以前特别冷,老有人冻死,你们知道冻死的人是什么样的吗?冻死的人被发现的时候都是不穿衣服的,听说他们在死之前会特别的热,衣服穿不住,就一件一件往下脱。”初到外地,现实的情景对张平平刺激很大。在此之前,张平平对农村的印象,主要就是四姨姥和害得她剪掉一头长发的虱子、虮子。新认识的朋友让她知道,中国的农民很多,农村生活各有不同。听着听着,张平平不禁有些寒凉,已经要成年的自己如此缺乏见识,眼里看到的东西少得可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她有点理解杨二姊的战战兢兢。

    步入九十年代的家庭,贫富差异渐渐拉开距离,食堂分层级摆放饭菜,学生的消费等级也被迫显示出来。富裕的学生舍得花三块钱买个单炒吃,一个月吃掉三百多块钱,这样的男生是很好找到女朋友,这样的女生让男生觉得高不可攀。而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状况可以让他们维持“两百块到三百块之间”这样的等级,超出三百的和二百都拿不出来的,属于数量不多的特殊人群,这完全符合《统计课》上讲的正态分布。

    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学生,尽管没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那份艰涩,毕竟也有些不得意,食堂排队时所有人都眼睁睁地看着,你排在哪行队中。要说食堂也很会照顾学生的颜面,菜名起的花里胡哨,其实都是水煮菜,几乎不用油来炒。一份名叫“过油肉土豆”的菜,是把土豆用火烤熟后放两三片肉煮成一大锅,一份要八毛钱。大部分没有肉片的菜要价三毛、五毛。想吃得省一些,要仔细算计每天菜的搭配,有的女生为了省钱,两人合吃一份饭,这样一个月一百五十多块就够。每个人来学校前,都按通知书的要求带着颜色图案各不同,大小差不多的饭盆,不锈钢的,搪瓷的,铝的,有的带盖,有的不带盖。这些饭盆最能证明,食堂的师傅炒菜不用油的功夫,洗饭盆用冷水就可以完成,从不用热水也没用过除油腻的东西。

    九十年代正是中国改革的阵痛期,社会在激烈分化重组,原来的生存模式被打破,混乱的同时酝酿着新的生机。此时,被圈在四面围墙内的学生们全然没有意识到外面的变化,就像鸟蛋里正在孵化的幼崽,尚不知道孵化出壳以后,外面的世界将是什么模样。生机蕴藏在危机中,而危机已经在张平平的生活中显现。

    张家的日子正捉襟见肘。张全胜跟生产资料站买断工龄后,东一折腾,西一折腾,手上挣的钱时少时多,不稳定。母亲蔡玉梅内退后外出打工,每月可以增加几百元收入,还要拿出一部分给张平平生活费,她必须节省着用每一块。

    宿舍里的六个人,贫富差距很微妙,但至少都能吃得起二百块的伙食。从城里来的徐卉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哥哥姐姐已经工作,不时支援她个三十五十的,就是很大一笔钱。她刚来不久,便花八百块钱买了台黑色索尼随身听,小巧的机身,优美的音质,轻柔地按钮关合声显得很高档,处处透着比几十块的便宜货好,每个人都想多听一听。牧区的乌兰家虽然偏远,可不缺钱,她性格粗放,总显出一副爱谁谁的样子。她家有上百头的羊,还有不少牛,这些可都是移动银行,她每次都带着一年的生活费过来,存在存折里,暑假就不回去,住在省城的亲戚家。张惠文父亲早逝,母亲给她带的钱她不舍得多花,学校不给打半份饭,她有时候就跟人合着吃。许美丽跟张平平的情况差不多,紧紧巴巴的,家里一次给不了太多钱。

    唯独王雅丽,大家摸不准她的情况,她的说法变来变去。凭借着女性对隐私的格外敏感,大家很快发现,王雅丽的家庭很神秘。有一次系党支部书记打电话了解她母亲的情况,她刻意地压低声音,反复跟对方核对着什么,宿舍里的人假装忙着,其实都在用力听她说话,但都听不太清楚,随后她低着头急匆匆地出去。回想起平时,她只谈她的父亲,从不提及母亲,女孩们敏锐地想到,她母亲可能有什么事情,但是看她平时总是一脸堆笑的样子,不像有什么悲伤的童年故事。她花起钱来,也不算太抠门,不久前刚花二百块钱买到一把二手吉他,到处追着人教她弹。

    王雅丽看着挺成熟,讲话一套一套的,有时会聊出些隐晦地的话题,许美丽一听便羞涩地抿起嘴笑,徐卉还要追着问个明白。张平平觉得王雅丽长相属于一般,如果挑剔些的人会认为她丑,她也常常自嘲自己的相貌:“唉,我们长得丑的人连鬼脸都不敢做,怕把男生吓死。你们都是随意挑男人,我们得主动扑男人,所以脸皮飞必须要厚。”她倒是很会挺讨巧,这样的话说出来,大家听着都那么地开心。她半真半假的开玩笑说,结婚是第二次投胎,她要交男朋友就一定得交有钱的,穷小子再好也不能要,可这事儿也不是她想有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