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倚天之我为帝你为后 »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统江山刘伯温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统江山刘伯温

    昨晚,张无忌睡得不是那么的安稳,但张无忌却是十分地兴奋;鸡鸣寺的法师的才智和学问是无与伦比的,并在他的禅机里面若隐若现,并在时时处处暗示,暗示他张无忌的日后会成为帝王之尊,也暗示郭无忧有王爷之尊,让人听起来不像是在恭维。

    张无忌没有想到,一个法师居然会懂得这么多,足以说明,他的确是有远见的;尤其是那九字之言,而这九字之言,也成为了张无通向帝王之路的铺路石。

    张无忌也想留住那法师,只要那法师在鸡鸣寺,张无忌便可朝夕相处;若是少林派的老秃驴,张无忌才懒得这么做,张无忌只敬重有德高僧。

    次日一早,张无忌天未亮就已经起来了,准备去鸡鸣寺迎接鸡鸣寺的法师进城来,哪怕是三天三夜,一定要恳请他们不要再去云游天下。

    张无忌带着卤溥仪仗,十分隆重地来到上门前迎接佛性长老,但一个知客僧出来担驾,并告知张无忌,说佛性大师已知今日施主会来迎接他入城,昨晚便离开了本寺;听到这个消息,张无忌便问道:“法师到哪里去了?”

    知客僧听了,便开口说道:“这可不好说了,佛家弟子云游四海,没有定准,但法师临行之前,留下一封信,让我交给施主。”说完这句话后,知客僧便把信双手奉上。

    张无忌看过信之后,便把信交给李善长看;原来,在这封信里,佛性大师向张无忌推荐浙西四贤,而浙西四贤之首的就是刘伯温,并称刘伯温有经天纬地制裁,若能得到他的辅佐,就如同刘邦得到了张良,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佛性大师许诺,见到刘基之时,会代为说项,因为他们有师徒之缘。

    在佛性大师未入空门之前,曾在庐山脚下的白鹿书院讲学,刘基负笈从师,跟佛性大师做过纪几年学问。

    李善长看了信之后,也是颇为惊喜,他没有想到的是刘伯温是佛性大师的学生;而李善长也早知刘伯温乃是浙西四贤之首,乃当代大儒。既然佛性大师推荐了刘伯温来辅佐张无忌,实乃幸事也。

     

    李善长的神色十分平静,但平静之中又带着明显的崇敬,而张无忌见到李善长的眼神也是颇为满意,而李善长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时,张无忌问道:“刘伯温比起先生来如何?”听了这话,李善长十分诚恳地说道:“十个李善长也比不上一个刘伯温。”

    张无忌听了李善长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便开口问道:“怕不是真话吧?”听了这话,李善长便开口说道:“主公,为国选贤,就要去掉嫉妒之心,而当年祁黄羊便是大度之人,更是凭借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并成为了千古美谈。”

    李善长说完这句话后,又再次开口说道:“主公, 现胡大海、邓愈正在浙江,可怜他们去寻访刘伯温;既然佛性大师有话,刘伯温定会前来的。”听了这话,张无忌先是摇了摇头,而后便你开口说道:“胡大海未必可以胜任这种事情,弄不好会得罪人的;这就好比你让张飞去请诸葛亮,只怕会把人家的房子给烧了;所以,胡大海不适合去做这样的事情。”

    张无忌说完这句话后,又再次开口说道:“既然刘伯温是一位难得的人才,那么自己必须亲自去一趟浙江才行,这样才算是恭敬。”李善长听了,也是点了点头,并开口说道:“这样甚好,若主公可以像当年刘皇叔一样再造一个三顾茅庐的佳话,只怕天下人都会归心的。”听了这话,张无忌也是笑而不语,同时在心里想道:“很多时候的风云际会,的确需要一些造势。”

    这里要说一下刘伯温,刘基刘伯温何许人也?江浙行省文成县南田镇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十二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读书。他从师习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民谚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张无忌在得知刘伯温的行踪之后,心中也是大喜,在这天,张无忌虽没有请到鸡鸣寺的佛性大师,但意外地收获了刘伯温这位旷世奇才,张无忌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张无忌没有请到佛性大师,便带人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返回了自己的府邸,郭无忧便来了,郭无忧便向张无忌禀告,道:“禀上将军,刚收到最新的情报,徐寿辉死于陈友谅之手,并且陈友谅现已称王,号称汉王;徐寿辉之妻若兰正投我们而来,请上将军示下,我们该如何做。”

    张无忌听了郭无忧的汇报之后,便当即下令给郭无忧,让郭无忧派人把徐寿辉之妻若兰给接到金陵来,好生招待,郭无忧听了张无忌的这道军令之后,便尊令而行了。

    随后,张无忌又再次召开会议,待到众人到齐之后,张无忌便开口说道:“众位,这次召集大家来,是我张无忌要宣布张无忌的天策上将府的官制,及其人员名单。”说完这句话后,张无忌便亲自宣布起来了,张无忌说道:“天策上将府官制,以及人员如下:

    天策府长史:李善长,从第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府司马:周芷若,从第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府从事中郎:郭宁莲,从第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上将军谘祭酒:诸葛宇,正第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

    天策府主簿:郭无忧,从第五品下,负责起草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记室参军事:韩昭,从第五品下,负责公文(书、疏、表、启)往来,负责发出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诸曹参军事:正第六品下,分别为:

    功曹参军事:马秀英,掌管府中官员请假、出差、礼仪、医药、选拔、考课、工资、福利、铺设等事。

    仓曹参军事:赵敏,掌管府中库、食堂、厨房、和证件“过所”的发放等事。

    兵曹参军事:杨不悔,掌管府中士兵名册、考勤。

    骑曹参军事:吕昶,掌管府中牲畜畜牧。

    铠曹参军事:殷野王掌管府中兵器。

    士曹参军事:黛绮丝,掌管府中建造和处罚府中士兵。

    天策府参军事:冷谦,正第七品下,掌管出差及其他检校之事。

    天策府典签:杨逍,正第八品上,协助掌管传达教命、导引宾客之事。

    天策府录事:范遥,正第九品上,协助掌管书疏表启,传达、执行教命。”

    张无忌说到这里,又开口说道:“最后是我张无忌的官制,我的官制如下:天策上将:张无忌一人,正第一品,负责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

    众人听了张无忌的天策府的官制以及人员,在场的众人皆纷纷开口说道:“谨遵上将军教命。”

    这时,忽然门外教众来报:“波斯总教派了一个使节团,前来参见教主。”听了这话张无忌忙率领众人,出门迎接。

    众人出得门来,只见远远一队人马,穿得花团锦簇,缓缓而来,连马匹上也披红挂彩,喜气洋洋,前导乐队吹起胡笳琐呐、弹着十几只琵琶。几名胡人见张无忌等人出来,便即下马,奔上前来,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一名为首者说道:“波斯明教圣教主谨派在下前来中华,拜见中华明教张教主。”

    周芷若随在张无忌身旁,朗声说道:“贵使远来辛苦,我们欢迎之至,请勿多礼。贵使乃大圣宝树王乎?”那胡人正是大圣宝树王,听周芷若叫出他名字,既惊且佩,说道:“是也,是也!贵女有此神通,竟知敝人小小外号,敝人拜服之至。”周芷若听了,便朗声道:“敝女非有神通,盖在大海之中,曾见过贵使者也。随贵使而来者莫非智慧宝树王乎?莫非常胜宝树王乎”智慧、常胜二王正在大圣王之后。智慧王呵呵笑道:“贵女大智大慧,过目不忘。今日得见张教主,又见智慧贵女,幸乎哉,幸乎哉!”

    周芷若听了这话,微笑道:“智慧王精通我中华言语,大胜王武功高强,曾和我相公斗成平手,佩服哉,佩服哉!”这几句外交言语说过,双方情谊融洽,哈哈大笑声中,张无忌将宾客迎入门中,到大厅分宾主就座。

    周芷若坐在张无忌旁边,说道:“三位奉贵教圣教主之命,前来中华,万里迢迢,有朋自远方来,乐乎哉,乐乎哉!”大圣王站起身来,躬身说道:“敝教圣教主命吾等三人,恭奉贵重礼物于张教主。”说完这句话后,大圣王便双手一拍,四名锦衣波斯人抬着一只闪闪发光的白银箱子,躬身放到张无忌身前。箱盖打开,里面锦缎为衬,并排放着六根圣火令。

     

    张无忌吃了一惊,站起身来。中华明教本有十二枚圣火令,前代教主失却,上次灵蛇岛会斗,张无忌夺回了六枚,由此而得悉古波斯武功的原委,想不到波斯明教总教之人过果然守信用,遣人又送来余下的六枚。如此则十二枚圣火令尽归原主,他这教主当得名正言顺波斯明教这份礼物,可说隆重之极。

    从银箱中取出圣火令,放在中间桌上,高声向众人宣布:“昔年本教不幸,十二枚圣火令遗失,幸而波斯总教代为妥善保管。今此大业克成,上代教主心愿得偿,我教上下,永感总教盛德高义。”从怀中取出先前夺来的六枚圣火令,并列放在桌上,双膝一曲,向桌上的十二枚圣火令跪下;明教群豪纷纷跪下。郭无忧和杨瑶琴未人明教,但人人均跪,自己不便独自站立,也跟着众人跪了下来。波斯明教的使者,自大圣、智慧、常胜三宝树王以下,也都向圣火令跪拜。

    张无忌等行礼毕,又向波斯使者致谢,言词纷繁,波斯使节未能尽解。赵敏朗声道:“总教义气大大的,礼物重重的,各位使者远来辛苦的,感谢哉,感谢哉!”众人哈哈大笑,皆大欢喜。擂鼓奏乐,摆设筵席,款待总教使节。

    张无忌将三位宝树王请到后堂,把自己所悟到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以及圣火令神功择要传授了一些。三位宝树王大喜,伏地拜谢,宣称来中华此行,领到神功,比什么酬谢都更贵重;同时也献上了另外一份大礼,那就是五千名造船工匠,而这份大礼也是当日张无忌、郭无忧一行人在灵蛇岛附近的海上与波斯明教总教签订的协议内容上的条件之一;过了两天,张无忌传授神功已毕,修书回覆,并由天策上将军谘祭酒诸葛宇摆礼仪仪仗,送波斯总教使节回归。

    这时,张无忌便开口说道:“前代教主在圣火令上刻此三大令、五小令之时,百姓受官府欺压凌剥,苦不堪言。本教为众百姓出头,自己自然不可去做官家、做官府。但今日鞑子占我江山,神州沦于异族,我教的最大宗旨,莫过于驱除胡虏,拯救千万百姓于鞑子的铁蹄践踏之下。我张无忌做官家、众兄弟做官府,并不是为了欺压百姓,而是拯救百姓,保护百姓。因此,待到时机成熟之后,我张无忌必定会称王称帝,实现胡汉一家亲,尽最大的努力,让华夏大地内的各族群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在场的众人听了张无忌的这句话,便同声开口齐呼道:“上将军万岁!上将军万岁!”

    在送走波斯明教总教的人之后,众人便散去,而张无忌便继续处理政务去了,处理完所有的政务之后,张无忌便在自己的书房里合衣而眠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