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奇人奇术奇谈 » 第二章 喜欢自己去思考,无论对错。

第二章 喜欢自己去思考,无论对错。

    李鑫的母亲看着吃饭时也一副心不在焉的儿子,不由得一阵来气:“吃饭呢?瞎琢磨什么呢?都三十好几的人了,有空琢磨琢磨,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儿,处个好对象,早点结婚,看你那样子,自己一点都不着急!”

    原本还在想卦辞的李鑫,听到母亲如此的唠叨,不由得一阵头大,把脑袋一低,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消灭餐桌的饭菜当中,没有顶嘴。

    吃着,吃着,李鑫轻轻的放下了碗筷,有些犹豫的说了一句:“妈,过一段时间,我可能要出门。。。”

    “出门?去哪?”

    “。。。我还不知道去哪呢。”

    “不知道去哪?你咋知道自己要出门?”

    “。。。算了,当我没说。。。”

    “又是看你那些破书,看得神神叨叨的。”李鑫的母亲并没有太在意自己儿子那些不靠谱的话。

    吃完饭后,李鑫回到自己的房间,径直的躺了下去,原本那些许奇妙的感觉,在自己母亲的唠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小畜卦辞很简单,自己并不需要去研究每个爻的爻辞,只需要从小畜卦总辞,就可以知道即将发生的大概事情。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亨,通达之意。密云不雨,下雨的前奏,真正下雨还有一定时间,说明阴云还在积聚下雨的力量。换到自己身上,就是离自己发生注定应该发生的事情,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不会太长。

    自己是借天起卦,相应的对自己来说事情影响周期比较长,大致二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段,按照下雨前阴云密布和下雨之间的比例,也就是说自己应该有四个月至八个月的积聚期。来面对自己未来应该走的路。

    自我西郊。东升西落,是自然规律,西郊,是未来的命运,并不光明,预示最终的结局也许并不完美,郊区,空旷之地,四下皆无,显然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并不是在家乡这个熟悉的地方。好在那阵清风使其舒爽,虽然前吉后凶,但是并无大碍。

    李鑫躺在床上,眼睛看着天花板,一时间发起呆来,实际上他对自己所起的卦,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从某些方面来说,自己的起卦方式,在书本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很多时候易经书上介绍的起卦方式,都是用时间,或是硬币铜板,比较原始的是用龟甲,兽骨火烧的方式看纹路,或者用蓍草起卦。自己起卦方式实际是从其他古籍人物传记中,闲言碎语中寥寥几笔带过,更类似于梅花易数的起卦方式。

    在脑海回忆了一下,又仔细思索了一下其中几种起卦方式的异同,从原理上讲,自己的起卦方式更直接,更接近于事物的自然本质。书中介绍的时间,和铜板硬币等几种起卦方式,是属于自己起卦方式的变种,用逆行的方式进行占卜,以牺牲一部分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方便性和适用性。

    毕竟不可能每个人在任意环境下,能随时和周围环境发生交感。不能产生交感,就不能随意起卦,强行起卦,准确率就会大大降低。远不如书中那些起卦方式。

    如果说自己的起卦方式,是属于环境先影响人,然后起卦。那么书中记载的起卦方式,则截然相反,需要人集中精神,调动自己的运势,去影响微小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事物,借此体现自己的运势。两种起卦方式犹如硬币的两面,无论怎样都是硬币本身,也就是起卦这个目的。

    同样两者之间的缺点也分外明显,自己的起卦方式,会很准,但是机会很少,起卦很难。书中介绍的起卦方式则很简单,容易,但是前提如果人不能集中精神,调动自身的运势,去影响占卜工具,那么起卦虽然简单,准确率却会非常的低,而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运势的干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通过整理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卦少算,越算越不准。只有确定达到可以起卦的条件时,才可以起卦,这样的机会,严格来说并不多。

    对于得出,没事少算卦,越算越不准这个结论,李鑫一时间有点哑然失笑。明明感觉很有用的技能,却在无形中给你设置了一个先天条件,没事别用,急事慎用,只有对的人才可以用。。。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有缘人才可用的技能?撇了撇嘴,脑中开始走马灯般回忆古书中的各种算卦场景描述,然后不断的综合总结其中的规律。其中很多书中看似偶尔算卦解围的场景之中,却都有着特定的因素。给穷人解围,都是心诚之人,对于心不诚之人,又惹不起的,都只下定语。

    换而言之,实际上很多卦虽然凶,但是都有一定的解决之道,而这解决之道只能传给心诚之人。想到这里,李鑫的精神感到了有些疲倦,便没有继续深入的想下去。

    思考问题是一件很费精神的事,李鑫年纪三十多点,头发却白了一半,就是精神耗费巨大的表现。很多朋友都劝他,没事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想得那么透彻,很多事情想了也没用。对此,李鑫只是笑笑。在李鑫的思维中,知识需要不断的累积,直到有一天可以破茧成蝶,将知识升华到另一境界。自己没有到那境界,说明自己的知识积累的不够。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李鑫也不清楚,只是冥冥中有着这样一种感觉。

    在这个时代,信息,新科技,以及西方知识不断的飞速发展和爆炸,人们热衷于追寻更热,更容易被时代潮流所影响的知识和技术,传统文化早已被抛在一边,很少有人去关注和了解了。对于新时代的人们,提起传统文化除了有一点点历史价值外,更多的是愚昧和迷信的代名词。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掺杂在其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李鑫总是有着一种预感,传统文化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里面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也许没有如今各种科学技术那么耀眼,但是却不会比如今的科学技术层次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是更高的层次,因为在李鑫不断的接触传统文化中,隐隐的嗅到了,深深的埋藏在传统文化中那一丝丝。。。。。。。永恒不朽的气息。(注:并不是人们所想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