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索命使者 » 39、被误会了

39、被误会了

    这满满一货架上的稀缺药材,琳琅满目,可不是他赵当归一个坐堂的就能够做主买下这些药材的。

    单不说这些药材的药用价值,仅是这药材的价格就不是他一个坐堂师傅能做主的,这可得好大一笔银子啊。没有杏林堂堂主董汝襄点头,账房那里根本支不出这么大一笔银子。

    说时迟那时快,赵当归来到了杏林堂堂主董汝襄房前,他轻轻的拍了几下门,轻唤了几声,没有得到师父的答复,他加重力气拍在门板上。

    房间里面传来了杏林堂堂主董汝襄的声音:“当归,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啊?”

    赵当归急忙应声说道:回禀师父,前面来了个小姑娘,带了满满一货架,合计三十来筐的药材,而且都是一些闻所未闻的稀世珍品,徒儿做不了主,所以要请师父您亲自去过目。”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听了赵当归的汇报,心里也是一乐,什么稀世珍品,有没有搞错啊?我们杏林堂好几百年的传承,什么样的天才地宝稀缺药材没有见过,竟然还用上了稀世珍品这词,真是活久见了。

    这也不是杏林堂堂主董汝襄自大,因为毕竟杏林堂是董汝襄的太祖董奉所创,悬壶济世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年之久。

    董奉年轻时为人看病不收银,而是让患者痊愈后种杏树五株,几年之后漫山遍野都是杏树,故世人称之为:杏林高手。董奉的大名开始享誉华夏九州,是名副其实的名医圣手。

    杏林堂这等医药世家又岂能没有见过稀缺的药材,什么百年的灵芝,几十年的人参,在他们眼里都已司空见惯,只是平常之物并不稀罕,还有什么他们没见过的呢?

    董汝襄暗自责怪,但既然弟子赵当归已经把他惊醒了,他所幸披着衣服打开门,说道:“走,去看看你所说的稀缺的药材,究竟是什么个货色。”

    董汝襄一边迈着步子往前堂走,一边在心里嘀咕,赵当归啊赵当归,年龄越大越不沉稳了,这大半夜的能有什么人送什么药材,竟然还非要来折腾我这副老身子板。

    不管心里如何嘀咕,董汝襄已经走进了前堂,他看到远处睡堂伙计阿勇举着灯光,旁边站着一个小姑娘,还有一个大大的货架,几十筐药材赫然就在眼前。

    这是哪一家供货商,真是的,竟然半夜送货,还只派了一个小姑娘,这真是胡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非得大半夜的来交割草药。

    董汝襄心里早已翻开了锅,尽管他不是很乐意,但还是迈步走下台阶来到了货架旁。

    不愧是师徒,师父与徒弟都一样,董汝襄也直接忽略了魏韵的存在,直奔货架上手一摸,一闻,再一看,心里那叫一个惊讶,不得了,不得了,这绝不是一般的药材。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激动地说道:“快快快!掌灯!”

    阿勇眼疾手快,迅速将灯挑到了杏林堂堂主董汝襄的面前,在灯光的照耀下,董汝襄看到手里抓的正是千年的何首乌。

    这不是做梦吧,这千年的何首乌,那可比几百年的人参贵重的多了。几百年的人参充其量只能称为珍贵,但并不能称得上是稀有,这支上千年的何首乌,那是吸收了日月精华,其功效不可估量。

    何首乌具有补益精血的功效,可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虚、肾虚无子、腰膝酸软的治疗,具有解毒截疟的作用,治疗瘰疬痈疮、疮肿痒痛、肠风下血疗效有奇佳。

    这种千年何首乌,滋阴补肾之功效可谓是上品中的极品。

    天呐!这黄精竟然三百年!

    这灵芝竟然五百年!

    ……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产生了一阵阵眩晕,赵当归眼疾手快,见师父董汝襄踉跄,急忙扶住。

    这太不真实了。

    赵当归一边帮着师父董汝襄顺气,一边轻声问道:“师父,您看这药材咱收吗?”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圆目怒睁地瞪了赵当归一眼,怒道:“当归,你看我有没有病?”

    赵当归被师父董汝襄这么一问,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接拉起师父的手搭脉,他以为师父刚才眩晕是身体不舒服。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见弟子赵当归给他号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脚踹翻闭目诊脉的赵当归,吼道:“快去!叫堂中所有人都起来卸货!听清楚,是所有人!”

    赵当归急忙连滚带爬地去叫所有人起来卸货。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则疾步来到魏韵面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恭请魏韵到堂中喝茶。

    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居然对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如此卑微,有点违和感。

    但由不得杏林堂堂主董汝襄不如此,面对这种极品药材,但凡一个识货之人都会如此,更何况像董汝襄这等和药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医者,又怎么会不识货,更何况魏韵送来的可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极品天材地宝,这样的货主值得敬重。

    恭敬不光是对魏韵这个送货的小姑娘,更是对极品药材的敬畏。正如我们会敬重老年人,抛开辈分,我们更敬重的是老年人所经历的岁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那个岁数,在很多人面前,年纪是一道越不过去的槛

    顷刻间,杏林堂在赵当归的一阵吆喝下,人声鼎沸,鸡犬不宁,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只知道赵当归是传堂主董汝襄的命令。

    正当杏林堂所有弟子、伙计、下人面面相觑的时候,魏韵在杏林堂堂主董汝襄陪同下走进了杏林堂大厅。

    刚刚由于在黑暗处,没有人都在意魏韵,也没有看清楚魏韵长相,进入杏林堂的大厅后,里面灯光通明,魏韵的脸一览无遗,这时候大家都很惊诧,多好看的一个粉嫩的小姑娘,被这大面积的红斑给毁了。

    就连杏林堂堂主董汝襄也是暗暗吃惊,多么精致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咋就得了这种怪病,以董汝襄从医几十年的经验来看,他可以断定眼前这个姑娘的血液里面有病,虽然他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治好这种病,但他的的确确可以断定这种病并不多见。

    在一群人怪异的目光下,魏韵走进了大厅,杏林堂堂主董汝襄忍住内心的惋惜,请魏韵上座,并招呼下人沏茶待客。

    堂中之人都很诧异,为什么堂主今天居然对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如此的客气,这小姑娘究竟是什么人?又为什么会把大家都叫起来?是发生什么大事情了吗?还是来了什么重要的人物?大家不得而知。

    就在这时,杏林堂堂主董汝襄抬眼看到众人还站在大厅里,只有睡堂伙计阿勇一个人挑着灯笼在门前守着货架,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

    董汝襄指着一旁赵当归责骂道:“不长眼的东西,还愣着干嘛!抓紧时间带人去把货搬到大厅来,晚上露水大,要是毁了药材,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罚你三天别吃饭!”

    闻言,大厅里的人在赵当归指挥下,呼啦啦的鱼贯而出,全奔着门口货架而去。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觉得自己刚才的状态,可能会吓到小姑娘,急忙陪着笑脸说道:“您别见怪,我这人就是嗓门大,其实我人一点都不凶的,我是江淮郡出了名的好人。”

    魏韵并没有说话,只是无所谓地点点头,她在东张西望打量着杏林堂的大厅,大药房就是阔气,十几米长的柜台全是海琼郡花梨木制造,就连做的椅子都小叶紫檀制造而成,真气派!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见魏韵若无其事,主动出言打探:“请问小友姓甚名谁?府上何处啊?”

    魏韵漫不经心地说道:“我叫魏韵,我家住的很远的。”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一见魏韵这明显是不愿意说啊,也不好再出言询问。

    董汝襄端起茶碗,请魏韵喝茶,魏韵没有端茶碗,董汝襄只好自己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茶,掩饰一下尴尬的气氛。

    董汝襄再次看了看魏韵的脸,实在是忍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就出声问道:“请问魏韵小友这脸上的红斑病是天生还是后天得的?”

    魏韵一听董汝襄说她有病,顿时不乐意了,生气地说道:“如果你不想收我的草药,我拿走便是,你干嘛要说我有病啊!”

    董汝襄一见魏韵不高兴,也知道自己错了,毕竟讳疾忌医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身患不治之症的人,更不愿意谈及自己的病,那是不愿提及的痛。

    董汝襄急忙解释道:“魏韵小友不要生气,老朽并无恶意,纯属是职业的使然,实在是见小友脸上这红色的斑块似乎是后天而为,身为医者,见到患者总是喜欢问问病因,这是老朽的职业病,你不要生气啊。”

    魏韵这一下听明白,眼前的这个老头子明显说她有病,而且是脸上有病。什么?我脸上有什么病!就是因为我脸上多长了点肉,胖嘟嘟的,难道这也叫病吗?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只有瘦才是病。

    魏韵下意识用手摸了摸脸颊,这一下杏林堂堂主董汝襄更加吃惊了,因为魏韵的双手上也长满了红斑,这……这不会是红斑狼疮吧?

    若真是红斑狼疮,那可是不治之症啊,若按照目前发展到手脚上的势头来看,命不久也。可惜了!多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啊。

    魏韵擦了擦脸,这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手上全都是紫红色的,也是吓了一跳,转念想到自己吃火龙果的时候忘记洗手也没擦嘴,难道自己的脸上也是这种颜色吗?天呐!那可丢死人了,难怪这帮人像看怪物一样盯着看,原来是被人是误会了。

    一想到这里,魏韵再也顾不得其他,端起茶碗就往自己手上倒热茶,她也顾不上烫,她一边往上面倒水,一边嘴里还直吸溜着气,虽然茶水太烫了点,但至少还能忍受,手上的着色洗掉了不少。

    一碗茶水用完,手上的火龙果残留的果汁洗的差不多了,尽管被开水烫的稍微有点红,但起码不像刚才这么严重。

    魏韵用双手上面残留的茶水在脸上、嘴上稍微的抹了抹,然后用衣服袖子狠狠的擦了几把,脸上的颜色也淡了下来。

    这一番操作让杏林堂堂主董汝襄看的是摸不着头脑,这不是病啊,感情这是颜料啊!哎!真是眼拙啊,愣是看成了病,老眼昏花就是误事啊!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一看原来魏韵没有得病,仅仅可能是吃了某种东西抹在脸上的颜色,逐笑逐颜开,急忙命下人打来了洗脸水。

    魏韵也不客气,拿起洗脸的手帕在脸上一顿猛搓,不一会功夫脸盆里的手白手帕已经变成了粉白相间,魏韵脸上已经没有了火龙果的颜色。

    擦完脸之后的魏韵,显得更加的好看了。魏韵却感觉非常的尴尬,太不好意思了,没有擦嘴就出门让人家看到,还被误会了,这可不太好,虽然自己还是个小孩子,但起码还是得注意形象。

    尤其是出远门,自己不光光代表的是自己的形象,还代表着是爹娘父母的脸,尤其是她哥哥现在是索命使者,虽然臭哥哥不好,但丢哥哥的脸,就是丢了家人的脸啊,总之这脸不能丢。

    魏韵觉得有必要向杏林堂堂主董汝襄解释一下,就咧着个嘴尴尬的笑道:“刚才在家里吃水果,忘记擦嘴就出门了,让你们误会了,见笑了。”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听到魏韵的解释,也和蔼的笑着说道:“没病就好!没病就好!”

    就在这时,在赵当归的指挥下,一筐筐药草已经搬到了杏林堂的大厅里。

    一干人等七手八脚将筐里的药材一一拿出来,摆在卖药的柜台上。

    清点归类,一共是一百八十九种草药,其中好几十种草药都是稀世珍品,堂中的小伙计对于有些药材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负责清点的伙计们从来没有见过品相如此之好的药材,更没有见过如此年久的奇珍异宝,随着一包包药材被打开包装,不时爆发出赞叹之声,真的是涨见识了,难怪堂主会将所有人都叫起来,真是开眼界啊。

    幸好有赵当归的指认,不然杏林堂这一帮医者成天跟药材打交道,竟然也要出丑露怯了。

    杏林堂堂主董汝襄陪着魏韵端坐在大堂悠闲地喝着茶,等着赵当归清点完毕来汇报。

    董汝襄见魏韵坐在太师椅上,悠闲地晃动着两只小脚,目光并没有紧盯着整理草药的伙计们,光是这一份淡定就让董汝襄很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