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还好微微笑 » 第二十章 红杏枝头春意闹

第二十章 红杏枝头春意闹

    刘雨菲说,院子里有一条小径,不大长,拐了两道弯,统共也不足百米。散种着杏李桃樱梅等诸花。花与花之间,又有若干柳树穿插其中。

    这条花径,整体没什么规划,若是讲究秩序的人看了,大概只觉得凌乱。但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之时,分花拂柳,一路走来,看桃李争春,听喜上“梅”梢,和暖的阳光洒满全身,春意盎然中,只觉美不胜收。

    这时节,最繁盛的大概是杏花。

    毕竟,二月的花信,便是这“枝头春意闹”的杏花。

    这几日春雨绵绵,粉白细碎的花瓣迎风而落,行走其中,便想起宋人旧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啊,春天到底是来了。

    古人旧句中甚多杏花,看来看去,到底是风流春意与金榜题名最盛。

    杏花不像梅兰清冷,也不比桃李灼灼,在百花争春之中,原不算引人注目。但它的素雅,另有一番风姿。

    诗人的杏,多是红杏;画家的杏,又多是白色。盖因杏花有变色特点,虽有红白多色,但含苞待放之时,朵朵艳红;渐次盛开,颜色便由浓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明人王象晋《群芳谱》里说杏花:“叶似梅,差大,色微红,圆而有尖。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杨万里便有诗曰:“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杏花春雨是极美的意象,若将杏花栽植于水边,姿态苍劲的树干与风流灵巧的花瓣相映成辉,纵无春雨,一片红白繁盛的倒影,想来,也是极美的。

    王安石在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山水,曾有一首《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陂,音bēi,就是池塘。这首诗明写杏花,实际上,依然是被贬文人借物抒情之作,写的是杏花纵然被无情的春风吹落,掉在清澈的水中,也胜于落在路旁被车马碾作尘土。真正要抒发的,依旧是文人的气节。

    杏花诗最出名的当属宋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由唐人吴融的“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化来,原诗是落第的惆怅,到了叶绍翁,变成了春日关不住的希望。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唐人的杏花宴。

    唐时,长安曲江畔有数十亩杏园:“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杏花盛开之际,游人如织。韦庄《思帝乡》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想来便是此时胜景。

    除了杏花盛开,早春时节还是放榜的日子。唐人黄滔在《放榜日》中说“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说的便是曲江杏园的探花宴。

    《唐摭言》中记载,唐时进士及第后,同年之人相聚宴饮,初宴就设在曲江杏园,称为探花宴。宴会之上推选进士中年龄最小的“少俊”者二人,称为探花使,让他们遍访长安城各处名园,探花折花。如果被其他人先折取了名花,这两位探花郎便要被罚酒。

    唐人郑谷《曲江红杏》诗曰“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连女子都知道,折得曲江杏花,便是进士登科。唐人高蟾亦有“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之句喻科举登科。

    后来,宋人马远《倚云仙杏图》,便是据此诗意,画红杏花一枝,寓意金榜题名。

    除了杏花,桂花也是金榜题名之花——毕竟,蟾宫折桂比依云红杏更出名。对于沈周这样的大画家来说,在后辈们科举之际,画些桂花杏花是极为寻常的应酬之作。

    但是,有那么几幅作品,还是不大寻常。弘治十四年(1501年)秋,当刘布中举后,已经七十五岁的沈周画了一幅桂枝图相赠。除了祝贺,自然还有对其进一步“折桂”的希冀。

    刘布是刘珏的曾孙,而沈周曾师从刘珏学习诗画。第二年,刘布不负众望金榜题名。欣喜之余,沈周便以刘珏亲种的红杏为对象,做《红杏图》相赠,并题诗曰“又见春风属后生”。

    说起来,沈周终生未仕,但作为吴门画派的老前辈,他对后生晚辈们登科进士、求取功名的努力充满了鼓励与祝福。

    有人及第就有人落榜,唐人温庭筠说“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漫之红”,榜上无名,杏园可望而不可即;落第回乡的吴融看到途中杏花:“一枝红杏(亦有作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但整体而言,相较于唐人,宋人更爱写杏花旺盛的生命力。宋祁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千古留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正因此,宋祁被后人称作红杏尚书。

    既说到了宋人的杏花诗,就不能不提老苏同学。《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在春风卷地落红残叶之前,不妨尽情享受这杏花流水月影薄酒。这一份雅致与豁达,是苏东坡没错了。

    除了金榜题名,杏还与美好的品质直接有关。“杏林”在传统文化中是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中人”“杏林高手”都是指医生。

    这个典故来自三国名医董奉,他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董奉医术精湛,替人治病不收钱财,只要求治愈的病人在他家旁边种一棵杏树,数年后屋边杏树蔚然成林,人们称他“董林杏仙”,并以“杏林圣手”称誉医生医术高明或医德高尚。

    而民间纹样中,著名的“杏林春燕”(燕谐“宴”),纹样中,双燕齐飞,杏花烂漫,除了寓意登高及第、富贵吉祥外,亦有医术高明、道德高尚之意。

    值此三春胜景,让我们共赏百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