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生道途,从重回小千世界开始 » 第十七章 圆空寺

第十七章 圆空寺

    东灵山,这是紫岩州的大城东灵城外的一座山。

    这座山不是很高,不超千米,不过风景却很独特。

    整座东灵山既有悬崖峭壁,也有怪石嶙峋,更有山青水秀,山腰以下常年花团锦簇。

    东灵城是几百万人口的大城,东灵城的人没事时就喜欢到东灵山游玩。

    圆空寺就座落在东灵山里,由现任方丈法因,化缘十多年才筹够资金修建。

    法因和尚曾经被认为没有慧根,无法修佛,但他却是个一心向佛的人。

    后来圆孔在本世界传颂佛教,法因深深的迷上,曾一度苦求圆空和尚收其为徒。

    圆空当时以双方无缘为由,但却在法因来听他的讲法课时,没有赶他走。

    但突然有一天,法因顿悟,衍生了眼耳二识,惊呆了一众人等。

    这个事让法因出名的同时,也让圆空名号大涨。说圆空是有德高僧,连没有慧根的都能引渡。

    圆空寺整体修建在山腰处,山门修得中规中矩,入门看到的也是笑脸的弥勒,背面是持锏的韦陀。

    白元心想,这个前世一样吗?是佛家既要显示普渡众生的菩萨心肠,也要秀出怒目金刚的肌肉,不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

    大雄宝殿修建得很是雄伟,白元参观了一遍,宝殿中央供奉的塑像,不是白元前世熟悉的释迦牟尼。

    是青云界传说中,渡过苦海,已经到达彼岸的一个佛修,说他是已经成佛了。

    青云界中,大多数寺庙的大雄宝殿,中央供奉的塑像都是这位。

    白元一番参观下来,各种佛的塑像或画像,就连青云子祖师这个道修的画像都有供奉,就是找不到圆空的踪迹,塑像和画像都没有。

    白元找了个知事,询问为什么圆空寺没有供奉圆空。

    知事说这是圆空祖师的遗训,不让后人供奉。至于为什么不让供奉,就不清楚了。

    白元询问能否拜访法因大和尚,知事也许是因为看不透白元的修为,又或是看出白元的来历不凡,答应帮忙联系方丈。

    至于方丈见不见,得看方丈是否方便。

    知事去联系时,白元坐着等的时候,突然想到,刚才整体参观寺庙时,发现这里没有任何的香火愿力,一点残留都没有。

    可白元明明看到来圆空寺敬佛的香客有很多啊,香火明明很旺才对。

    可白元在参观时,只感知到了烟火,没有一点香火。

    按理来说,法因和尚开了二识,相当于其他体系的二境了,他修建的寺庙,不应该收集不到香火才对啊?

    又即使法因和尚以二识,甚至他再次顿悟开了其他四识,也做不到隐藏全部香火,没有一点残留。

    在白元想着事情的时候,知事回来了,说方丈答应见见贵客。

    白元在知事僧的带领下,见到了圆空寺的方丈法因大和尚。

    法因和尚慈眉善目,有一种让人一见就想要亲近的气场。

    互相行过见面礼后,白元主动告罪,行了个道家稽首礼,说自己不懂佛家礼仪,有什么做得不对的,请大和尚谅解。

    法因和尚:“道友无需如此,佛祖包容海纳,并无什么规矩。”

    白元:“佛祖包容海纳那是佛祖心胸宽广,小道却不能没有礼貌。”

    法因和尚:“道友的疑问刚才知事已经转告贫僧了。”

    白元:“大和尚可否解惑?”

    法因和尚:“师傅常说,吾等尚未渡过苦海,切不可留恋红尘,当尽心累积功德,为来世渡离苦海。”

    “师傅当时去度化李不凡施主时,做了最坏打算,留下遗训,不得为他立像,他当转世重修。”

    “却未料到,师傅在度化了李不凡施主后,自己也圆寂了。”

    “让吾等弟子既为师傅圆寂而伤心,又为师傅得以解脱,转世重修而高兴。”

    白元:“解脱?”

    法因和尚:“吾等弟子经常能感知到,师傅时常处于痛苦之中,却又心系众生,故不得解脱。”

    白元:“我看到的资料上说,圆空老和尚,其实可以再等等,等到联盟救援的六境来了,就不用牺牲了,甚至那写资料人还为此惋惜。”

    法因和尚:“吾记得当时师傅去度化李不凡施主时,吾等弟子劝过师傅,让师傅等支援来了再说。”

    法因和尚顿了顿,有开始说:“师傅当时是有考虑的,可师傅考虑后就坚定的说,不能等的,必须现在行动。没有跟吾等解释为何不能等。”

    白元:“大和尚可有线索?”

    法因和尚:“道友是代表联盟来重新调查吗?”

    白元:“那个动乱联盟已经定性了。小道是自己好奇,所以追寻一下,有没有结果都无法影响联盟的定性。”

    法因和尚:“那道友是有什么疑问吗?看吾是否可以解答。”

    白元:“我看资料写着,在全知教还没发展到鼎盛时,稷下学宫的祭酒有跟圆空老和尚求援,资料说是老和尚忙于修为突破,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

    法因和尚:“据吾等弟子们所知,师傅从未有为修为再次突破的尝试,一直在为来世累积功德。”

    “有否收到稷下学宫祭酒的求援,吾不知。”

    白元:“老和尚平常可有反常行为。”

    法因和尚想了好久:“未觉出师傅有过反常行为,在吾等面前师傅从来都是一致的。”

    白元:“老和尚独处的时间多吗?”

    法因和尚:“师傅独处的时间是挺多的,吾等都以为那是师傅的功课需要。”

    法因和尚沉吟了一下,有说道:“有细心的弟子曾说过,师傅私底下好像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后来吾等也有注意,发现确实如此。”

    然后又有人说:“那是师傅在心系众生疾苦,为此感同身受呢。吾等也都接受了这个说法,毕竟师傅确实经常会跟别人感同身受。”

    白元点头表示理解,又问了另一个疑问,为何在这寺庙感知不到香火气息?

    法因和尚:“师傅当年宣传佛法时,所修寺庙,都会同步修有阵法,用于收集香火,凝聚香火金钱,再以香火金钱转供诸佛。”

    “贫僧有幸得传阵法,修建寺庙时,同步布置了阵法,故香火之力只会在我们收集香火的地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