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楚王之治 » 第八十章 政务新规

第八十章 政务新规

    李智云摆手道:“都坐下,以后我们开会时,大家都坐着讨论,不用站起来说话。”看到大家坐下,他继续道:“作为现在的政务院问题,我认为应该定下政务院的议事规则,下面我提议一个草案,诸位副总理议定后施行。

    “首先,议事规则第一条:院办公会为政务院最高决策机构,参会成员为总理、副总理、院务资政(临时职务,由圣上任命,级同副总理,人数不得超过副总理的三分之一),办公会进行会议决策时,遵循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总理有一票否决权,但三次否决同一议案时,该议案移交到议事厅,由圣上新裁。这一条,诸位是否同意?”

    “臣等同意。”各位副总理立即出声赞同——这个当然好,明确了副总理的权限,等于在座之人都能参与国家最高行政决策,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是文臣最高的荣誉了。

    “第二条,如遇关系到具体某部门或某些部门管辖的具体事宜时,可以召开院务扩大会议,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但被扩大之人只有建议权,没有投票权。

    “第三条,政务院下属各部门的具体事务决策过程参照院务会议模式,进行部务会议。

    “第四条,总理对政务院的工作负总责,在副总理中选择一人为常务副总理,辅助总理工作,其余副总理分工负责管理下属的各部门工作,并对其工作结果最终负责。”

    楚王提出的这几条都被一致通过,各位副总理和一些列席的各部尚书、侍郎等人员都非常赞同,如此规则制定后,副总理们和之下的各部门负责人都明确了自己的权利,比之以前虽然名为宰相,但在政事堂会议时,最后还是要听圣上的决断,他们宰相的权力说有也有些,但实际上却只是圣上的附庸而已,远不如现今楚王明确后的政务院的职责权力。

    随后,针对自己之前所说的三个重要问题,李智云给大家布置了个任务,要求大家回去后各自拿出一份自己的条陈,待几日后的下次政务院会议再商讨议定。众臣应诺。

    其实,这三个问题,李智云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他还想再听下这个时代的重臣之见解,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也未可知呢!

    最后,李智云说了一件今天需要商定的事,他道:“当今圣上登基已经三月有余,现在距年底只有五十天左右,明年改元之事应该提到日程之上了,各位可以畅所欲言,商议此事,总结之后,我会汇报给圣上,由圣上圈定。”

    十一月十五,大朝会,政务院常务副总理裴矩出班,代表政务院奏请改元,即自明年元月初一始,改年号为贞观,与会众臣全体同意,齐赞圣上英明决断。

    随后,副总理房乔代表政务院上奏,提议改组诸部,以适应皇朝最新的形式。圣上自然允准,随即下旨,由楚王主持政务院下属各部门的改组事宜,所有部寺监必须无条件服从!

    第二天的上午,政务院发布第二号政令,宣布成立一个新部门——政务院办公厅,统管政务院行政令的制定与颁布,以永兴县子虞世南为首任厅长。

    第三号政令:设立国防部,受政务院和统帅部双重领导,负责国家预备役征召、管理,地方守备部队的建立与日常管理,退役军人的安置,协调军委员与政务院的工作对接。其下设预备役司、地方守备司、退役军人管理司、国防动员司。以陆军元帅、卫国公李靖为首任部长。

    第四号政令:设立税务部,收纳民部度支司的主要职能,统管国家各项税收,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其下设国税司、地税司、审核司、储运司。以齐州侯凯撒(T-800终结者)为部长。

    税务部下设立税务警察总局,在各道、州、县设立税警局、分局、所等派出机构,所得税款直接解送国库。由楚王府以原安保司主事尼采(T-800)任局长。

    税务部下设海关总局,负责各对外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稽核和税务。楚王府主事尼禄(T-800)任局长。

    十一月十七的《长安时报》上,明年改元贞观的消息和政务院下达了三道新政令都被全文刊登了上去,对于前者,百姓们也早有预料,每有新皇登基时都会如此,大家都习惯了;但是后者的三条政令,就让许多人开始猜想了。

    政务院办公厅的设立还算是正常,新任厅长虞世南修文习书,史书云: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此时被任命为政务院大管家,实是众望所归之事。

    国防部的设立虽然看起来与之前的兵部部分职能相近,但职能更偏向于军方与行政结合的一些内容,与之前独立出去的统帅部职能有明显差别,基本不涉及到实际战斗形式。因此,为了便于与统帅部的日常工作沟通,陆军元帅李靖出任部长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最后的税务部设立却是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要知道原来负责国家税赋的只是民部中的度支司,体量并不大,大部分的收税职能都分配到地方州县上执行,本身除了对地方税收有考核之权外,并没有什么强力的执行手段,就算是收税也只是靠的地方衙门执行,但这次政务院竟然在办公厅、国防部之后,第三个就设立了单独的税务部,触角直接伸到了各州县,其下更直接建立了两支附属武装力量——税警总局、海关总局。这就不能不让人惊讶了。

    对于各大世家豪绅来说,拥有大量土地只是家族维系的根本,真正能够获得利益的还是各种商业行为,按照自古以传的习惯法,有官职者、有爵位者、有文位者是不用交税(租庸调类)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户和商人投献在这些人的门下,多年下来,这些好象已经成了惯例,这些不交税者世代积累田地和财富,逐渐变成了一个个所谓的世家大族,控制着大量的资源和人口,享受着免税的同时,一代代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相对应的,普通农户和百姓成为了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平时年景还可度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支撑不下去时,就只能典卖田地家产,甚至卖身为奴,而这些田地、人口的买家只能是拥有庞大族产、可以抵御风险的世家豪绅,所以,灾年时反而成了这些大家族的扩大规模的良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税收只能是不断下降的趋势,直到最后连续几年的税收不足以维持朝庭的运转时,就只有增加税赋来解决,但这种增加就又落在了普通百姓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国家崩溃。

    其实,这些道理,世家大族不是不明白,但因为贪婪的本性,他们是不会自我克制的,毕竟,对他们来说,能够看得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就算是国家崩溃了,新朝建立,他们仍是千年不倒的世家,一样享受特权和影响力。

    这种情况就像后世的军火商,为了谋取利润,不介意把军火卖给国家的敌人一样。这种情况在《资本论》中早有著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掌管国家的政权,必须时刻警惕其中的危险,控制、调整、利用……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国家。

    这次,朝庭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政务院统管国家行政,其下设立了单独的税务部,税务部更设有专门的武装力量——税务警察,并直接下沉到县一级,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说明整个朝庭的税收政策都将大变,虽然具体的政策还不得而知,但不外乎官民一体纳税、征收商税等几项,无论是哪一项,都会对世家豪绅的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害。

    虽然现在圣上和楚王气势极盛,军威赫赫,但世家大族怎能轻易放弃,一时间,长安内外、大唐国土之上,各种信使、快马往来不绝,种种信息快速流转,世家豪绅之间频繁联系,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隐隐的不好苗头,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在这个时候,上百个统计部的调查小组和南衙十二卫撒出去的数十路兵马,已经在长江以北的区域范围内布成了一个精准的网络,在小七的调配下,这些部队其实已经完成了战略布局,虽然每只兵马的人数并不太多,但终结者带领下的百名新军,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只强大的武力;而且,各调查小组间有完善的联系方式,强大的行进工具,可以快速调动,互相支援,再加上十二卫兵马的配合,完全可以保证北地的安全。至于南方,目前大唐朝庭实际能控制的区域并不多,如果真发生什么动乱,凭近卫新军的实力,旦夕可灭,暂时不用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