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金城脚下的旗帜 » 将军

将军

    金城的四月依旧是寒风凛冽,兰山如母亲的双臂一样将这座千年古城拥入怀中。山脚下扎满了行军帐篷,密密麻麻,如漫天的繁星。

    帅帐中整齐的放着两排木椅,居中的木桌上放着一张地图。一位将军站在桌前,双眼紧紧的盯着地图,如苍鹰俯视着猎物一般。帐外的寒风吹的呜呜作响,将军打了个寒噤。

    “你还是不习惯北方的天气?”说话的是位老人,看起来还算硬朗,只是胡子和头发一样,像是染了一层霜,他就坐在将军旁边的椅子上。

    “是啊,这么多年了,还是不习惯这鬼天气,四月,家乡应该春暖花开,莺飞草长”将军抬起头说道。

    “战争就是这样,它会让更多的人把他乡变成故乡。其实我挺喜欢这里的,这里虽然荒凉偏僻,比不上金碧辉煌的都城,但至少这儿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老人笑着说道。

    “不得不说,你这老家伙说话总是能讨人欢心,如果你愿意,我把你留在这儿,说不定还能讨一个胡人老婆呢。”将军一脸严肃的对着老人讲。

    老人看着将军,突然哈哈大笑,将军也笑了起来。

    此时,门外走进来一军卒,看穿着应该是传令兵。“将军,我们已占领金城”“知道了”说完将军摆了摆手,军卒转身离开了。

    “走吧,去看看”,两人紧了紧披风,走出了大帐后,上马向金城方向奔去。

    将军姓李,名炎,是南国贵族,官拜上将军,加封征西大将军。此次奉王命征讨西北方,夺回被胡人占领的金城。他身边的老人叫李季叔,原是李炎父亲的家臣,父亲死后,便一直追随他。

    此刻的金城内,战争还未彻底结束,街上不断传来男人的喊叫,女人的哀嚎声和孩子的哭闹声,马蹄声,厮杀声。

    少数的胡人还在拼死抵抗,他们手持弯刀如恶狼般冲向南国士兵,还未靠近,就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了。他们擅长骑马冲锋,但在这狭窄的巷道里,面对整齐划一的弓弩手,就如待宰的羔羊一般。很快,抵抗越来越少,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尸体被抬上车,一辆辆的运到城外掩埋。

    李炎和季叔在侍卫的护送下进了城,下马之后,一行人来到了一座大院里。院门口有两根很粗的柱子,上面的红漆已经掉落,门口还有两只石狮子也已破损不堪。唯一完好的是门梁下那块大匾,上面写着“金城都督府”几个金色大字。

    李炎来到大堂,环视了一圈,这里很宽敞,摆设也很简单,就一些木质的桌椅,堂内没有任何装饰,唯一算得上装饰品的就是正前方的那张狼皮椅了。

    看着眼前简陋的大堂,他想起了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这里也还是南国的属地,这里的都督是父亲的好友。父亲带他来时,那个有点臃肿的大人还送了把精致的宝剑给他。一切已经物是人非了,这二十年间,这座城市不知道换了多少领主,夷人、羌人、番人、胡人……多的他也数不过来。“如果不是胡人打到秦州,恐怕王上早已忘了这座古城了吧。”他心里想。

    “将军”,副将李成打断了他。他叹了口气坐到了那张狼皮椅上。“胡人首领哥舒翰呢?”他问道,李成忙说“将军,他带着少数人往西去了,逃走时烧了浮桥,我们没能追上”。“他也算是个人物,早晚我会抓住他。传令下去,所有官兵不得扰民,违令军法处置”。

    “还有,所有俘虏集中关押,至于怎么处理,我想想再说。俘虏的事你亲自去办,我不想出什么乱子。”说完,他长叹了一口气,便靠在了椅子上。

    李成答应了一声走了,这是,一直未开口的李季叔问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向西,还是回王城?”“等王上的旨意吧,我已经把这里的情况让人给王上送去了,接下来能做的只有等”。

    “这样也好,我该好好的睡一觉了,为了这场该死的战争,这一个月来,我都没睡过囫囵觉”说完老人向李炎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开了。

    看着李季叔离去的背影,他不自觉的又陷入了沉思。他从来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只是这几年来,他一直在打仗,东征西讨。战争让他变得沉默,也让他养成了一个人思考的习惯。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领域和土地。南国人人口多,自然疆域也大。除了南国,还有东边的海盐国,北边的凉国,西边的佛国,还有好多数不清的游牧部落,林中贵族。这些年互相征伐,战争从未间断。

    第二天早晨,李炎起的很早,他有好多事要处理,吃完早饭,便去了大堂。今天可能最重要的事就是犒赏他自己的官兵们。

    酒宴开始的很快,这些当兵的和朝廷的达官贵人不同,他们没那么多讲究,有酒有肉就行。酒宴上,李炎和李季叔坐在主位,李成和其他将领在两边坐着。虽然李季叔没有官职,但是他在军中威望极高,人缘也好。虽是主仆关系,但李炎一直很尊重他,拿他当父亲一样。

    堂内充斥着各种声音,有人在划拳,有人在唱歌,还有三三俩俩在一起吹牛。有在一起比谁杀的敌人多,有谈论说城里那家妓院的姑娘好之类的。这些人俨然已经忘记了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谁会去管该死的战争呢,那不过是君王的虚荣心罢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看着热闹的人群,李炎想到了还在家中妻子,自己出来两年多了,不知道她过的怎么样,还有那几个捣蛋鬼。再过几年,老大和老二也到了参军的年龄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像自己一样建功立业。女儿正值豆蔻年华,该提前找个好人家了。还有小儿子,这家伙一点都不像他两个哥哥,不喜欢刀剑,总是一个人躲在书房看书,文静的像个小女孩。想到这里,他嘴角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