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金城脚下的旗帜 » 管家

管家

    韩城,南国的边陲小城,处于北凉国和洛州交界处。各国的商人经这里进入南国,他们用皮革、香料等货物换取南国的茶叶、丝绸。这座小城虽然不大,却也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快看,好多蓝眼睛的人,还有红头发的。”李瑶英冲着母亲喊道。

    看着孩子好奇的目光,刘氏说道“瑶英,别看了,把帘子放下来,我们得时刻小心”。说完他对赶车的管家喊道:“李老伯,我们得尽快出城,这里人多眼杂”。

    “知道了,夫人”李老伯答道。随后,便扬起了马鞭。

    城外向北约十里的地方,有一间小茶棚,棚下只有两张桌子和几条长凳。马车路过茶棚时,停了下来,“夫人,已经出城了,我们在这儿歇歇脚吧”李老伯对着马车内说道。

    刘氏点了点头,一行人很快栓好马,走进了茶棚。她们坐了下来,要了两壶茶。李老伯说,“夫人,前面就是北凉国了,因为我们是绕道过来来的,现在必须穿过北凉才能到金城,前面可是越来越危险”。

    “我知道,可是再危险也得走啊,我们没有选择。”说完她又叮嘱四个亲兵和延信、延义,“再往前就是北凉国,你们要小心谨慎”,众人点了点头。

    这时,老板端了茶过来,放下茶壶后,老板问道“几位可是要去北凉?”“不,我们要去金城找我父亲”李瑶英抢着答到。刘氏瞪了她一眼,让她别乱说话。

    “老板,我们本来要去金城探亲,因为不知道路,就走到了这里,不知这儿离金城还有多远?”李老伯问道。

    老板听后笑着说“客官,能到这里,绕了不少弯路吧,这么给你说吧,这儿离金城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此话怎讲?”

    “你们要是大路呢,那就远,需要穿过北凉国的凉州府,需要七天。近的那条路呢,离这儿向西大约十几里,有一条峡谷,过了峡谷,就能看到一条大河,渡过河以后向北走就到了金城。”

    “谢谢你了,我们明白了”李老伯谢完老板又对刘氏说,

    “夫人,我们走水路吧,可以早点到,再说过凉州城也不安全”刘氏说“可以”。

    这时老板望着刘氏和李瑶英摇了摇头,抖了抖肩上的毛巾,向茶棚里间走去。李老伯发现这老板的表情不太自然,预言又止的样子。于是他走过去对老板说“你有什么事就说。”

    老板看着李老伯,叹了口气说“我本不该多嘴,但是看到你带着女人,咳,我就直说了吧,水路是近,可是我担心你们渡不了河”

    “为什么,没有船吗?”

    “船是有,可是你不知道,这河里有个河神,他不许女人渡河,每当有船只载有女人过河时,河水就会连人带船给吞没,多少年了,没有一个女人能过去啊。”

    “有这么玄,你不会是忽悠人吧”李老伯笑着说。

    老板听了李老伯的话后,生气的说道:“你这人,我好心提醒你,算了,爱行不信”。

    李老伯把老板的话告诉了刘氏,刘氏说“这里的人崇拜各种神明,很正常,我们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还是小心点好”。

    诚如茶铺老板所说,刘氏一行人向西穿过峡谷,赶在傍晚时分到达了大河边。此时,太阳已经下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老伯向着河边渡口望去,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几艘小船在停在那里。

    河面很宽,浑浊的河水翻滚着向东流去,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响声,夹杂着呜呜作响的风声,犹如战场的号角。

    李老伯走到刘氏面前,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夫人,没有船家,可能都收工了,我们只能先找地方过夜了。”刘氏看了一眼大家,点了点头。

    好在离渡口不远,有几处茅草搭建的人字形窝棚,那应该是船工们平时休息的地方。大家安顿好马匹后向着窝棚走了过去。李老伯走到窝棚前看着有烛光,便试探性的喊了一声:“主人在吗?”听没动静,他提高声调,又喊了一遍。话音刚落,有烛光的窝棚里走出来一老头,看样子岁数很大了,他佝偻着身子艰难的走到李老伯面前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声音苍老而沙哑。

    李老伯拱手施礼道“这位老人家,我们是过路的,因赶路错过了宿头,想在这儿借宿一晚,麻烦行个方便。”

    老头用目光扫了大家一眼说“你们要是不嫌挤,就进来吧。”说完转身向着棚内艰难的走去,大家互相看了一眼,跟着走了进去。

    棚内空间较小,大家只能相互挨着坐在一起。据老人讲,他一辈子都在这条河上讨生活,现在老了,没办法再撑船了。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去外面讨生活了,只有小儿子在身边,渡口的那几条船都是他的。这儿以前有很多船工,来往的商人也多,可自从前年起,接连发生了几次翻船事件,过往的商人就很少了,挣不到钱,船工们也就不干了,都走了。

    听完老人的话,李老伯忍不住的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翻船?”

    “没人知道,可能是河神爷不给我们饭吃了吧”老人刚说完,延信就急着问道:

    “你不是说有个儿子吗,我们怎么没看到?”老人笑了笑答道“他去镇子上买药了,路远,一时半会来不了。”

    当李老伯说起他们要渡河的事情时,老人说可以带他们过河,只不过自己不行,要等到他儿子回来。后来,李老伯又向老人问起了河神不让女人过河的事,老人告诉他,那是瞎传的,没有的事。

    老人的儿子是第二天中午回来的,当老人告诉儿子,这些人要过河时,小伙子爽快的答应了。他告诉李老伯,过河没问题,只是船太小,只能载人,马可过不了。

    没办法,李老伯只能把马交给了老人,带大家上了船。

    看着船慢慢的向对岸驶去,大家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娘,是不是过了河就能见到父亲了”延礼问道,关于什么时候见到父亲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不下几百遍了,可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

    “嗯,快了”母亲答到。

    “娘,你总是骗我,我都八岁了,不是小孩子了”他倔强的说道。

    母亲摸着他的头说“这次是真的,娘没骗你”。

    此时的李延义坐在船边,一动不动的盯着对岸的大山,山山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山顶罩着一层乌云。哥哥延信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觉得父亲这次能让我参军吗?”

    “不知道”延义答道。

    “难道你不想参军,不想像父亲那样做个大将军?”

    “不想”,延义淡淡的的说。

    “你……”延信刚想说话,突然间船剧烈的摇晃起来,他被甩在了一边,脑袋重重的撞在了船舷处,鲜血顿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等他反过来时,发现船在剧烈的摇晃,船底处吱吱作响,母亲死死的抱着延礼,延义和瑶英各自死死的抓着船帮,身体随船的摇晃而来回摆动。

    “怎么回事?”李老伯大声的问船工。船工也被晃的跌到在船尾,他艰难地爬起来,大声喊道“水下有东西,都抓稳,别松手。”

    就在此时,两名亲兵拔出了匕首,跳进了河里,李老伯向着水里看去,只见船底一团褐色的东西在不停的撞击船体,二两名亲兵正在拼命的用刀刺着它,他连忙朝船上的亲兵大喊“下去帮忙”。话还未说完,就被晃倒了。船上的亲兵听到后,也跳入了水中。

    不一会,船晃动的幅度小了下来,李老伯抓着船舷爬了起来,他感到腹部一阵剧烈的疼痛,他低下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肚子上插着一块折断的木楔,这一定是刚才跌时撞上的。他顾不得疼痛,忙向水里看去,那团黑色的东西不见了,四名亲兵也不了,水面上只有漂浮上来只有一团团血雾。

    这时他听见刘氏在一遍遍喊着瑶英,他努力让自己站稳,可是剧烈的疼痛感不断的从腹部传来,他感到一阵的眩晕,他抬起头,看到船上的人都在来回的走着,渐渐的,人影越来越模糊,最后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倒了下去。

    就在李老伯倒下的时候,船上的女人和孩子都在叫着李瑶英的名字,她不见了。刘氏撕心裂肺的哭喊着,可是没有任何应答。

    当船家第五次从水里爬上来时,他告诉刘氏,水下什么也没有,她的女儿应该被河水冲走了。刘氏再也坚持不住了,她晕倒在了儿子们身边。

    当刘氏再次睁开眼睛时,她发现船已经停在河的另一边。儿子们都在望着自己,她艰难的坐了起来,延信告诉他,李老伯死了,就在船舱里,四名亲兵和瑶英一样,都不见了,船家说他们被水冲走了。

    听完延信的话,她没有说话,只是让儿子把她扶到了李老伯尸体前,她看着这个头发斑白的老人,这个把一生献给李家的老管家,强忍着悲痛对儿子们说“我们得安葬他,我们李家欠他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