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太子殿下今天追妻火葬场了吗 » 第422章

第422章

    云昭听完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如果她没有记错,九皇子还是吃奶的年纪……这个样子,要怎么待在身边教导。

    云昭便说,“若是殿下将九弟带在身边,怕是父皇要不舍了。”

    陆嫔还没来得及再说上一句,寿安便已经从远处走来。

    寿安给陆嫔行了礼,随后说,“陛下得知郑妃娘娘和太子妃前来,已经派人备好茶水了。”

    云昭微微颔首,以作回应。

    陆嫔其实觉得有些委屈,她不放心旁人照顾孩子,生怕有人心有不轨想要害她的孩子。

    其实在这里的嫔妃里,倒也不是没有生出那心思的。

    还是这里人少,若是有了动作,很快就能被察觉。

    再说都是没孩子的,要害也是害陆嫔,没有去害九皇子的道理。

    她要跟着上前,却被小太监拦住。

    虽然陆嫔是皇帝这几年身边宠幸最多的嫔妃,但生了皇子位分还是皇后娘娘给晋升的。

    这就让这些伺候的内侍,并不会将陆嫔给供着捧着。

    “陆嫔娘娘,陛下要见的是郑妃娘娘和太子妃。”

    陆嫔抿抿唇,到底没继续跟上前。

    她几乎可以说是孤身一人,所倚仗的就是陛下,手底下也没什么可用的人。

    所以大部分时候,陆嫔还是个聪明的人。

    皇帝等着两人行礼起来,先看到的是郑妃。

    大抵是许久未见,这会子忽然想起郑妃的许多好来。

    便草草的与云昭说了几句话,就叫人送她离开。

    郑妃则留下来,和皇帝用了膳。

    用完膳后,她一直提心吊胆的。

    要搁在以前,能伺候皇帝左右就是端茶送水,她都觉得高兴。

    但或许是这几年安稳日子过多了,她觉得一个人相处也挺自在的。

    郑妃想了想,再端茶过去时,说了一句洛儿,“这些年洛儿做事稳当多了。”

    “若是……”

    不待郑妃说完,皇帝就抬了抬手,寿安了然连忙去拿了盒子过来。

    郑妃一脸纳闷的看着皇帝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黑漆漆的药丸,就着水服下。

    “陛下这是……太医院开的方子?妾身怎么从未见过?”

    郑妃依稀想起外头传的什么延年益寿的方子,不由得好奇起来。

    皇帝看了她一眼,“不过是调理身体的。”

    郑妃打量皇帝的脸色,也不知是她久未过来的缘故,竟觉得皇帝年轻不少。

    这两句话一说,她倒是不好再说儿子的事。

    其实她是想让皇帝给洛儿换个差事,现在这个差事虽然不错,但到底没什么前程。

    一直到被送着离开,她都没能说出这些话。

    “娘娘,去泡了茶来。”侍竹对着小丫头说,一边扶着郑妃进去。

    郑妃坐下来还在发呆,低喃着说,“陛下如今,性情仿佛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侍竹听了一点,但没听清,就问,“什么?”

    郑妃摇头,“没什么。”

    ……

    几年过去,虽听闻皇帝身体日益变好,但朝臣们几乎没再去向皇帝请安。

    也没在朝堂上提起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虽未登基,却也和登基差不了多少了。

    再者,究竟谁在这皇位上,对北萧的好处更多,他们还是长了眼睛,能看得到的。

    下了朝,萧长胤按了按眉心,问樊舟关于姜国的状况。

    樊舟说,“宗室里推出了几个孩子,说要在其中选一个,另外……有宗室向咱们这送来了信。”

    “是求荣华富贵还有保全性命的。”

    樊舟拍了拍胸脯,“殿下给属下一万兵,属下就能拿下三城,然后一鼓作气,直冲国都拿下皇城。”

    萧长胤:“由着他们吧。”

    意思是不派兵。

    樊舟便有点着急,“属下只要五千兵便可。”

    萧长胤看他一眼,没什么情绪的眼眸透着极致的冰冷,“不必管。”

    走着走着,已经到了东宫。

    樊舟只能停下。

    木易走上前,说道,“太子妃和几个小丫头在糊灯笼。”

    萧长胤将外衣放在屏风上,挑了挑眉,“糊灯笼?”

    他还想了想,“今日是……”

    木易:“殿下忘了,今日是元宵。”

    萧长胤还真给忙忘了,宫里为了节俭,也没大办,只在檐下挂了不少灯笼,河边放了花灯而已。

    只是这都是晚上做的事,他自然还没看到。

    他去挑了一件月白色的长袍穿上,又换了黄玉雕刻的玉佩,“一一可回来了?”

    提到这,木易嘴角就是一抽。

    他还从没见过当父亲的心能这么大,太子妃倒是担忧的很,但被殿下一阵忽悠,也觉得小殿下年纪大了应该能独立点。

    所以这会子,小殿下正在宫外猎场,和几个师傅学习骑射功夫。

    宫里也有猎场,但是小,宫外的若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前去,是要提前叫人摒退周围的人的。

    小殿下过去就是换了身没那么富贵的衣服。

    暗处倒是安插了不少侍卫。

    “按照时辰,巳时应该就回来了。”

    萧长胤往云昭那边走,云昭正看着灯笼上的兔子发呆。

    她画的这是兔子?

    几个小宫女在一旁一个塞一个的吹,吹的云昭画的兔子仿佛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家画的。

    好在云昭还有点自知之明。

    萧长胤随意拖了个凳子过来,坐她旁边,拿过她手里的灯笼,用狼毫笔在上面又画了一只兔子。

    几个小宫女都习惯了,此时便站起身,也不退出去,只是拿着灯笼往远处坐下。

    云昭瞪了他一眼,就要将灯笼抢回来。

    萧长胤仗着自己手长,将灯笼举高,云昭便够不着了。

    其实这些年,云昭在外表现的,性情很是稳重大方。

    但这会子,她再怎么稳重,也没忍得住,用力踩了他一脚。

    在他吃痛时,蹦了一下抢回了灯笼。

    这再看,他的兔子已经画好了。

    而且三两笔的,就是画的比她的要好。

    云昭便当着他的面,叫一个宫女过来,“吩咐膳房,给殿下炖一碗苦瓜汤,要苦苦的最好。”

    萧长胤:“……咳。”

    云昭白他,“再给殿下做一份苦瓜饼,苦瓜蒸熟了碾碎了做成饼。”

    萧长胤:“……”

    他还是别说话了,再说话今个中午就能吃上苦瓜宴了。

    秋月一进来,看见这一幕还挺放心。

    她前两年还挺担心东宫只有一个小殿下的事,后来发现几次下来,朝臣们是反对了,外面流言也没断过。

    甚至太子妃对上那些想将族中姑娘送过来的夫人们,也没有拒绝。

    但最后还是没一个成的。

    秋月进来倒了茶,说起陆嫔今个来请安,还没走的事。

    云昭放下灯笼,竖着耳朵听,“还没走吗?”

    秋月犹豫了下,还是继续说,“大抵是想留在宫里。”

    云昭大概是能听明白了。

    陆嫔是在担心以后的事情。

    不过……不是说皇帝吃了很多补身子的药,看上去应当年轻不少吗。

    她已经有大半年没去看了。

    一是因为手底下的事情多,二是几个皇子妃不大愿意过去,她一个人过去也不好,所以每次都让侍卫带着一一过去看。

    萧长胤说,“待会让母后宫里的嬷嬷,送她出宫。”

    秋月诧异了下,点点头,“奴婢这就过去。”

    云昭看着几个糊的奇形怪状的灯笼,叹着气拿很轻柔的丝带用剪刀剪了沾在上面。

    折腾了好一会,才勉强能入眼。

    快巳时,萧言棣从外头回来。

    他先是去自己屋子,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才来的。

    萧长胤看着面前的一盘子苦瓜饼和苦瓜汤,想了一会,亲自盛了一碗汤以及半盘子的苦瓜饼,推到儿子面前。

    萧言棣:“……”

    云昭默了默,桌下踢了他一脚。

    萧长胤倒是习惯,半点异样都没让人察觉出来,萧言棣则对着一堆苦瓜饼,脸都皱成了苦瓜。

    父子俩最后还是将苦瓜饼给吃完了。

    到了晚上,萧长胤就趁着夜色,将云昭带出了宫。

    元宵夜市,热闹的很。

    两边街上到处挂着灯笼,虽不至于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却也看的清楚。

    有些灯笼多的地方,靠近河边的,连其中的游鱼都显得分明。

    出来时,萧长胤还带了几个人。

    只是走了一路,因为买了不少东西,萧长胤就打发了人回去。

    云昭买了两盏荷花灯,给男人一盏,便小心翼翼的走到河边。

    河面上已经飘了不少的荷花灯,水中烛光映衬的极美。

    云昭弯下腰,将荷花灯放到水面上。

    她没在上面写字,大概是……自己也不知道心愿是什么了。

    两人在宫外一直到夜市的人都开始散了,才准备回宫。

    也没坐轿撵或是旁的,萧长胤拉着云昭的手,一路上散步似的走了回去。

    因为回去的晚,再用了夜宵,才休息不到一个多时辰,天便亮了。

    听到身边的动静,云昭揉了揉眼睛,也跟着起来。

    萧长胤刚要将人按下去,让她再睡会。

    云昭便说,“待会一一也要起来,我送他去书房。”

    萧长胤抿抿唇,明显不大高兴。

    云昭便拿了外袍披上,然后起身抱住他。

    萧长胤唇角微勾,“我很快回来。”

    看两人黏黏糊糊的,秋月便叫人在门口守着。

    过了好一会儿,才端着洗漱的盆进去。

    等送人到院门口离开,云昭才慢吞吞的去侧殿,正好萧言棣刚起来。

    午膳之前,钟氏和成氏来了一趟。

    几年过去,几人的关系倒不像从前那样夹枪带棒的,也就是面上好看点。

    如今倒是有点真情实意的交情了。

    钟氏和成氏一如既往的羡慕的看了东宫一圈,然后见云昭在做针线活,便也叫人拿了素帕子过来。

    钟氏一边往云昭手边看,一边就要挪逾怪道太子殿下钟情一人的行为,顺势夸赞云昭事事能干,针线活做得极好之类的话。

    她这一抬眼,便看见了一团乱糟糟的不知道绣的是什么花样的帕子。

    虽然钟氏也不是专业的绣娘,但绣的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

    所以她这会实在是说不出夸赞的话,硬是挤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太子妃,你真是费了心思了。”

    成氏一听,往云昭手里看了眼,沉默了会选择继续沉默。

    这么多年过去,嫉妒也谈不上,主要是嫉妒没用,只会让自己心里生闷气。

    但说没有羡慕,那也不可能。

    成氏选了线的颜色和花样便开始绣。

    快小半个时辰,成氏才忽然想起来今日来的要紧事。

    她看了一眼钟氏,钟氏正绣的认真,还在帕子上绣了自己的名字。

    成氏为难起来,但今日要是不问个一二出来,改日还得过来问。

    这今日和改日之间,她晚间便要睡不着了。

    云昭这些年要处理宫务,其实宫务不算很繁忙,但还是要见形形色色的人,几年下来,她倒也没像从前那般完全察觉不出对方的异样。

    见成氏欲言又止的,云昭就主动问,“怎么了?可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见云昭主动问了,成氏心里松了一口气,道,“说起来,大概是流言吧,外头竟传出要封王的消息。”

    钟氏哎了声,“谁说的?”

    成氏:“……”

    云昭也不大明白朝堂的事情,此时就不多说,只看着成氏。

    成氏见状只能道,“我们这些年,也算是知根知底的,所以有些话我也不瞒着你。”

    “外头已经有不少流言了,说要给几个皇子……封王给封地。”

    “这可不是我家爷传出来的。”

    云昭愣了会,算是明白成氏的意思了。

    这是担心萧长胤误以为他们在外头故意放出流言,逼迫他封王呢。

    不过……前朝的事情,她是不管的。

    一则与大部分事情她关系不大,二则她的身份不太好管。

    成氏见云昭不语,便有些紧张。

    她确实是希望早些封王,越迟越容易出现变故。

    但这回还真不是他们放出的消息。

    云昭安慰她,“流言总是一阵一阵的,若是假的其实不必去管,若是真的,只等着便是。”

    成氏一听,心里就不免有些多想。

    若是真的,只等着便是。

    依照太子对太子妃的宠爱程度,将朝事说给她听,也不是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