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马背夷歌 » 第八十三章 哦得得

第八十三章 哦得得

    “给我也来一杯。”这时一个留着寸头,穿警服的男人也上前一步,伸出一只手道:“小奶娘,给还记得老倌?”

    “郑局长?你也来啦!”青华立马就认出了这个当年在无量山看望过自己的公安局长。

    “副的、副的!”郑局长呵呵着打趣道:“真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啊,又见面了老朋友!”

    郑局长之前还曾跟青华通过电话的,她那会只知他工作变动。眼下才明白是调这来了。

    “这是州公安局的郑副局长,跟张总一起来关心和指导我们工作的。”唐青范不失时机当起舔狗。

    正说着,一大波穿着各异男女先后走到牌坊前。唐青范赶紧将大家迎到拱门里。

    凳子不够用,众人只好有的站着,煞有兴致四处观望;有的则一屁股坐在地上横放当板凳的原木上。

    青华和枝花各自带着几个本地女孩,逐一给客上递上茶水。有的客人嫌一杯不够,连续一口气喝下几杯;有的则摆手,举举手里的矿泉水瓶示意不要。

    等一圈迎客茶倒下来,青华粗略估算一下,当天来的客人七七八八大约有五十多个。

    这些人中,有来自省城的扶贫、交通、建设单位,还有州级相关部门,以及县、镇两级的头头脑脑与各委办局和科室负责人,等等。可谓是各路神仙皆至,八方豪杰尽齐。

    还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原来地处滇藏和中缅交界的日则村,不仅是南方送变电的扶贫点,同时也是州公安部门的帮扶对象,所以青华在这相继遇上了两位老朋友。

    一轮茶罢,唐青范接着又宣布了往下的安排:“各位领导、现在请抓紧时间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待会还要请大家帮我们日则村的产业发展把把脉、定定方向。”

    “请大家入席,条件有限,实在不好意思,只有天地当桌、腿当凳了。”老高大声招呼着众人:“招待不周之处,还望领导们海涵。”

    “不过,虽然缺桌少凳,但我们铁锅里的漆油鸡份量倒是充足,请各位尽管放开肚皮吃。”

    “来来,大家一起,你们都不吃我们哪好意思动筷。”不知谁说了一句。

    “请领导们放心,我们不会搞省嘴待客。日则村虽小,土鸡和漆油却多的是,这两铁锅至少也有几十只,大家尽管下手就是,千万别客气。”老高大声地。

    场上顿时一片笑声。

    咦,这既没桌子,也无凳子的,咋吃咋坐?这待客之“席”到底要摆哪儿啊?青华正疑惑。

    随着“当当”两声,就见罗查皮不知从哪弄来一面破锣提在手里,敲过后便对做饭村民大声道:“上菜、上菜!”

    忙了半日的村民眼见露脸时候到了,急忙穿梭着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把用脸盆和锅盖盛着、大碗与土钵装着的特色菜肴端上来,直接摆在泥土地上。

    有村民抬来一只大桶,里面是满满一桶包谷与豆类杂煮而成的地道怒族玉米稀饭。又有人抱着一摞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人手递上一套。

    “赴宴”的人们也不客气,各自接过盒子盛上稀饭,蹲在地上就立马开吃起来。地上顷刻就排起了一溜长街宴。

    青华瞪大眼睛,宴席还有这种吃法,她还是第一次见。

    “对不起各位,因为还有活动,工作餐就不上酒了,请大家见谅。等晚上再请你们喝米酒,到时我给大家唱‘哦得得!’”老高向大家致歉。

    “我给大家弹‘达比亚’!”唐青范也跟着冒出一句。

    “你也会弹‘达比亚’?”蹲在唐青范身旁的郑副局长问,脸上挂着惊奇。

    “当然,入乡随俗。”唐青范得意:“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周围人都笑起来。

    “有进步!”张副总也附和着,他夹起一块鸡肉道:“这个就是……”

    郑副局长:“传说中的漆油煮鸡!”

    张副总将鸡肉塞进嘴里,努力咀嚼着,边吃边赞叹:“果然名不虚传,连骨头都是香的。”

    “哎呀张总啊,早就猜到你会来,所以我们这土鸡都一直养了三年,漆油更是听说你来了才现榨的,这不醇香醇香还正新鲜着呢。”老高此时也挤身舔狗行列。

    旁边郑副局长跟着科普:“怒江漆油用从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漆树籽,经去壳加工和粉碎、炒热等九道工序制作而成,有蜡黄和灰褐色两种,主要营养成份为漆树甙、漆酚,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

    唐青范接上:“如用来炖鸡,不仅具有滋补活血,强筋壮骨,健脾益胃功效,还有提神醒脑,祛风除湿的良好作用。它是怒族人传统的高级滋补食品之一,也是治伤治病的特效药。”

    张副总:“这么说,它还能帮助我治疗这条老寒腿喽?”

    “就是,你这个是常年钻山沟引起的风湿,多吃几次漆油鸡,说不定还真解决了呢。”

    哈哈,张副总又夹起一支鸡脚开怀道:“借你吉言,那就再来一块!”

    吃过饭,一行人朝简易房后的山坡进发。十多分钟后,终于到达海拔3000米处的产业园顶端。

    站在高高山坡上,远处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神山卡瓦格博,以及群峰中逶迤而来的怒江尽收眼底。脚下一块块新开垦的台阶地还撒发着阵阵泥土清香。

    唐青范手里捏着一个小喇叭,跑前跑后忙不迭的向参加现场会的来宾介绍着。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一块大幅的总体规划展板前,他手握一根长长的细竹杆当教鞭,滔滔不绝对大家讲解。

    “这是A地块,又叫花卉产业园。主要种植紫云英、康乃馨等花卉。这个B地块,我们称为中草药产业园,重点想用于龙胆草、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药的栽培。”

    “那个标着C字母的片区呢?”由于距离远看不清说明文字,现场有人高声问。

    唐青范长竹杆一指:“这里,我们准备建设世界高山杜鹃花植物园,依托峡谷、高山、原生态等特性,专门进行旅游开发。”

    “世界高山杜鹃花植物园?”有人嘀咕:“雄心还不小。”

    “杜鹃花属植物,全世界有960多种,中国有520种,占世界60%。这其中,400多种为我国特有,具体到我们省,大约又有245种,可谓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但却没有一个专属的类别公园。”

    “今天的产业,就是明天的经济实力!”

    “我们就是想创造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填补相关空白。同时,也借助怒江大峡谷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机会,为日则村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中,増强和补齐发展短板,抢占制高点。”

    “当然,这一切的关键还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所以才有了我们正在海拔3500米力卡山娅口上建设水池和今天破土的公路。同样,以后日则村的发展,也离不开各位的关心和支持。”

    唐青范侃侃而谈,面对大大小小各级领导,他不急不许、不卑不亢,仿佛就是在跟三五知己和好友聊天。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青华在提着一包矿泉水站在人群中,心里止不住给唐青范点赞道:“阿老表,牛屁,加油!”

    从坡上下来,差不多已近傍晚。简易房前已烧起了一堆堆篝火。日则村四个小组的百姓闻讯正点火把、打着电筒朝这聚拢过来。

    做饭人员又端上了最后一道开胃菜:苦荞粑粑蘸蜂蜜。

    不过这回却是不知从哪弄了两张桌子,并排放在简易房里。因为露天的泥土场上,已经有人抱着一种外形酷似琵琶,又像三弦的乐器弹拨着跳开了。

    这乐器正是怒族的“达比亚”。

    老高端出了一大盆米酒,热情邀请大家品尝。

    众人一手粑粑一手米酒,全都兴高采烈谈论着什么,忽然只见唐青范不知夜也从哪弄来个“达比亚”抱着。来到桌前端起一碗米酒一饮而尽,立即加入篝火旁的人群中欢歌去了。

    “等等我!”老高也一口干下一碗米酒,接着又端起一碗,边轻舞着走向篝火边唱起古老的怒族民歌:

    “哦得得、哦得得……”